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不要误读了“生活即修行”


  佛法原本就不是笼统僵化的说教,也不该是仅限于学者、专业人士在小范围内研究、实践的高深学问和专门技术。佛法中最幽深的理论,也是与我们当下的身心活动紧密联结的,也是为了解决现实人生中遇到的问题的。

 

  有人问我:怎样才能安乐?我说:放下执着就安乐了。

 

  什么是执着?怎样算放下?

 

  当我向别人,尤其是那些有着与我迥然不同文化、教育背景的人,讲述这些概念时,我是需要从头细说的,否则,他们可能只是得到了一个标准化答案,却无从解除现实的苦恼。

 

  可是,止息烦恼不正是我们学修佛法的原因吗?

 

  什么是烦恼呢,它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如果我们肯诚实地检视自己的生活,就不难知道什么是烦恼,它无处不在,生活简直就是完全由点点滴滴的烦恼构成。而烦恼的止息,也只能从现实人生中每一个当下入手。

 

  有一位居士某段时间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变得焦虑,易怒,整个人状态很不好,烦恼重重。他跟我诉苦,我就问他:“你学佛是为了什么?”“为了解脱。”“什么是解脱?”他默然。我说:“解脱,就是没有烦恼。你带着满心的烦恼,又想在何时在何地获得解脱呢?烦恼不在别处,在你心里;解脱也在你心里。

 

  我们无法去外面找一颗现成的没有烦恼的心来移植到自己身上,也别想某天早上醒来突然就发现自己改头换面成了个“解脱的人”,没那么神奇,也没那么容易。

 

  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面对当下,回归内心,与烦恼开战。

 

  佛陀宣讲的众多法要,都是在教我们如何贴近自身经验,以自身为中心去修行。我不是说大家应该自私。我的意思是,要从检视自己的身、语、意入手,把重点放在对治自己的贪、嗔、痴上面,而不是去挑别人的错,或者急于“度化”别人。

 

  如果不贴近自身经验,诚实地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和心里的一切,并将佛法运用其中,我们很容易会在修学的过程中偏离解脱烦恼的初衷。

 

  比如,你会成为越来越娴熟的“佛教徒”,跟所有人都客气,“随喜”“赞叹”不离口,可是你心里没有多少善意。事不关己时,你能做到“八风吹不动”,而真正的问题出现时,你的反应跟不学佛的人是一样的,既没有对自身的觉察,也没有对正法的忆念,只是任由情绪肆虐、言行失当。这说明长期以来我们都荒于贴近自身而修行,无法随时提起对内心感受、欲望、情绪的觉察,更没有当下出离的心力。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生活即修行。但我想很多人都误会了,以为过生活就是在修行。其实不然,这至少不是佛教所说的修行。举例子说吧,你经历过悲欢离合,这不是修行,只是经历;如果你在那悲欢离合间体认无常、缘起、因果,这是修行。生病,本身不是修行,借由生病而认识到与生俱来的脆弱、忧苦,由此生起出离心,或推己及人,由此生起悲悯之心,这是修行。

 

  所以说,生活本身不一定是修行,但如果你能把生命经验,顺境、逆境,是苦、是乐,用于巩固你的出离心、菩提心、空性的见解,这才是修行。大概只有这个时候,你才可以说:一切都是上师的加持。否则,对多数人而言,经历、遭遇不过循业流转,轮回如是,怎会都是上师的加持?

 

  对治烦恼是一个艰难漫长、充满挫败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某些对治的技巧,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做到。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你面对的唯有失败,没有成效,不断的失败。

 

  别忘了我们的对手是无始以来形成的惯性,所谓积重难返,不要期待能靠一时的努力就扭转它。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不断地努力,如果我们不想再一次在烦恼忧苦中终老,直到死亡悍厉地出现,而我们知道这一切混乱还没有结束。一开始就做好不断受挫的准备,会令我们更强韧,也走得更远。

 

  愿我们将佛法运用到当下的经验中,并因此而解脱自己及其他众生的苦。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索达吉堪布:吃素放生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吃素放生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吃素放生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问:吃素放生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在生命的平等线上,动物和人类共同拥有生存的权利。我们没有任何可靠的依据,证明自己有资格掠夺它们的生命,吃其血...

韩廷杰教授:有关梵本《入论》的几个问题――兼评《藏要》本《入论》校注

韩廷杰教授:有关梵本《入论》的几个问题――兼评《藏要》本《入论》校注

韩廷杰教授:有关梵本《入论》的几个问题――兼评《藏要》本《入论》校注韩廷杰《藏要》本《入论》对照梵本、藏本进行校勘,并作校注,这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工作,我在作《因明入正理论校释》时,一一查对《藏要》本...

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四十二节 估客驼死

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四十二节 估客驼死

第四十二节 估客驼死譬如估客,游行商贾,会于路中,而驼卒死。驼上所载,多有珍宝、细软、上氎种种杂物。 驼既死已,即剥其皮。 商主舍行,坐二弟子而语之言:好看驼皮,莫使湿烂。其后天雨,二人顽痴,尽以好...

舒老师倾财济急

舒老师倾财济急

江西省有一位做塾师的舒老先生,先后在湖南、广东二省设立学塾,以教书为生。有一年,他与许多江西同乡雇舟归里,船在中途停泊的时候,上岸散步,忽然听到一阵凄惨的哭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位中年妇人。舒老问她...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都要放下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都要放下

都要放下以前,有一个修行人,双手捧着一束鲜花,以最虔诚的心供养佛。佛陀一眼即看出他的来意,便问:你今天来此供佛,是否心有所求?修行人就讲:一些些世尊,我只是个修道人,我什么都不求,我只是求道。佛陀就...

达真堪布:请问梦见了西方三圣,是不是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达真堪布:请问梦见了西方三圣,是不是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达真堪布:请问梦见了西方三圣,是不是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1、 问:请问梦见了西方三圣,是不是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上师解答:那不一定,如果这样,往生也太简单了,很多人都梦见了,那都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