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世法无二无别,六根清净处处是道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虚云禅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脉的禅宗大德。虚云禅师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经历无数磨难,自云:“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历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虚云禅师晚年在云居山,依然不忘弘法,随时开示修行法门。今天这篇开示,是虚云禅师在1955年四月十六日所说。

今天雨水纷纷,寒风彻骨,大家不避艰辛的插秧,为了何事呢?

昔日百丈惟政禅师向大众说:“你为我开田,我为你说大义。”后来田已开了,师晚间上堂,僧问:“田已开竟,请师说大义。”师下禅床行三步,展手两畔,以目示天地云:“大义田即今存矣。”大家想想,百丈老人说了什么呢?要用心体会圣人的指点。

我这业障鬼骗佛饭吃了数十年,还是摩头不得尾,现在又不能陪大家劳动,话也没有可说的,勉强应酬讲几句古人的话,摆摆闲谈,志公和尚《十二时颂》中辰时颂曰:“食时辰,无明本是释迦身,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识声色,觅疏亲,只是他家染污人,若拟将心求佛道,问取虚空始出尘。”既然坐卧都是道,开田自然也是道,世法外无佛法,佛法与世法无二无差别;佛法是体,世法是用。庄子也说“道在屎尿”,所以屙屎放尿都是道。

高峰老人插秧偈曰:“手执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佛法非同异,千灯共一光,你们今日插秧,道就在你手上,坐卧是道,插秧也是道。低头就是回光返照,水清见天,心清就见性天,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和色声香味触法打交道,便不清净,就没有道了。

佛性如灯光,房子一灯光满。房内虽有千灯亦皆遍满光,光光不相碍。宇宙山河,森罗万象,亦复如是,无所障碍;能回光返照见此性天,则六根清净,处处是道。要使六根清净,必须退步。退步是和《楞严经》所说一样,“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这就是退步原来是向前。若退得急,就进得快,不动是不成的。

根不缘尘,即眼不被色转、耳不被声转等,作得主才不被转。但如何才做得主呢?沩山老人说:“但情不附物,物岂碍人?如今插秧,能不起分别心,无心任运,就不生烦恼。心若分别,即成见尘,就有烦恼,就是被苦乐境界转了。孔子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即无分别,无分别就无障碍,食也不知其味了。

鼓山为霖道霈禅师,精究《华严》以《清凉疏抄》和李长者论,文字浩繁,不便初学,乃从《疏》《论)中纂其要者,另辑成书。由于专心致志,不起分别念故,有一次侍者送点心来,置砚侧,师把墨作点心吃了也不知。侍者再至,见师唇黑,而点心犹在案上。这就是心无分别,食而不知其味。

我们今天插秧,能不起分别心,不生烦恼心吗?若能则与道相应,否则“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长期在烦恼中过日子就苦了。烦恼即菩提,要自己领会。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动物皆有佛性,戒杀护生获善缘善报

动物皆有佛性,戒杀护生获善缘善报

走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我的目光在各个摊贩间穿梭。突然扫到了黄鳝摊铺,被一幕惊呆了:只见一个方形案板斜靠在墙上,一条黄鳝被铁钉固定在案板上,掏空的身体悬挂着,血液沾满了整个案板。商贩残忍的杀心和她姣好...

长春高三美术集训价格

长春高三美术集训价格

长春高三美术集训价格 长春高三美术集训价格希望大家多读书的原因是希望你们能尽快摆脱我党从小的教育灌输给大家在思想上带来的毒害,学会独立思考,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等等。文科生多学学理科知识,理科...

怎样挽回提出分手的女友  有什么办法?

怎样挽回提出分手的女友 有什么办法?

情侣之间总是会有很多的摩擦,两个人之前很是陌生的人在一起自然是会有很多的矛盾产生的,关键是在与你怎么化解这个矛盾。特别要小心寒积淀而成,小矛盾变成大问题,导致分手。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怎样挽回提出分...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66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66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66】药师禅:不管昨晚你经历了怎样的撕心裂肺,早上醒来这座城市依然车水马龙、人语喧嚣,没有人在意你失去了什么,没有人关心你快不快乐,这个世界不会为了任何人停下前进的步伐。成长,...

佛教故事:拒淫善报感应录:刊印戒淫书,灭罪更增福

佛教故事:拒淫善报感应录:刊印戒淫书,灭罪更增福

刊印戒淫书,灭罪更增福贾仁,明末清初人。虽然他已过五十岁,但仍没有儿女,因此常日夜耿耿于怀。有一夜,他梦到生育祠去求子嗣。看见生育神拿出一簿册指给他看,并且说︰「你年轻时,曾经奸淫一有夫之妇,以有此...

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十一节 婆罗门杀子喻

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十一节 婆罗门杀子喻

第十一节 婆罗门杀子喻昔有婆罗门,自谓多知,于诸星术种种技艺无不明达。恃已如此,欲显其德,遂至他国,抱儿而哭!有人问婆罗门言:汝何故哭?婆罗门言:今此小儿,七日当死,愍其夭伤,是以哭耳!时人语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