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治自身的习惯有哪些好处?

须达闻说如斯妙事。欢乐踊跃。感念信敬。企望至晓。当往见佛。诚报神应。看法明晓。寻明即往罗阅城门。夜三时开。初夜中夜后夜。是谓三时。中夜出门。见有天祠。即为礼拜。忽忘念佛。心自还闇。便自念言。今夜故闇。若我往者。傥为恶鬼猛兽见害。且还入城。待晓当往。

须达多据说了佛和僧如斯神妙,异常地欢乐,宿世的信根发展出来,生出了信心,于是全部晚上都在期盼着早点天亮,天亮之后好去见佛,心情异常激动,急弗成待了。他异常诚恳,于是就激动了天神,于是他见到地上不那么黑了,有一些光亮,于是就出发了。

当时的王舍城,城门是晚上三时开,初夜中夜后夜,这就是三时,相当于每个时段四小时。须达多赶在中夜出了城门。见到路上有一座天神的祠堂,于是就去礼拜天神。

结果呢,他想念佛的心中断了,于是他的心又变暗了,也见不到路上的光亮了,贰心想:这个天色太黑了,假如我现在以前,生怕会被恶鬼猛兽伤害,我照样先回城,天亮之后再去也不迟。

须达多长者在前去礼佛的路上,打了一个岔,分了一下心,念佛的心就中断了,立时就被那个无明持续遮蔽了心智。我们修行的路上也是一样,一切都是考验,看你修行的心是不是稳固。

凡夫都有各类不合的习惯,结果呢,就轻易被自己的习惯牵引,忘掉了修行这件大事,不能慎护身口意三业。群居防口,独坐防心。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这个事理很多人都懂,还能给别人说得头头是道,不过碰到考验的时刻,就习惯现前,烦恼依旧。

我们今朝照样凡夫,所以有烦恼是正常的,我们要正视这个现状。同时呢,志当存高远,在信愿具足,念佛持咒,求生极乐这个基本之上,对自己要求高的师兄,应当逐渐对治自己的习惯。

人人要留意,对治自己的习惯,不是往生极乐的需要前提,对通俗人不用去提这个工作。对于要求高的师兄,才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提高,而且特别要留意:修自己,不要修别人。

那对于要求高的师兄,在修净土窍门的前提下,假如还想对治自己的习惯,应该怎么样下手呢?

首先你要明白对治习惯有什么好处,从主观意愿上改变自己,愿意逐渐用更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你自己不愿意,没有人逼你去做的。佛菩萨不会逼你。

对治习惯的好处很多:

1 让自己变得加倍柔和,让有缘人加倍愿意亲近你,让他们感触感染到佛法的好处。

2 身口意少造一些恶业,削减不需要的逆缘。

3 有助于提高你往生的品位。

有这些好处,自己的思惟工作做通了,愿意去对治习惯了,那具体应该如何入手呢?习惯是沾染在我们本性上的污垢,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烦恼,烦恼就是我们修行过程中的各类考验。假如我们能够认清烦恼的本质,这个考验一出来的时刻,我们就认出来了,知道是那个小样又冒头了,即就是换个马甲也熟悉他,那你的烦恼就变成菩提了,你的无明就削减了,聪明的光线就能逐渐显露了。

假如你不能及时识别这个烦恼,被这个烦恼遮蔽了自己的心智,做出一些跟修行相反的工作,那这个烦恼就增加你的无清楚明了。这些烦恼就是魔,就是对我们的考验,所以呢,我们要知道究竟有哪些烦恼,他们都长得什么样,出现之后,我们能尽早辨别出来。不要过了良久,都还不知道自己被烦恼所转,搞不好还以为自己是在如法修行呢。

经文出自:乾隆大藏经 西土圣贤撰集·第1315部贤愚人缘经十三卷元魏沙门慧觉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人生实相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人生实相

在一个寂寞的秋天的黄昏,无尽广阔的荒野中,有一位旅人蹒跚地赶 着路。突然,旅人发现薄暗的野道中,散落着一块块白白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人的白骨。旅人正在疑惑思考之际,忽然从前方传来 惊人的咆哮声,...

李炳南居士: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却可以一生横超三界!

李炳南居士: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却可以一生横超三界!

瓦后宫主,2009李炳南居士: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却可以一生横超三界!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

人间行者

人间行者

人间行者林全/台北新庄清晨,大雨滂沱,浪涛汹涌;二月的风,更添寒栗。基隆放生现场前,一条大通道,积水连连,浊浊污泥,举步惟艰。正踌躇!蓦然,不远处,一部九人座厢型车,缓缓前行。是师兄!怕老菩萨们涉水...

星云大师:第十九节 伽耶山太子修行

星云大师:第十九节 伽耶山太子修行

第十九节 伽耶山太子修行太子各方寻师访道,光阴茌苒,不觉度过五、六年之久的岁月。各方寻师访道的结果,虽未能如愿,但太子并未感觉到失望,他更加强立定坚固的志愿,他感觉到自己的使命重大,所以才不容易达到...

生发慈悲心的引导

生发慈悲心的引导

生发慈悲心的引导 同修:老师,我发现自己现在没有慈悲心,看什么都觉得正常,感觉找不到自个的真心。 老师:如说到你宿世的修持和禅更近,所以这个慈悲心自然不那么容易出来,慈悲心啊,是建立在“有”的基础...

达真堪布:诽谤一位菩萨的罪过,比杀害三界众生的罪过还严重

达真堪布:诽谤一位菩萨的罪过,比杀害三界众生的罪过还严重

达真堪布:诽谤一位菩萨的罪过,比杀害三界众生的罪过还严重 任何时候都不说他人的过失。要评价别人、判断别人、说别人,最起码要有他心神通,不然你怎么知道他人的心呢?凭行为判断是不可靠的。我讲过,补特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