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博士: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钟茂森博士: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受到人家的恩惠一点都不懂得感恩,反而别人跟他有一点过不去就念念不忘,总想著机会来报复。即使找不到机会报复,他这种怨恨的心缠缚在心里,郁积在里头,终身都没有忘掉,这是自己在作贱自己。要知道天道好还,天的道理就是感恩回报,我们受人滴水之恩,要知道以涌泉相报,活在一个知恩报恩的世界里。别人对我们的怨言、毁谤、欺侮、怨恨,我们不要放在心上,《弟子规》上讲「恩欲报,怨欲忘」,这是君子的品德。凡是古来能成就大事的人都有这种胸怀。

我们看到韩信,这是帮助汉高祖打败楚霸王,这个人能做到「恩欲报,怨欲忘」。在年轻的时候因为贫寒,在河边遇到一位老太太,老太太看这个年轻人面色苍白,好像饿了好多天,送给他一碗饭,你吃吧!韩信很感动说老人家,将来我发达以后,我要还你一千两黄金。老人家说,行了,行了!别跟我说这些,就吃吧!后来在街市上走,因为韩信他是个读书人,又懂得兵法,常常佩著一把剑在街上走。遇到一个流氓看他就不顺眼,什么人?老佩著剑,好像很厉害,我就给他一个下马威。这个流氓召集了一班伙伴就跟他挑衅,说你得从我的裤裆底下钻过去,要不然你就得挨揍。韩信看了他这个样子,韩信有武功,本来可以跟他打,不跟他打,就乖乖的从他裤裆底下钻过去,忍这个胯下之辱。

后来他真的当了大将军,就派人把当时的老太太还有这个流氓都找来。真的,还给这个老太太一千两黄金,恩欲报。对这个流氓怎么对待?那个流氓见到韩信,一看大将军,完了完了,这下真的不是冤家不对头。韩信说「你别害怕,壮士」,称他叫壮士,「当时如果我跟你打斗,你肯定不如我,我就把你给杀掉了,但是我自己的忍辱不能够成就,就没有这种德行建功立业,你成全了我。你,我也不报复你,你来给我做个侍卫,因为你能打几下,做我的侍卫官」,给他封成侍卫官。所以,佛法告诉我们「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对於人家的恶行不要去记在心里,记只记别人的恩德,别人的好处;别人对我的侮辱不在乎,为什么?他没受过教育,我可怜他,不跟他计较,还应该发起慈悲心来帮助他。他本来不是恶人,学坏了,只要学好,他能转成善人,有这种心境可以说圣贤可期。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优婆夷悲希卡乐的故事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优婆夷悲希卡乐的故事

优婆夷悲希卡乐的故事此世界盲瞑,能得此者少;如鸟脱罗网,鲜有升天者。【世品 (第 174 偈)】此偈为佛陀在阿勒维塔为一个纺织女悲希卡乐所说:有一天,阿勒维塔的人请佛前去受供,饭后佛陀依照往例向施主...

只因一念贪财,苦修二十年仍入轮回

只因一念贪财,苦修二十年仍入轮回

江苏省崇明岛(今属上海)高石桥有王氏兄弟二人,长兄已忘其名,小弟名曰和尚,父母双亡。长兄已经娶妻,生育一子,当时正在上海经商。王和尚则自幼好善,心慕修行,自从父母亡故之后,更是识破尘凡,一心想了死活...

鹿母经

鹿母经

鹿母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言。昔者有鹿数百为群。随逐美草侵近人邑。国王出猎遂各分迸。有一鹿母怀妊独逝。被逐饥疲失侣怅怏。时生二子舍行求食。茕悸失措堕猎弶中。悲鸣欲出不能得脱。猎师闻声便往视之。...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四 法供养品第十三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四 法供养品第十三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四 法供养品第十三 《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四:法供养品第十三 法供养品第十三 “法供养品”是用以阐述实践与流通的内容,所以称“法供养”。所谓“法供养”,有自他利二利...

达真堪布:怎样判断自己是否适合修大圆满法?

达真堪布:怎样判断自己是否适合修大圆满法?

达真堪布:怎样判断自己是否适合修大圆满法?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适合修大圆满法? 达真堪布解答:“我这样的根基,修密法、修大圆满法行不行啊?”这个看你自己。你既然已经遇到了,而且对密法、对大圆满法生...

星云法师:做一个好公务员

星云法师:做一个好公务员

我们在国家机关服务,应该要有一些基本的观念,才能把一个公务员职责做好。身为公务员应有的基本观念有四点:第一,要有因果的观念。第二,要有忍耐的力量。第三,要有敬业的精神。第四,要有感恩的美德。现在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