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晓法师:述说唯识二十颂 第十五颂

第十五颂

现觉如梦等

已起现觉时

见及境已无

宁许有现量

世亲是听了正量部及萨婆多部代表的问题之后,先给他俩了一个下马威:

二位且住,你们说的现量我不承认。按你们所说,这桌子就是现量境,是真实不虚的。注意:严格来说,没有现量境这个词儿。三类境是性境、带质境、独影境。你们的现量这说法我不同意,这样一来,你们就违背了辩论双方共许极成的因明规则,我完全可以不理你们。但是呢,因为你正量部及萨婆多部都是高门大派,你们的代表在当时可以说都是名重当世的一代宗师,我不能太不给你们面子,让你们吃个芵(河南方言,即闭门羹)。

这里大家注意了没有,关于这现量,虽然正量部、萨婆多部、世亲他们都说,字虽然是相同的,但内涵却不一样。其实当时的各个部派,对于现量的理解没有相同的。一会儿我们就说到正量部、萨婆多部是怎样理解这现量的。现在咱还说世亲。

世亲是真的能,辩论高手,这辩论技巧着实绝了,看到这儿我真的忍不住一翘大拇哥儿:“高,实在是高!”本来正量部代表及萨婆多部代表满以为拿现量问题出来,可以扳回一局哩,为什么呢?因为──若你世亲承认有现量境,这个现量境,在这儿说的现量境(智)可是正量部、萨婆多部他们理解的现量境,若你世亲承认有现量境,则唯识所现就不成立;若你世亲不承认有现量境,这个现量境,还是正量部、萨婆多部他们理解的现量境,若你世亲不承认有现量境(智),则又与世间相违。可世亲这几句话一说,使正量部代表、萨婆多部代表的心发虚了。因为他们在前边儿已经数次在世亲面前屈词,败军之将,又安敢言勇。虽然他们还出面与世亲辩论,表现得不屈不挠,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精神可嘉,但是,其实在内心深处确实对世亲已经很是发觫了。他们也没想到世亲会说,我承认有现量境(智),但现量境可不是你正量部、萨婆多部理解的那个样子。

世亲说,你们说这张桌子是现量境,我认为它不是,它只能是现觉。什么是现觉呢,就是目下可以觉察到的这些儿境界,而现量境是真实不虚的的境界,在《八识规矩颂》中说真实不虚的境界是性境。当下觉察到的境界与真实不虚的境界是两码子事儿,不能混淆。现量与现觉是不同的,这个容不得丝毫的马虎。

这儿我举个例子以说明目下可以觉察到的境界不见得就是真实不虚的。比如,咱前边儿已经说过一次的,甲想喝酒,又怕醉了难受,因为他是第一次喝酒,不晓得喝到什么样就是醉了,就向乙请教。乙告诉他说,“你看,现在咱面前的桌子上点了两支蜡烛,到什么时候你把两支蜡烛看成四支蜡烛了,那就是醉了,就不要再喝了。”甲好一阵儿纳闷儿的,“可桌子上明明只有一支蜡烛呀?”大家看,乙看见桌子上有两支蜡烛,但谁能说乙当下觉察到的这第二支蜡烛是真实不虚的呢?

世亲接着往下说,对于我们目下可以觉察到的这些儿境界,我还拿前边儿所举过的梦的例子来比拟。我们目下可以觉察到的一切境界,其实与梦中的境界是一样的,当我们在做梦时,也会觉得这张桌子是真的,甚至梦见一只大老虎,我们就吓得不得了,认为真的是有一只大老虎,但当我们醒来的时候,这才知道原来那只追我的大老虎是虚幻的,根本就是没影儿的事儿。当时的桌子、椅子、村庄、花园、山河大地、人我是非等统统都是虚幻的。我们现在所看见的桌子,就如梦中看见的桌子一样虚幻……

插问:为什么现在这张桌子不但可以看见,而且当手摸上去时有感觉,而梦中的桌子却不行呢?

这是因为你醒来了,醒来以后才摸不到梦中的桌子,其实在你睡着做梦时,那张桌子也是可看可摸的。我们现在还都在无明大梦之中,所以觉得现在的桌子、粉笔可看可摸,当你从无明大梦中觉醒之后,就会知道当时的桌子、粉笔其实也是虚幻的,根本摸不到。

问:为什么我现在可以控制自己,我想摸这粉笔,不想喝水等都能自己做主,而做梦时不会起类似的念头呢?

到以后有机会再解释,现在先把它稍放放,你现在只记住:在现实中,自己实际上是作不了主的,连自己的主也作不了。

正量部和萨婆多部虽然同时提出现量问题,但细究起来,正量部和萨婆多部二者之间关于现量的看法也有些微的不同。正量部认为:心法、心所有法和合的认知活动是现量。心法、心所有法是生起的当下就谢灭,但心法所对应的色、声、香、味等法,则是生起后须待众缘和合才谢灭,它生起后是要暂住一下的,也就是说心虽然谢灭了但境未必谢灭。而萨婆多部则认为心法以及所对应的境都是念念生灭,在生起的同时、当下就谢灭了。一般都把萨婆多部称为刹那论者,就是这个缘故。

世亲对于正量部是这么说的:

已起现觉时,见已无,宁许有现量?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你觉察到目下的境界──桌子时,能看见这张桌子的眼识立马就谢灭了。即使你说这色境可以暂住待缘,缘具了方才谢灭,但这已是意识的分别,不再是眼识的作用。我们知道,眼识只有自性分别,意识才有随念分别和计度分别。当然意识也有自性分别的。桌子是眼识所对境,能见的眼识既然已经谢灭,怎么称得上是现量呢?这里说的现量,才是世亲所理解的现量。桌子是眼识所对境,可以看见桌子的眼识既然已经谢灭,所以这根本就称不上现量,只能说是目下可以觉察到而已,目下觉察则是意识的作用。

现量必现在,但它已过去,故而非现量。

世亲对于萨婆多部说:

当你觉察到目下的境界时,眼识刹那即灭,桌子也刹那即灭,已成过去,又怎能是现量呢?这个现量,也是世亲所理解的现量。

下面大家再记几句话:

你目下所觉察到的一切境界,其实与梦中的境界并无二致。当你觉察到这是一张桌子时,对于正量部来说,能见的眼识立马就谢灭了,成为了过去,对于萨婆多部来说,能见的眼识也好,所见的色境--桌子也罢,通通都是在相合的同时就成为了历史,这就违背了现量的三要素之一的“现在”。所以,这根本就不是现量。故尔,你们正量部、萨婆多部拿现量来证明外境实有,不行!

这个颂语中,第一句“现觉如梦等”的“等”字,包括眼睛有毛病时看见空中花、第二月,刚才举例的醉眼朦胧看见第二支蜡烛等等。还得记住,现量是没有名言概念,不可言说的,我们来说现量,其实已经不是现量了。

问:能见的心的生灭还好理解,一下想到这儿,一下想到那儿,可这桌子怎么刹那生灭呢?它明明存在好多年的呀~~

比如电影,银幕上出现一个镜头,是一个人呆坐在那儿好久没动,但它的本质是什么呢?胶片上一样的图片好多,银幕上的人没动,但实际上图片已经过了几百张。假如你不明白电影的原理呢?这是一样的道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索达吉堪布:如何减轻自己的压力

索达吉堪布:如何减轻自己的压力

索达吉堪布:如何减轻自己的压力 问:如何减轻自己的压力,让自己过得轻松一些? 索达吉堪布答:要想减少压力,不管是哪种压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禅修。 例如生气的时候,你要向内观察这种愤怒意念,看它的本体...

曾遭诽谤,流放,谗谄等却最终成就的祖师!--学佛网

曾遭诽谤,流放,谗谄等却最终成就的祖师!--学佛网

今年因为人缘的关系,我陆续见到了两位上师,且都是贝若扎那大译师的化身之一。说起这位著名的大圆满传承祖师,他是西藏历史上最出色的佛教大译师,莲师在藏地的25大学生之一。(被色诱的祖师!),当然后世贝若...

阴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纪念日

阴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纪念日

  佛诞节的由来  2500多年前农历4月8日印度迦毘罗卫国的王后摩耶夫人,在蓝毗尼花园的无树下,生下了悉达多太子,也就是后来出家成道的佛陀。太子诞生后,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意思...

“素生活”是抵御浮躁的一剂良药

“素生活”是抵御浮躁的一剂良药

一天劳碌结束,你的晚饭是青菜就白粥,还是麻辣香锅、水煮鱼?夜色阑珊,你是在台灯下静静地读书,还是在夜生活中透支精力?走在街上,你喜欢素面朝天,还是浓妆艳抹……生活中我们面临太多的选择,有简单,有繁复...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学会征服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学会征服

学会征服瀑布无论遇到再险要的山崖,它都会舍身而下,以完成奔向大海的夙愿。征服的信念,是一种无畏的生命付出所完成的。就如同阳光,终究要用光明的手指撕破厚重的乌云一样。征服是大自然的伟力赋予我们勇敢精神...

钟茂森博士: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钟茂森博士: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钟茂森博士: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这是讲帮助他人的急难,救助他人的危困。救人急难,把人家从危险当中救出来,这个很大功德,古人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就是塔,造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