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愚法师:你光明解脱的正念

你光明解脱的正念

我们修行首要要去观察是那些什么把我们的身心障碍住了。是环境?是人事?还是我们个人的习气?基本上我们人在环境与人事的一波波的牵扯中,真正能下手去转化 它们所带来的障碍的,只能从我们自己的习气下手。我们的习气跟环境、人事相生相克,互相搅拌在一起,习气是造成种种问题的第一主谋,而环境、人事只是它的 两个随从。

因此当一个修行人,在平常日用中,在待人处事上,就要时时刻刻从自己在顺逆境中的起心动念去观照,看清楚自己的动机和逢人对事的反应模式,是不是不动意气、 不带怨气、没有曲扭、不作虚假、自然平直的正念?如果不是正念,那就是我们自己心坏了。在这个情况之下,即便这个世界的人全都是好人好心,也都无法救得了 我们了。

所以六祖惠能大师要我们不见世间过的道理就在这里。不见世间过才能发现己过,而如果世间有过,你也有过,你又如何能转世间过?你也只能先发现己过而改之。况且,即便这个世间充满了罪咎而不改,那也不足以做为你不改己过的理由。

我们凡夫的眼睛通常都是看外不看内,向外看到的都是别人的毛病,看不到自己的毛病。人如果能看到自己的毛病,那一切就好办了,修行就如此简单而已。你看到自 己的毛病,那看就是佛日之光明,那毛病就是地狱之幽冥,光明一临幽冥,幽冥界便成光明境,如斯而已。如果有人至此还觉得自己的障碍未消,那才再用由反省而 再推演而来的各种佛法的理念来警策自己,当然也可配上一些事上的功夫如忏悔、静坐、念佛来做辅助,如此裨助自己心念的端正光明,持恒不退。

那么正念的比较外显的德目是什么呢?心地柔软是正念,心地坚强是正念,心地开放是正念,心地自在安稳是正念,心地谦卑合于本份是正念,心地无恼是正念,心地一恼即回光返照是正念。心地慈悲喜舍与一切好来好去是正念。

还有,最重要的是你我的心地本来就是正念,从来没有歪过,你我为何到现在还在想办法要正它呢?

放过自己吧!因为你不是要放过别人吗?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我曾经是凶手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我曾经是凶手

我曾经是凶手记得以前看过的哪一本书上说过,女人就是猫,男人就是狗。虽然我不太确定说的是不是真的,每次我看到猫这个字的时候就会觉得很怅然若失的感觉。家里一直有养猫,虽然每次养一只但也养过好几只了。具体...

佛陀教你不生气:严格自律使人重获新生

佛陀教你不生气:严格自律使人重获新生

严格自律使人重获新生心平气和是人最简单的状态,但真正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深厚的涵养是不可能的。有涵养的人明知心平气和不容易做到,依然时时处处谨遵自己的戒律,这就比那些缺少涵养的人好得多,因为他们几乎实...

佛教故事:投给燃烧的感情

佛教故事:投给燃烧的感情

投給燃燒的感情記得很早以前,讀過一位記者訪問海明威的文章,那位記者問:你覺得做爲一個創作者的基本條件是什麽?海明威的回答很妙,他說:不愉快的童年!我真正站在梵高的畫前面時,這一段話像閃電一樣洶湧進我...

佛法概要:五大菩萨

佛法概要:五大菩萨

五大菩萨第一节弥勒菩萨(一)弥勒的事迹弥勒,全译梅达丽(maitreya),又译为慈。弥勒是姓,名阿逸多,义译无能胜。公元前六世纪人,与释迦牟尼同时。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他生...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心中无“色”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心中无“色”

心中无色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有多少人都无法把持住自己,沉醉于灯红酒绿之中,迷失了自己,只有心中无色才能抵御来自外界的诱惑。世界上所能见到的一切物质,在禅学上都叫做色,色法都是依因缘条件而成的,色...

唐慧满《净土圣贤录》

唐慧满《净土圣贤录》

慧满,姓梁,雍州长安人。七岁出家,明慎威仪,游讲四方。贞观中,奉敕住宏济寺,专宏律训,奖劝僧徒。尝愿生安养,浴僧为业。贞观十六年四月二十日,微疾,自知将尽。出所有物,尽归常住。正坐绳床,召寺众诀别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