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毗卢遮那佛左右两边为什么有这两位菩萨呢?

达真堪布:毗卢遮那佛左右两边为什么有这两位菩萨呢?

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

满彼事业尽无余,未来际劫恒无倦。

这里说的是普贤的行愿、文殊的大愿。普贤菩萨的愿行是最圆满的,文殊菩萨也和普贤菩萨一样。在这里是要学文殊菩萨的智、普贤菩萨的行。文殊菩萨的智就像双眼,普贤菩萨的行就像双脚。要到达彼岸,要圆满菩提果,不能离开文殊菩萨的智慧,也不能离开普贤菩萨的行愿。

行愿谁都有,但是有智慧的摄持,行愿才会圆满。阿罗汉、独觉也有愿行,但是他们的愿行不究竟、不圆满,因为缺少智慧。若是具足智慧,他们也不会这样,他们也不可能求自我解脱。世间人也有愿行,即为了世间的福报而行持善法。希求世间的福报,这也叫“愿”;为了世间的福报、人天的安乐而行持善法、积累福德,这也是“行”。但是这些愿行不究竟。即使愿行圆满了,获得了人天的福报与安乐,仍然没有逃脱三界,没有摆脱痛苦。即使名气再大,再有钱,还是一样烦恼痛苦,甚至内心的烦恼痛苦更大了。这就是缺乏智慧。若是具足智慧,他们也不会仅仅为了获得人天的安乐而去行持善法。可见,智慧很重要,要有文殊菩萨的智慧。

文殊菩萨是诸佛智慧的象征与显相,也可以说是诸佛圆满智慧的显现。文殊菩萨形象上是菩萨,实际上他就是究竟的智慧,就是觉性圆满的象征。除此,没有再究竟的智慧,没有再圆满的智慧。这里为什么说要和文殊菩萨等同呢?就是智慧要究竟、圆满。若有这样一个究竟圆满的智慧作向导,不会走偏,愿行一定会达到最究竟、最圆满。

有文殊菩萨的智慧,才会有普贤菩萨的行愿;有普贤菩萨的行愿,一定会有文殊菩萨的智慧,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二位菩萨代表福德和智慧,也可以说代表方便和智慧。毗卢遮那佛左右两边为什么有这两位菩萨呢?说明了要福慧双修,方便和智慧双运,才能回归自性,才能获得圆满。毗卢遮那佛代表自性,代表最究竟的菩提果位,为什么两位菩萨能成为毗卢遮那佛的左膀右臂呢?就是让我们了知要回归自性,要证得究竟的佛果,必须要靠两位菩萨所代表的智慧和愿行,缺一不可。

尽未来一切劫中恒学两位菩萨的智慧和愿行,无有疲倦,无有厌足。若要自觉觉他,自度度他,就完全要靠文殊菩萨的智慧,普贤菩萨的愿行。所以这里讲“未来际劫恒无倦。

”若是真正明白了,就不会有疲倦和厌足的时候,因为这是自己唯一的心愿,唯一的希求。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夫妻婚姻中关于“旺夫、克夫、旺妻、克妻”的因果缘起

夫妻婚姻中关于“旺夫、克夫、旺妻、克妻”的因果缘起

《杂宝藏经》以善光公主为例:浅释“旺夫、旺妻,克夫、克妻”之因果缘起波斯匿王有一个公主,名叫善光。她长得不但不但端正,而且聪明伶俐,所以皇宫里每一个人都非常敬爱她。有一天,波斯匿王问公主:“你是不是...

佛教故事:法音集:无常通信

佛教故事:法音集:无常通信

无常通信从前有一个富翁,终年为钱财忙碌,虽年近古稀,但从不念及有一日无常到来,好像无常与他不发生关系似的。一日,这位富翁,正在手把算盘,为钱计较的时候,忽然无疾而终。这位富翁死后,心有不服,遂在阎罗...

向垂钓者要鱼是丢了面子还是护了生?

向垂钓者要鱼是丢了面子还是护了生?

昨天,我在河边散步,遇到了一起学佛的师兄。师兄说:哪儿有位钓鱼的,我们看看去”。这位钓鱼者身旁的水桶里已经有二、三十条鲤鱼。师兄上前寒暄几句后,说:“嗨,这鱼儿真不少,给我好吗?”钓鱼者便慷慨相送。...

世间有四件事不能

世间有四件事不能

世间有四件事不能释迦牟尼佛住在祇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有个十四、五岁的女儿,生得端正、聪明,又有口才,在一国之中,可说无人可及。她突然身染重病,不久就死了。父母非常疼爱这个独生女,甚于自己...

邵传勇分享素食心得

邵传勇分享素食心得

日前,香港TVB小生邵传勇在上海某素食火锅店分享自己的素食心得,吕颂贤、赖水清等人到场助阵。谈及自己的心得,邵传勇表示:素食主义不是一种宗教和教条,选择素食其实只是选择了一种有益于自身健康、尊重其他...

这位孤儿苦苦寻母十载为报佛恩他做了这件事

这位孤儿苦苦寻母十载为报佛恩他做了这件事

皇室宗族。他母亲计氏,日常平凡崇奉佛教。元至元五年十月,他母亲分娩之时,梦见白光满屋,长达三个晚上。无极导禅师刚出生时,适逢元兵大举侵犯江南,居民四处逃散,母亲带着他躲避兵祸,将他包在苫布之中。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