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学修佛法让心灵超越烦恼痛苦

达真堪布:学修佛法让心灵超越烦恼痛苦

佛法是种活法,生活是种修行。学佛修行能让人轻松自在,快乐幸福,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工作顺利,心想事成。我们明理了,心里就没有烦恼,没有痛苦了。学修佛法能让你的心灵超越一切烦恼痛苦。

佛法不离世间法,出离心也不是逃避心。出离,不是身要离开社会,离开世间,而是思想、精神、境界要超越世间。把人世间这些名闻利养都看淡了、看破了、放下了,心里不挂碍任何一种东西,这叫超越。我们要超越轮回,超越三界,要超越人世间的这一切,而不是要逃脱。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要超越,就是要看破、看透、放下。因为诸法都是无常的、虚假的,没有不变的、可靠的。什么叫看破?看破是要将一切看明白、看透彻;什么叫放下?放下是一种心态、一种智慧、一种觉悟,是不挂碍、不贪恋、不放弃。

真正有出离心了,真正能够放下了,不用放弃一件事,不用放弃一个人,一切都可以接纳。觉悟了,有智慧、有善巧方便了,就没有障碍了。真正看破、放下了,超越人世间的一切法了,这个时候心里不会有任何挂碍和烦恼,心会了了分明,如如不动。

了了分明,是一点都不糊涂,一点都不犯错误;是生活美满,工作顺利。如如不动,是心里没有任何障碍和烦恼。心清净,始终有一个好心情,身体自然就健康。如果总是有烦恼,心随着外境动,即使物质生活再优越,身体仍然会受到伤害。

现在人们都非常注重营养、卫生,但是病魔缠身的人仍然不计其数,因为营养与卫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就要学修佛法。有健康的心灵,有好的心情,才会有好的身体。

家里的吵闹都是相对立的。若是没有你这边的仇恨、争吵,就没有对方的回应。如果对自己的儿女等家人,能无私地奉献、付出,还能容纳、圆融他们的不足,能接受他们对自己的不满与伤害,这才是真正的有修行。这样家庭就会和睦,工作就会顺利。

有佛法、有修行,就能安居乐业。

现在很多人生活工作都不顺利,是因为妄念太多,分别念太重,把正念污染了。如果没有这些杂念妄想、分别执着,心里清净轻松了,一切都会很明白的。有正知正见了,事事都能想得周到,事事都能做得圆满,一切自然就顺利了。

身体健康了,家庭和睦了,工作顺利了,能对社会、对人类做出贡献了,世间的名闻利养自然就随着你来了。世间圆满的同时,出世间也圆满了。去学修佛法,去超越世间,这叫“点火”;世间的名闻利养自然就得到,这叫“有灰”。

假如没有佛法,没有修行,我们所追求的快乐幸福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佛法是成就一切、圆满一切的方法。每个人都想圆满成就、幸福快乐,都想解脱烦恼痛苦,都想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真要实现这些愿望,真要达到这些目的,唯一的方法就是修持佛法。

若是没有佛法这个活法,一定会活得非常痛苦。有家没家,有钱没钱,有权没权都一样。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人人都有苦恼的事,都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感受不同的痛苦。有佛法怎么都是快乐,有修行怎么都是幸福。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要学感应篇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要学感应篇

修十善业,要从修《弟子规》做起,但是还必须要加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也不长,一千三百个字,《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为什么要学《感应篇》?《太上感应篇》是因果教育,真正相信因果,你那个伦理、道...

忏悔得美

忏悔得美

佛陀时代,有一位波斯匿王,他的女儿们个个都很美丽,唯独赖提公主奇丑无比。凡是见到赖提的人都会受到惊吓。波斯匿王为了不让百姓们受到惊吓,也不让自己丢脸,便将赖提锁在深宫里,不许她见人。  赖提渐渐长大...

生肖免费算命婚姻配对 专属好姻缘就在这里

生肖免费算命婚姻配对 专属好姻缘就在这里

一直以来,婚姻配在社会中的重视程度很高。俗话说家和万事兴,良好的婚配就像催化剂,促使整个家庭气氛融洽和睦,家庭整体运势节节高升,反之,则是一种损耗。小家和睦,大家才能稳定,家庭和睦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达真堪布:在一切对境面前安稳自在

达真堪布:在一切对境面前安稳自在

达真堪布:在一切对境面前安稳自在 在修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对照自己,然后去改变自己,这很重要。别人没有错,都是自己的错。为什么这样说呢?别人对错与否与你无关,如果你自己能把握住的话,谁也伤害不到...

索达吉堪布:太忙怎么行善积功累德-

索达吉堪布:太忙怎么行善积功累德-

索达吉堪布:太忙怎么行善积功累德? 问:是不是要做很多善事才能积累功德,如果太忙没有机会怎么办? 索达吉堪布:如果我们没有很多积累功德的机会,但只要能做到经常对众生起慈悲心,对上师三宝起信心和恭敬...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继母自私遭报成乞丐,继子竟不计前嫌接回团圆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继母自私遭报成乞丐,继子竟不计前嫌接回团圆

在明朝有一个读书人叫吴子恬,他的太太姓孙。吴子恬的母亲过世早,父亲娶了继母。继母偏心,对他弟弟比较好,对他不好。他心里慢慢地就有不平,有怨。后来他娶妻了,继母对他太太也不是很好。他就不平,想要去找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