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法师:佛陀的教育 十 信智合一是佛教的特点

信智合一是佛教的特点

从历史来看世界的宗教,佛教创立的历史悠久,可以说是一个古老的宗教,但这古老的宗教,却有其进步的教理。怎么见得呢?由于现代的科学昌明,欧美许多智识青年,对于他们固有的宗教,感到厌倦,因而从研究科学进而研究哲学,而因研究哲学,摸到了佛教的门槛里来;可是这些青年一遇到佛教,就好像钢铁碰到磁石一般,被吸住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佛教是哲学的宗救,它有“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的真理,刚好适合受过科学洗礼热心追求真理青年的需要。

其实,一切宗教,无不着重信仰,佛教并不例外,不过佛教的信仰,是建立在智慧的磐石上,属于理智的;《大智度论》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一般说来,宗教的立脚点是信仰,哲学的立脚点是理智;佛教既以信仰为能入,又以智慧为能度,从这一点,也就可以说明佛教虽然也是宗教,但是它是一个哲学的宗教,它与其他宗教的不同,从这一点也可以清楚的看到。

什么是信仰呢?对所崇拜的对象,生起了钦敬的仰慕的情操,就叫信仰。这种信仰,如果没有透过智慧的思考和抉择,就是盲目的信仰,不能称为理智的信仰。佛教的信仰,它是透过了智慧的思惟,了确到所崇拜的对象,有实、有德,有确切的历史事实;释迦牟尼佛陀于二千五百年前降生在我们这个世界,有其真实的事迹可考,而他具有广大而深切的慈悲心,曾经以自己所觉悟的真理去觉悟他人;因而对于佛陀的崇高与伟大,生起了仰慕的情怀。而引发了向上向善的信心,要向佛陀学习;这也就是由信仰佛陀进一步的向佛陀学习。

佛教非常重视智慧,可以说我们修学佛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完成人生最高的智慧;但是这智慧并不是要向外界去寻求的,而是从我们的内心去体验去掘发的,因为真理不是从外界可得的。惟有这种内在的智慧,才能契证诸法的真理,才能启发人生的真知灼见。

从佛法的观点说:信仰与智慧,不仅是不相违背,而且是表里一致的。没有信仰的智慧和没有智慧的信仰,都是有缺陷的,都是有偏差的。所以佛教的信仰,离不开智慧。信智合一,这显示佛教的特点。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法遵尼师:灭苦之道 六、道品 六

法遵尼师:灭苦之道 六、道品 六

六、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精进根者,当知是四正勤。念根者,当知是四念处。定根者,当知是四禅。慧根者,当知是四圣谛。【契经 道品诵】在〈道品诵〉中...

净土法门法语:念佛还要不要修十善、持五戒?

净土法门法语:念佛还要不要修十善、持五戒?

第二个问题:「既然说只要时时一心执持阿弥陀佛佛号,就能往生净土,又为何要受戒和修十善?」答:如果你果然一心执持名号,你可以不要修十善。为什么?你十善圆满了。你也可以不要受五戒,你的五戒圆满了;不但五...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一个漂亮少女闯进了禅堂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一个漂亮少女闯进了禅堂

禅堂中死一般的寂静,寂静得似乎空无一人。只有守关的老禅师心中清楚,参加这次闭关的四十名法师今天已经到了最后一关破生死关;生死关亦称情欲关,情欲不断,生死难了。但愿这些法师今天能不出意外,顺利过关。就...

19持咒有用吗?

19持咒有用吗?

持咒有用吗?  咒的作用应该是被肯定的;它是用特定的音符和特定的语句所组成的符号,代表著特定神明或佛菩萨的尊称和力量,从原始民族的宗教起即已发生。  咒语的出现,一般是透过所谓通灵者的媒介,由神灵所...

纯智法师:为什么说“进入佛家,以戒为本”呢?(251—255)

纯智法师:为什么说“进入佛家,以戒为本”呢?(251—255)

纯智法师:为什么说“进入佛家,以戒为本”呢?(251—255) 《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251、为什么说“进入佛家,以戒为本”呢? 答:戒是一切善法功德的根本,也是完成涅槃菩提的根本,因此,不走上...

索达吉堪布:观修不净观是否能彻底地断除贪欲之心?

索达吉堪布:观修不净观是否能彻底地断除贪欲之心?

索达吉堪布:观修不净观是否能彻底地断除贪欲之心? 问:观修不净观是否能彻底地断除贪欲之心? 索达吉堪布答:我们知道了身体的不净后,能否彻底断除贪心呢?从究竟来讲,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入中论》说不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