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心中的弓刀,得到真正的解脱

  过去,在舍卫国有一户贫穷的家庭,夫妻都非常悭吝,性情凶恶,而且不相信因缘果报。佛陀悲愍他们愚痴无知,于是变现为沙门,来到他们家乞食。当时男主人不在家,妇人一看到有人来乞食,就对沙门破口大骂。沙门平静地说:“我是求道之人,以乞食过活,你不需要辱骂我,我只希望得到一点食物而已。”妇人怒骂:“即使你现在马上要死了,也不可能拿到一点食物,更何况你看起来这么健壮,竟然还要我施舍食物给你!你待在这里只是浪费时间,还是赶快离开吧!”

  此时,本来站在门口的沙门,突然在妇人面前两眼上翻,呼出最后一口气,示现了死相。随即,身体膨胀,许多虫子从鼻口爬出,腹肠溃烂,不净血水漫流全身。妇人见到这么恐怖的景相,吓得说不出话来,惊恐不已地逃离现场。示现神通的沙门也随即离开,前往数里外的树下休息。

  男主人在回家的路上碰到惊慌失措的妇人,便询问她事情详由。妇人哭诉刚才所遇到的恐怖情景。男主人非常生气,便问:“他现在在哪里呢?”妇人回答:“应该离开了,但大概也走不了多远。”于是,男子带着弓箭及刀,循着足迹去寻找沙门。他生气地拉开弓弦、拔出佩刀,沿路奔走,一心只想要砍杀那位沙门。

  沙门立即化现一座琉璃小城,将自己包围起来。男子绕城好几圈后,仍然不得其门而入,便对沙门说:“你为何不敢开门?”沙门回答:“想要我开门,你要先将弓刀丢掉。”

  男子想着:“我就先照他说的把弓刀放下,只要一进门,就用拳头好好揍他一顿。”于是,男子便将弓刀丢到地上。

  但是,门并没有打开,男子对沙门说:“我已经把弓刀都丢掉了,你为何还不开门呢?”沙门回答:“我是要你将心中的恶意弓刀放下,而不是手中的弓刀。”

  男子一听,大吃一惊:“这位沙门一定是得道的圣者,否则怎么会知道我心里的想法呢?”于是,马上磕头忏悔,对沙门说:“我那愚昧无知的妻子不知您是已证得真理的圣人,妄论是非,让我心中兴起了恶念。希望您慈悲接受她的诚心忏悔,我马上带她过来见您,也恳请您劝导妻子能够修行求道。”说出自己的愿望后,便动身返家。

  男子回到家中,妻子便问:“那位沙门怎样了?现在在哪里呢?”男子为妻详述沙门的神通变化后,又说:“他现在还在树下休息,你应当尽快去向他忏悔,以灭除所违犯的罪过。”

  于是这对夫妻来到树下,五体投地向沙门至诚忏悔,希望成为沙门的弟子:“沙门!您的神通变化如此殊胜,必是一位已证得真理的圣者。您能变现坚固而不可逾越的琉璃城,您的意志清明、内心安定,没有忧愁苦恼,是如何修行才达到如此神妙的境界呢?”

  沙门回答:“我博学多闻、奉行正法,无有疲厌;精进学习、严持净戒、常行慧解,不敢放逸,以此精勤修行的因缘而成道,断尽一切烦恼而证涅盘。”

  接着,沙门说偈言:

  “多闻能持故,奉法为垣墙,

  精进难踰毁,从是戒慧成。

  多闻令志明,已明智慧增,

  智则博解义,见义行法安。

  多闻能除忧,能以定为欢,

  善说甘露法,自致得泥洹。

  闻为知法律,解疑亦见正,

  从闻舍非法,行到不死处。”

  沙门说完偈子后,放大光明,遍照天地,令这对夫妻惊讶不已,并对于所犯的错误既惭愧又惶恐,当下发愿断恶向善,一心忏悔,灭除了二十亿恶罪,证得了初果。

  “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当遇到逆缘时,我们往往容易瞋恼不安,甚而动诸身口恼害于人;因瞋造业,不仅伤害自己的法身慧命,最终更要自受恶报。行者知道瞋心的祸患,更要慎加防护,除了转化身口粗暴之恶行,更要放下心中瞋恶的烦恼。心中清净即得解脱,透过清净心让我们能真心惭愧反省,纳受教法,建立正确的知见,身心就能得到真正的安定,成就解脱之道。

  编辑声明:普陀寺每天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图文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0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0

  往生女人第四  元念佛婆  念佛婆,不清楚他的姓氏。元朝至顺庚午年,浙西连年闹饥荒,杭州城中,饿死的人相互堆积,官府命令街坊小吏派人抬尸体到六和塔后山的大坑中。有一婆子,二十天不腐烂,每天都在...

《百业经》:角宿大象被诱等流两世还俗88

《百业经》:角宿大象被诱等流两世还俗88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海涛法师:月亮里的兔子

海涛法师:月亮里的兔子

  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曾经示现做过一只兔子。这一只兔子王领导了很多动物,在森林里面修行。牠常常跟其他的动物说:"每一个月的月圆日,我们要保持道德清淨,我们要做圆满佈施。"  牠自己在想,明天就是月...

海涛法师:吝啬鬼伊利沙

海涛法师:吝啬鬼伊利沙

  从前,有一个名叫伊利沙的富翁,他拥有万贯家财却生性吝啬,从不布施给别人任何东西,对自己也十分刻薄,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破烂衣服。  伊利沙有一个邻居,钱财不多,可是每天都吃大鱼大肉,还经常宴...

面对死亡的时刻佛教五大高僧是这样做的!

面对死亡的时刻佛教五大高僧是这样做的!

  “生命里所出现的事情中,哪件最让您感到惊奇?”古今贤哲回答:“这件事就是,人虽看到身边的人一个个去世,却从没想到自己也会死去。”  虚云老和尚  虚云大师由于病重而越来越虚弱,有人敦促他看医生...

死后的去处

死后的去处

  在现实世间里,人们除了关注衣食住行等日常事务外,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生从何来,死归何处”。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有一次上午,许多比丘前往一个叫“那梨迦”的村落里乞食。一些村民对比丘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