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高僧诚慧大师传

  1 文殊赐子 辞别双亲 潜心道业

  唐朝末年的高僧诚慧,是山西灵丘李氏之子。本来他的双亲没有子嗣,三度往五台山祈愿求子,于是感得了身孕,生下了他。诚慧法师生时,相貌非常的奇特,不同凡俗,等到了成年,也不愿娶妻生子。他既不想成家,就拜别了堂上双亲,来到了五台山的真容院,在法顺和尚座下披剃出家。出了家以后,心地澄寂如同秋月,举止严洁一如冰霜,向道之心颇坚,没有片刻光阴懈怠过。

  2 五台之东 调化毒龙

  距五台山东台之东百里之处,有一个毒龙池,池中毒龙时常出游作祟,危害人畜,因此围绕着毒龙池四十里方圆之内,人畜都不敢进入。但诚慧法师一丝儿也不恐惧,带了一个净瓶,一根锡杖,在龙池边筑了一个茅棚住了下来。有一天黄昏,狂风大作雷声怒吼,毒龙从池中一跃而出,法师这时念起咒语,说也奇怪,一头狰狞恐怖的毒龙,那庞大的躯体就渐渐缩进瓶子里去了,龙行的风雷之声也一下子止息下来。这时法师绕着瓶子持诵大乘经咒,一连七天都是如此。七天以后,毒龙涤除了嗔恶害人之心。斗室之中放出了白色的光芒。法师就放了这头毒龙,龙遂乘风御云腾空而去。

  3 山神供养 志意高雅

  法师曾在李牛谷内诵持华严经,以木叶草根为常食。每当他诵经的时候,有时会有五个有时七个作书生打扮的人端坐着听经,并常持着异花鲜果供养法师。法师觉得很奇怪,问道:“你们是从哪儿来的?” “我们是这里的山神,因蒙法师您道德高超,功德浩瀚,获益不浅,无以为报,所以愿意作为您的侍者,服侍供养。”书生们答道。 法师听了并不觉得乐意,就舍去了这块地方,到别处去了。所到之处,不到一个月,就自然形成了修行的丛林。

  4 德感皇室 紫袍相赐

  唐庄宗同光元年,法师的高超德行传到了大内皇室,皇帝听闻到法师的事迹,就亲自颁了一封诏书并以紫衣大袍相赐。这封诏书是这样子写的:“师鹫岭名流,鸡园上哲,精持护鹅之戒,弘宣住雁之谈。潜括三乘,深明四谛。忍草常新于性苑,觉花不染于情尘。高蹈灵峰,栖心圣境,泛慈舟而拯溺,持慧炬以照迷。五百龙王,皆降懿德;十千圣众,尽继玄踪。为万性之甘霖,作空门之标格。朕方兴景运,大阐真风,直旌精行之名,以奉无为之教。崇号广法大师,兼赐紫衣。”

  5 慈云法雨 遍润大千

  同光元年,他预知时至,咐嘱门人以后,吉祥而逝,世寿八十。帝赐谥号为“法雨大师”,塔号慈云。

 

点我:

相关文章

放生愈疾:21.怜龟却病黄叔达《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愈疾:21.怜龟却病黄叔达《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原文】  21.怜龟却病黄叔达  黄叔达在太学,见友得一龟,将脱...

《大智度论》里的故事 大医王

《大智度论》里的故事 大医王

  某年,佛住在舍婆提国的时候,有一位在家信徒,曾央求佛和教团的一群出家人,能够驾临自己家里吃饭。  通常,佛会停在精舍里接受饮食,系基于下面五种因缘。第一、正在打坐,要进入三昧的时候。第二、意欲...

五台山文殊菩萨 僧:释福运的故事

五台山文殊菩萨 僧:释福运的故事

  唐朝释福运,乃是代州总因寺里面的一位和尚,不幸他身体染有重病,长时间都没办法医好。于是他就到五台山去修行。有一天,他在金刚窟前向佛礼忏,由于疲惫不堪就睡着了,迷茫中感到有人用水浇灌他的头部,醒...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21、慈力王布施血肉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21、慈力王布施血肉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五十一回拜德生童男有德童女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五十一回拜德生童男有德童女

  善财来到妙意华门城,城门前一石碑,碑上刻诗云:  童男童女骨肉亲,手中牵个玉麒麟。  殷勤来报善财到,弥勒楼前路最亲。  善财读毕,大为惊讶。不知怎么知道自己要来。这石碑又刻了很久。莫非过去有...

见死不救转世为猪

见死不救转世为猪

  唐湘清居士撰  浙江省杭州市有一富翁,家中房屋很广大。一九二六年的春天,富翁的邻居失火,前门已为火焰阻断出路,后屋靠著翁家的墙。邻居全家呼救,声极悲惨,当时富翁的子女,都想开启侧门,拯救邻居全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