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学佛人不要装

达真堪布:学佛人不要装

修行人不能虚伪,不要伪装,要实实在在,自己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自由自在的多快乐啊!但我们这些人都是为别人活着的,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看别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不会自在的,都是装出来的,都是假的,其实立刻就能看出来。比如听开示、看书的时候,别人有事来找了,跟别人说几句话都顾不上,只顾听开示,意思是自己要学好多东西,装得很精进,装有学问。

在众人面前,为了得到殊胜的地位,让别人佩服、恭敬自己,得到别人的赞扬或一些暂时的利益,表面上显得很清净、很精进、很有修行;独处时,在暗处却无所不为。

在表面上、明处做得很好,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很精进,打坐、念佛、诵经时,如同雕像一般如如不动;而在背地里、暗处就不是这样了,独处时觉得没人看见,就懈怠懒惰,肆无忌惮,东倒西歪,什么姿态都有,也不顾形象了。

实际上,装善良,装贤惠,装修行人,装有善根,都是给别人看的。我们现在做这些功德善根,也是给别人看的。殊不知,在大庭广众面前,宣扬功德是毁坏功德的四种原因之一。其实功德和善根是要保密的,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能宣扬。如果修行真正到位了,或是利益众生的时候,为了让众生生起信心,可以宣扬功德。

这样装,总有一天会露馅的。刚开始很多人都会说这个人有修行,一旦露馅了,以前的努力就白费了,瞬间就会落到最低处,被人看不起。其实,他人说你好坏与否都无所谓!他人说你好,你也不能因此而变好;他人说你坏,你也不会因此而变坏,你好或不好与他人没关系。

修行人的行为应该是不紧不松、自自然然的,要慢慢来!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一定不要装。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在刚学佛的人面前装一装也行,否则他一旦发现了你的毛病,跑了怎么办?不学了怎么办?等他真正进来学修了,你就不用装了。他就知道了这肯定是给他表法的,这样他不但不生邪见还增加了信心。人有过失是很正常的,人犯错误也是很正常的,因为都是凡夫,若是没有毛病,不犯错误,就不是凡夫,而是佛或菩萨了。人肯定会有很多过失,也会犯很多过错。犯错不是错,不知道犯错、改错才是真正的错。修行的过程就是忏悔的过程,忏悔的过程就是认错改错的过程。

我们从发心直至成就佛果,就是认错改错的过程。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用了三大阿僧祗劫的时间才成道,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了。我们现在遇到密法了,肯定不需要那么长时间。同时,也说明我们以前修过密法,一定在很多劫中积累了善根与福德,否则不可能遇到密法,更不可能遇到大圆满法。这就说明我们有很大的善根和福报,所以不用很漫长的时间就能成就佛果。但是我们还有很多毛病,都要慢慢改。

在修行的时候适度很重要。

以前佛在世时有一位会弹琴的弟子,刚开始跟阿难学坐禅,但始终没有学会,后来就去请教佛祖。佛祖就问他:“你弹琴的时候,妙音是在琴弦松的时候发出来的,还是在紧的时候发出来的?”他说:“都不是,是在琴弦不紧不松的时候发出来。”同样,修行也是如此,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要保持适度。

我们认错改错也要适度,太懊恼、太自责了不好;太放逸、太不在乎了也不好。发现错误有过程,改正错误也有过程。修行是一个磨炼的过程,慢慢来,最后才能成就。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禅·看开:无非名和利

佛教故事:禅·看开:无非名和利

无非名和利我们究竟是在为谁而活着?我们为什么从小开始就忙忙碌碌,长大后还要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却又自罢不能?也许下面纪晓岚说的一句话能给你找到一个参考答案。据说乾隆皇帝当年巡察江南时,看到江面上千帆...

向智尊者:五盖及其对治方法

向智尊者:五盖及其对治方法

译言五盖是禅修中的恶不善法,它们不单止妨碍入定,更遮盖和歪曲我们对世间实相(无常、苦、无我)的认知。禅修的工作就是去对治五盖。当五盖在心中越是减薄时,内心越是清淨、平伏、有力,知见越是清晰,对世间的...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黄金乎?毒蛇也!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黄金乎?毒蛇也!

在一个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晴朗天气,佛陀与阿难尊者正在田间小路经行。忽然,两人都看见了路旁有一堆闪闪发亮的宝物,佛陀对阿难尊者说:阿难!你看,那里有大毒蛇。阿难尊者回答:世尊!您说的没错,的确是最凶...

佛学禅宗所持的基本理念盘点

佛学禅宗所持的基本理念盘点

禅宗与唯识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律宗和密宗并称为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而禅宗是中国汉传佛教宗派之中信徒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甚至可以说是经久不衰的一个佛教宗派文化。一个宗派文化得到如此惊人...

女人出轨要离婚  聪明男人挽回婚姻靠的是这个制

女人出轨要离婚 聪明男人挽回婚姻靠的是这个制

婚姻是男女一辈子的人生大事,谁都想和自己心爱的人走到白头偕老。但是现在的婚姻有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出轨、矛盾、三观不合等等都是离婚的理由。很多人的婚姻出现了问题就会把责任推到对方的身上,但是婚姻出现...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大连孝子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大连孝子

大连孝子从23岁到47岁,他放弃了成家念头,放弃了出国工作机会为照顾因脑出血成为植物人的父亲,当年23岁的王希海不仅放弃了出国工作的机会,还放弃了成家的念头,如今,47岁的他已经照顾父亲24年,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