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毗卢遮那佛左右两边为什么有这两位菩萨呢?

达真堪布:毗卢遮那佛左右两边为什么有这两位菩萨呢?

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

满彼事业尽无余,未来际劫恒无倦。

这里说的是普贤的行愿、文殊的大愿。普贤菩萨的愿行是最圆满的,文殊菩萨也和普贤菩萨一样。在这里是要学文殊菩萨的智、普贤菩萨的行。文殊菩萨的智就像双眼,普贤菩萨的行就像双脚。要到达彼岸,要圆满菩提果,不能离开文殊菩萨的智慧,也不能离开普贤菩萨的行愿。

行愿谁都有,但是有智慧的摄持,行愿才会圆满。阿罗汉、独觉也有愿行,但是他们的愿行不究竟、不圆满,因为缺少智慧。若是具足智慧,他们也不会这样,他们也不可能求自我解脱。世间人也有愿行,即为了世间的福报而行持善法。希求世间的福报,这也叫“愿”;为了世间的福报、人天的安乐而行持善法、积累福德,这也是“行”。但是这些愿行不究竟。即使愿行圆满了,获得了人天的福报与安乐,仍然没有逃脱三界,没有摆脱痛苦。即使名气再大,再有钱,还是一样烦恼痛苦,甚至内心的烦恼痛苦更大了。这就是缺乏智慧。若是具足智慧,他们也不会仅仅为了获得人天的安乐而去行持善法。可见,智慧很重要,要有文殊菩萨的智慧。

文殊菩萨是诸佛智慧的象征与显相,也可以说是诸佛圆满智慧的显现。文殊菩萨形象上是菩萨,实际上他就是究竟的智慧,就是觉性圆满的象征。除此,没有再究竟的智慧,没有再圆满的智慧。这里为什么说要和文殊菩萨等同呢?就是智慧要究竟、圆满。若有这样一个究竟圆满的智慧作向导,不会走偏,愿行一定会达到最究竟、最圆满。

有文殊菩萨的智慧,才会有普贤菩萨的行愿;有普贤菩萨的行愿,一定会有文殊菩萨的智慧,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二位菩萨代表福德和智慧,也可以说代表方便和智慧。毗卢遮那佛左右两边为什么有这两位菩萨呢?说明了要福慧双修,方便和智慧双运,才能回归自性,才能获得圆满。毗卢遮那佛代表自性,代表最究竟的菩提果位,为什么两位菩萨能成为毗卢遮那佛的左膀右臂呢?就是让我们了知要回归自性,要证得究竟的佛果,必须要靠两位菩萨所代表的智慧和愿行,缺一不可。

尽未来一切劫中恒学两位菩萨的智慧和愿行,无有疲倦,无有厌足。若要自觉觉他,自度度他,就完全要靠文殊菩萨的智慧,普贤菩萨的愿行。所以这里讲“未来际劫恒无倦。

”若是真正明白了,就不会有疲倦和厌足的时候,因为这是自己唯一的心愿,唯一的希求。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唐卡-莲花生大师

唐卡-莲花生大师

莲花生大师(藏密祖师,左手托嘎巴拉碗,左臂抱三叉戟,右手持金刚杵):莲花生大士(梵文Padmasambhava)或莲花生,印度佛教史上最伟大的大成就者之一。印度乌仗那国人,建立藏传佛教前弘期传承的重...

第十七回  遇善士指点前程  恋风景旁生枝节

第十七回 遇善士指点前程 恋风景旁生枝节

话说永莲好意劝她两人前行,到了村落之处,再找地方休息。可是一人拗不过俩,妙善大师和保姆因为腿酸脚软,委实不能再走,只得放下包囊,各各找块平净的大石,坐下休息。走路也有个秘诀,最忌的便是中途休息,你若...

苦阴因事经

苦阴因事经

苦阴因事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闻如是。一时婆迦婆。在释[革*奇]底(刹帝隶种也)。迦惟罗婆(城名)尼拘蒌园中。于是释摩诃能渠。中后彷徉行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坐一面。释大力士却坐一面已。白世尊曰。如世...

星云法师:友谊的建立

星云法师:友谊的建立

人,不能没有朋友,所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甚至从小在家,我们就以邻居为友;长大后求学以同学为友,出了社会工作以同事、同乡、同志为友。可以说,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需要朋友,朋友是除了家人以...

群牛索命

群牛索命

群牛索命奴子任玉病革时,守观者夜闻窗外十吼声,玉骇然而殁。次日,共话其异,其妇泣曰:是少年尝盗杀数牛,人不知也。【译文】奴仆任玉病危时,守护在他身旁的人半夜里忽然听到窗外有群牛的吼叫声。任玉被这吼声...

超然法师:趣品《圆觉经》之十六

超然法师:趣品《圆觉经》之十六

趣品《圆觉经》之十六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世尊开始解答弥勒菩萨的第二个问题:“于诸轮回,有几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