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L 1175经(紧兽喻经):本经以紧兽为喻,告诫比丘不要为表象所惑,而要拥有正知正

1175(紧兽喻经):本经以紧兽为喻,告诫比丘不要为表象所惑,而要拥有正知正见与正观,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如实观察,如此方得清净无染。

佛教自传入中国,自南北朝、隋唐乃至宋元期间,禅宗异军突起,涌现了一大批禅家祖师。我们发现,祖师们在开悟之前,有时会四处行脚参访,请高僧们予以印证。在佛陀时代,这种情况也自然是存在的,比如本经中有位比丘在静处坐禅之时曾作此思惟:“比丘云何知、云何见,得见清净?”

对于比丘的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很难回答,因为每个人的见地根性及修行方法各不相同,所以结论肯定不一样。此比丘便向大家请教,得出三种答案:

1、“于六触入处集、灭、味、患、离如实正知。”

2、“于六界(地、水、火、风、空、识)集、灭、味、患、离如实正知。”

3、“于五受阴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

以上三种回答,应该说都没有什么错,原因很简单,大家修持法门不一样嘛,所以得出的结论也肯定不尽相同。然而这位比丘听了心里不满意,并且不开心,最后直接到佛陀那里去请教。

佛陀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以紧兽作譬:在很久以前,有一个人从来没有见过一种名叫“紧兽”的树开花是什么颜色。于是只好向那些见过紧兽树开花的人打听:请问一下,你第道紧兽树开花是什么样子啊(“汝知紧兽不?答言:知。复问:其状云何?”)?于是他得到了如下四种答案:

1、“其色黑如火烧柱。”

2、“其色赤而开敷,状似肉段。”

3、“毵毵(长毛之貌)下垂,如尸利沙果(合欢树果)。”

4、“其叶青、其叶滑、其叶长广,如尼拘娄陀树。”

上面四种答案并不相同,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为什么?因为大家看到紧兽树的时候,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而且也未必是同一棵树。但是我们可以将这些散乱的特征进行归纳推理,便可以大致得出一个结论:紧兽树的果实一开始是赤红色,当果实成熟时,便变成黑紫色;这种树树叶为青色,树叶很光滑,而且既宽又长。经过这种归纳,我们只能大体上了解这种树的刍形,但是要彻底搞清楚这种树是什么样子,方法很简单:自己亲眼去看一看,便会真相大白。佛陀接下来又作一譬:

“譬如有边国王,善治城壁,门下坚固,交道平正,于四城门置四守护,悉皆聪慧,知其来去。当其城中,有四交道,安置床榻,城主坐上。若东方使来,问守门者:城主何在?彼即答言:主在城中四六道头,床上而坐。彼使闻已,往诣城主,受其教令,复道而还。南、西、北方远使来人,问守门者:城主何在?彼亦答言:在其城中四交道头。彼使闻之,悉诣城主,受其教令,各还本处。”

佛陀所作的譬喻之中,各有所指:城者,譬人身粗色;善治城壁者,谓之正见;交道平正者,谓内六入处;四门者,谓四识住(识所安住、生长及增广的四个基地,即“色、受、想、行”);四守门者,谓四念处;城主者,谓识受阴;使者,谓正观;如实言者,谓四真谛;复道还者,以八圣道。

其实佛陀已经把答案告诉了该比丘。该比丘的问题是“云何知、云何见,得见清净”,佛陀回答是把握好我们自己,让身识皆能不放逸,守护好四门,持有正见,拥有正观,修之以八正道,如此一来,岂能不得清净?(12.21.)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0余僧众行脚捡垃圾

0余僧众行脚捡垃圾

4月5日,成都30余名僧众从春熙路出发,行脚至峨眉山金顶,全程180公里,沿途捡拾垃圾,祈福诵经。沿途信徒为僧众们跪拜献上素餐干粮。僧众们背包简行,累了打坐诵经,计划用10天丈量大地,途中住宿,法师...

索达吉堪布:出家人能否对在家人顶礼?为什么?

索达吉堪布:出家人能否对在家人顶礼?为什么?

索达吉堪布:出家人能否对在家人顶礼?为什么? 问:出家人能否对在家人顶礼?为什么? 答:一般出家人是不许给在家人顶礼的,像《梵网经》中云:“出家人不礼拜国王、父母等在家人。”《涅槃经》第六卷中亦如是...

素食者如何避免气虚和体寒?

素食者如何避免气虚和体寒?

素食者约有七成左右体质偏寒、长期吃素,由于营养摄取容易失衡,体质往往偏虚,看到这些字句,除了惊耸,但真的了解其中的意义吗? 1首先先谈谈,气、血是什么? 气血是中医学的基础,是人...

应该以什么心态对待工作中的不如意?

应该以什么心态对待工作中的不如意?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十二回 鉴精诚老父回心 愿修行女奴宣誓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十二回 鉴精诚老父回心 愿修行女奴宣誓

第十二回 鉴精诚老父回心 愿修行女奴宣誓话说妙庄王听了妙音、妙元两位公主一番劝解之后,不觉长叹一声说道:儿啊!你们还只道为父真的忍心叫你三妹妹受苦?却不知为父的另有一片苦心,原想使她受些磨折,抛弃修...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066)“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066)“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药师七佛教导我们,生活即是《药师经》,《药师经》即是生活。要在现生人生的六尘境界里面来修,要见性,不能够讨厌六尘,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