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不要误读了“生活即修行”


  佛法原本就不是笼统僵化的说教,也不该是仅限于学者、专业人士在小范围内研究、实践的高深学问和专门技术。佛法中最幽深的理论,也是与我们当下的身心活动紧密联结的,也是为了解决现实人生中遇到的问题的。

 

  有人问我:怎样才能安乐?我说:放下执着就安乐了。

 

  什么是执着?怎样算放下?

 

  当我向别人,尤其是那些有着与我迥然不同文化、教育背景的人,讲述这些概念时,我是需要从头细说的,否则,他们可能只是得到了一个标准化答案,却无从解除现实的苦恼。

 

  可是,止息烦恼不正是我们学修佛法的原因吗?

 

  什么是烦恼呢,它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如果我们肯诚实地检视自己的生活,就不难知道什么是烦恼,它无处不在,生活简直就是完全由点点滴滴的烦恼构成。而烦恼的止息,也只能从现实人生中每一个当下入手。

 

  有一位居士某段时间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变得焦虑,易怒,整个人状态很不好,烦恼重重。他跟我诉苦,我就问他:“你学佛是为了什么?”“为了解脱。”“什么是解脱?”他默然。我说:“解脱,就是没有烦恼。你带着满心的烦恼,又想在何时在何地获得解脱呢?烦恼不在别处,在你心里;解脱也在你心里。

 

  我们无法去外面找一颗现成的没有烦恼的心来移植到自己身上,也别想某天早上醒来突然就发现自己改头换面成了个“解脱的人”,没那么神奇,也没那么容易。

 

  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面对当下,回归内心,与烦恼开战。

 

  佛陀宣讲的众多法要,都是在教我们如何贴近自身经验,以自身为中心去修行。我不是说大家应该自私。我的意思是,要从检视自己的身、语、意入手,把重点放在对治自己的贪、嗔、痴上面,而不是去挑别人的错,或者急于“度化”别人。

 

  如果不贴近自身经验,诚实地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和心里的一切,并将佛法运用其中,我们很容易会在修学的过程中偏离解脱烦恼的初衷。

 

  比如,你会成为越来越娴熟的“佛教徒”,跟所有人都客气,“随喜”“赞叹”不离口,可是你心里没有多少善意。事不关己时,你能做到“八风吹不动”,而真正的问题出现时,你的反应跟不学佛的人是一样的,既没有对自身的觉察,也没有对正法的忆念,只是任由情绪肆虐、言行失当。这说明长期以来我们都荒于贴近自身而修行,无法随时提起对内心感受、欲望、情绪的觉察,更没有当下出离的心力。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生活即修行。但我想很多人都误会了,以为过生活就是在修行。其实不然,这至少不是佛教所说的修行。举例子说吧,你经历过悲欢离合,这不是修行,只是经历;如果你在那悲欢离合间体认无常、缘起、因果,这是修行。生病,本身不是修行,借由生病而认识到与生俱来的脆弱、忧苦,由此生起出离心,或推己及人,由此生起悲悯之心,这是修行。

 

  所以说,生活本身不一定是修行,但如果你能把生命经验,顺境、逆境,是苦、是乐,用于巩固你的出离心、菩提心、空性的见解,这才是修行。大概只有这个时候,你才可以说:一切都是上师的加持。否则,对多数人而言,经历、遭遇不过循业流转,轮回如是,怎会都是上师的加持?

 

  对治烦恼是一个艰难漫长、充满挫败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某些对治的技巧,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做到。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你面对的唯有失败,没有成效,不断的失败。

 

  别忘了我们的对手是无始以来形成的惯性,所谓积重难返,不要期待能靠一时的努力就扭转它。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不断地努力,如果我们不想再一次在烦恼忧苦中终老,直到死亡悍厉地出现,而我们知道这一切混乱还没有结束。一开始就做好不断受挫的准备,会令我们更强韧,也走得更远。

 

  愿我们将佛法运用到当下的经验中,并因此而解脱自己及其他众生的苦。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诸佛为菩萨天人地狱等不同众生授记,放光过程是有区别的!

诸佛为菩萨天人地狱等不同众生授记,放光过程是有区别的!

云龙居士,2011  尔时,世尊为乞食故入王舍城,既得食已将还所止。时,有无量千众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牟呼洛伽,及无量千人与非人,又有无量拘胝那庾多百千众生,随从佛后。尔时...

达真堪布:带业可以往生吗?

达真堪布:带业可以往生吗?

达真堪布:带业可以往生吗? 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消业了才能往生吗,能不能带业往生? 答:往生前可能有业障,当然业障太重了,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消业积福是往生四因之一。带业往生是业障没有彻底消...

爱心可以战胜邪恶

爱心可以战胜邪恶

爱心可以战胜邪恶一天,七里禅师正在禅堂的蒲团上打坐,这时,一个强盗突然闯进来,用一把又明又亮的刀子对着他的脊背,命令道:把柜里的钱全部拿出来,不然就要你的老命!钱在抽屉里,柜里没钱。七里禅师说,你自...

初行者的自我保护

初行者的自我保护

初行者的自我保护拉珍前几天与版主有一番谈论,言谈中,版主对娑婆佛教界鱼目混珠的现状忧心忡忡。他说:“尤其那些当上师当师父的,有识无识之士兼有,有德无德之人皆备,有证量无证量的都在,而一般初初学佛的人...

绿救度母

绿救度母

绿救度母度母,旧的翻译叫作「多罗菩萨」,他的圣蹟大要为:在无量劫前,有一个叫作「聚光」的世界,那时候有一位名叫「般若月」的公主,崇信敬礼佛法僧三宝,发了广大的誓愿,从现在的世界一直到世界毁坏、虚空界...

达真堪布:六字大明咒“ 嗡嘛呢呗咪吽”有什么功德?

达真堪布:六字大明咒“ 嗡嘛呢呗咪吽”有什么功德?

达真堪布:六字大明咒“ 嗡嘛呢呗咪吽”有什么功德? 六字大明咒(观音心咒“ 嗡嘛呢呗咪吽” )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功德? 达真堪布解答:观音心咒包含了三藏十二部显密一切经典的内容,也是三藏十二部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