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生死,放下执着,早日学佛以求解脱成就!

三伯哥进 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已有二十多天。

ICU 病房,一个人人谈之色变,闻之沉重的词。曾经高大健壮的三伯哥而今已是骨瘦如柴、器官衰竭了。重症监护室每日两次半小时的探望,让我更体会到人生如梦幻泡影的真谛。

ICU 里很安静,但却是病人与死神正在进行殊死搏斗,这里是一个没有硝烟的生死战场,是生与死,幸福和灾难的分水岭。生命在这里显得特别脆弱。这里每天都重复演绎着生离死别,循环不止。不是死就是将死,除了哭还是哭。一进 ICU,导管、切管、电除颤仪等各种设备时刻为病人“恭候”着。无论是苏醒还是昏迷,病人从头到脚插满管子,不管以前叱咤风云还是权威显赫,来到这全都身不由己。

室外的家属则是彷徨无措,一面担心病人,一面担心昂贵的医药费,没钱的更是忧愁不已。走进重症室,病床上躺着一排排苟延残喘的病人。他们的眼神有的恐惧忧郁,有的消极焦虑,有的伤心绝望,有的空洞木然……他们随业力牵引而茫然不知。一息尚存的他们是否明白人生醉梦无常,财产、地位、名誉、家庭、子女等一切即将不属于自己?一气不来两手空空,命赴黄泉,送进殡仪馆烧成灰,连骨头渣渣都不剩,所执着的这些世间名利即将与之分离。而我的三伯哥,也是这其中的一员。

三伯哥忠厚愚实,一辈子没有主见,大家都叫他老顺。他也是个老好人,不管谁家有体力活,即招即去。初一十五,他风雨无阻,必去我们当地寺庙烧香拜佛,念阿弥陀佛。但是,他也仅局限于此,不懂为何要学佛修行。我邀请他到佛堂恭闻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一起共修,他经常借故推辞。

陪护他时,我常和他讲:“你现在真正体验到生老病死苦的滋味了,要出离轮回求解脱啊。生老病死苦是每个众生必经之路,谁也逃不脱,从出生就踏上了光阴的电梯,我们以前被利、衰、毁、誉、嗔、讥、苦、乐包围,为我而执着,临死之际才明白人生如梦,无奈只得随因果业力在轮回苦海中煎熬。

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开示世人:有情决定死,无情决定灭。面对无常,众生只有两条路:一条解脱路,一条轮回路。人生下来就有生老病死苦,每天都在前进、加速,一步步走向死亡,如果不学佛修行出离轮回,解脱诸苦,没人能逃过死神这一关。

三伯哥,你现在已了知无常、害怕无常,那就要有一颗坚定的出离心,牢牢把握最后的机会,向佛菩萨忏悔,因为业力障碍没有珍惜学习佛教正法的机会,错失良机。你更要忏悔往昔无知无明所造一切恶业,要生强烈愿望出离轮回。轮回实在太痛苦了,你要成就解脱,自己心中念佛、观佛,与佛菩萨三业相应。慈悲的佛菩萨不会舍弃任何一个众生,哪怕众生仅有一丝善根,佛菩萨都像爱护自己眼睛那样爱护众生,所以你一定要跟佛菩萨走……”

他听了,点点头,流下了眼泪,不知是忏罪的泪还是后悔的泪。由于他嘴里插着导官说不出话,只能点头或摇头示意。每到探视时间,我问他念佛观佛吗?他都点点头。但愿他能抓住这最后的极限,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我为自己未能自觉而觉他而深感惭愧,为躺在里面等待死神召唤的所有随因果业力流离的亲人们难过。若我们能早日体悟无常迅速,生死事大,就不会像我三伯哥那样迷茫懵懂一生,临时抱佛脚了。若不明白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人生的意义何在呢?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后人在后头。”这首诗虽拿地做譬喻,却寓意深刻,引人警醒。泛而言之,人所拥有的名誉、财富、地位等并非一成不变、恒久享有,若不能解脱,一朝无常所有这一切都跟自己没有关系了。我们一定要看破无常,放下执着,修行修法双运结合,以求早日解脱成就。我们的生命每时每刻都在减少啊,请珍惜当下,关爱身边的人。我们有缘才能相遇,无常来临,可能相见已无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如何才能忆起前尘后世之事的方法

如何才能忆起前尘后世之事的方法

如何才能忆起前尘后世之事的方法一天,佛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正在琢磨一个问题:佛说人死有后世,为什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我要问一下佛陀。还没开口佛已知...

越过越穷的几个生肖女 挣到的钱不够花 晚年穷困潦倒

越过越穷的几个生肖女 挣到的钱不够花 晚年穷困潦倒

每个女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轨迹,有的女人在年轻时甚至到中年的时候都没有什么钱财,不过待到晚年的时候就会发贵,享有福气;而有的女人可能在年轻的时候有一些成就,挣到了一些钱,不过却不长久,只会越老越穷,挣到...

对生活报之以歌,如法修行淡看人间路

对生活报之以歌,如法修行淡看人间路

风吹云舒卷,淡看人间路。静谧的夜晚,我的脑海里闪过这样的画面。抬头间,繁星垂挂天幕,定睛处,不知其名的星座任云儿在其间穿梭。有多久,我没有好好跟自己相处,而任由生活裹挟着,推搡着前进?在物欲横流的城...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魏母陈悟证居士割臂疗亲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魏母陈悟证居士割臂疗亲

魏母魏母陈悟证居士,是清代末年湖南郴州诗人陈筠心先生的孙女,也就是邵阳佛学巨子魏默深大德的孙媳。他的儿子魏逖先,法名真安,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曾经讲述他母亲割臂疗亲的孝行,极能劝世励俗,现在写在下...

佛教故事:佛化生活:交际篇

佛教故事:佛化生活:交际篇

交际篇一、彼此的称呼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学习对人交际的礼节,是必须的。所以世尊在各种经里,谆谆地训诲我们,要善行礼节。称呼是礼节中重要的一部份,所以要最先注意。(1)对于一般人问人姓氏说:贵姓或尊姓。...

净土法门法语:十方诸佛都赞叹念佛法门

净土法门法语:十方诸佛都赞叹念佛法门

1所谓“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在理论上讲,所有一切法门都是修觉正净,为什么一切诸佛偏偏赞叹念佛法门?实在是因为这个法门有它度众生特别的方便,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2《弥陀经》上讲,若一日到若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