济群法师:业的造作与积聚

业的造作与积聚

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对业的体性存在不同观点。有部将业解释为无表色,而唯识则将它与心法统一起来。按唯识的观点,业本身表现在身语意上,而身语意发动之后,又会成为种子储藏于阿赖耶识中。种子代表着过去生命的经验,并在现在和未来继续发生作用。

业力说,即自身行为决定自身利益。但我们的行为千差万别,即使同样的行为,其思想动机和行动结果也大相径庭。那么,它们又是如何构成业报的呢?须根据几方面进行分析。首先,要明确这件事是什么,是杀生、偷盗,还是邪淫、妄语。其次是意乐,包括想、烦恼、发起三种。想,即造业时的想法及对造业对象的认识,比如要杀某人,这一想法与实际对象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构成根本罪。如果这一想法与实际情况不符,罪过相对会轻一些。另外,罪业成就了才是根本罪,若杀人未遂,犯的就是方便。烦恼,即造业的心行基础,是贪、是嗔还是痴?若想谋财害命,就是贪;若是冤家路窄,则为嗔。发起,是对某个对象生起杀害等想法,若无心伤害却误杀,和有心伤害的罪过是不同的。第三是加行,即通过什么方法和手段实施犯罪行为,如用石头将人砸死或将人推入水中淹死等,都属于加行范畴。至于究竟,是指事情达到预期目标,如果圆满成功,犯的才是根本重罪。

业的差别,还表现为积聚与未积聚的不同。所谓未积聚,即梦中行为。因为梦中的意识极弱,在这种状态下,行为在思维中留下的影像也极弱,不会对未来生命构成很大影响。相反,在清醒状态下,意识力量很强,所作所为将构成强大的心行力量。

此外,业还有共业和不共业之分。所谓共业,如我们生活在同一地区,有着相同的气候、环境。所谓不共业,即使在同一地区,各人的生活境遇悬殊很大。同样是遭遇地震,有些人一命呜呼了,有些人受伤致残了,也有些人安然无恙,这就是因共业之中的不共业所致,是为共中有别。

业力说是佛法的重要思想,其原理建立于缘起之上。缘起甚深,所以,由业感果并非简单的由此及彼,而是涉及种种相关因缘,更存在诸多变化因素。在《道次第》中,这部分属于下士道的内容,但我们要知道,整个佛法修学皆以缘起因果为基础,从止恶行善开始,最终也离不开止恶行善,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2007年10月修订版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宽恕他人就是给他新的机会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宽恕他人就是给他新的机会

宽恕他人就是给他新的机会有一天晚上,慧明禅师正在室内读书时,突然听到墙壁上有声响,猜想可能是个小偷,于是就叫弟子道:拿些钱给那凿墙的朋友吧!弟子走到邻室,大声地说道:喂!不要把墙壁弄坏,给你些钱就是...

财富与荣耀 幸福的谎言

财富与荣耀 幸福的谎言

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不能以金钱、权力、荣耀以及征服来衡量,如果以强迫等非法手段获取或误用,乃至以执著的态度来看待这些世间之物,它们就会成为占有者痛苦和悲伤的根源。对于众生来说,幸福是一个美好的名词...

净土法门法语:地狱五条根

净土法门法语:地狱五条根

1 这个世间人贪求爱欲,殊不知爱欲是包了糖衣的毒药,你尝到味道时候很甜,到后来它要你的命!爱欲不是好东西,不知道的人去贪爱,知道的人一定是防范,沾都不会沾染它。2 爱欲是生死之本,是一切恶的根源,今...

正如法师:戴佛珠表明心中有佛,还寓意“断恶修善”

正如法师:戴佛珠表明心中有佛,还寓意“断恶修善”

改革开放之初,有位教授对我说,他到佛殿,真想拜佛,但不敢拜,怕被笑话。去年,我看李总信佛虔诚,就送他一串佛珠,他欣然就戴在手腕上。我说,现在是宗教信仰自由,戴佛珠不戴佛珠也自由。喜欢戴佛珠,说明有向...

堕胎婴灵会在妈妈肩膀上,问婴灵为什么会附在别

堕胎婴灵会在妈妈肩膀上,问婴灵为什么会附在别

堕胎后的婴灵会附身在母亲的下一个孩子身上吗?如果会,那这个孩子是不是以后命途多舛?不会,他会到另一个空间去。但堕胎是不讨上帝喜悦的,与杀人没有分别。耶稣爱你。你就不能把死婴超度一下?母亲堕胎婴灵影响...

原配挽回老公经验:怎么让男人回心转意?

原配挽回老公经验:怎么让男人回心转意?

我和老公结婚17年,真的是老夫老妻了,连两个孩子都大了,我以为以后就是好好生活,一起慢慢变老,结果没想到,他却背叛了婚姻,背叛了我!去年发现他出轨那天,我正好上街,看到他开车载着一个女人,我以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