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仁法师:放下

放下

提起来的东西,

不容易放下;

放下需要勇气、气魄,

因为它与愿违。

每个人都有自心难放下的东西,

也许这不一定有错;

因为没有经历,

就没有一份铭心刻骨的体会。

有些是业缘,

所以会对某样东西执持不放;

要是不善业的线,

它会越滚越大,

越难摆脱。

放下,

是一种全新的学习;

它不是什么特别的体悟,

它只是摆脱束缚的一种感觉。

像卸下肩膀上的背包,

如此一般。

不懂得学习放下心结的人,

内心不容易获得轻安、自在。

学佛,

就是祈愿出离烦恼的家;

这个家绝非物质,

它的名字叫做执着,

而出离的方法,

只有放下两个字!

看清自己的人,

不敢任性放纵心念。

这颗心微妙异常,

当你张大双眼瞪着它时,

它会害羞的躲躲藏藏;

但是假如你想它在寂寞时出来陪伴你,

它会非常用力的把你抱紧,

让你透不过气来,

最后你则只好甘拜下风,认输!

因为你已提起并死捉不放了。

放下,

真的不容易,

但是,

不管你愿不愿意,

死亡的到来时,

都得放下。

放下什么?

放下观念(佛法称为知见)。

举个比方:

"佛印"为何八风吹不动?

"慧能"的心中为何菩提本无树?

"达磨"怎么做得到一苇过江?

"虚云"的腿功怎能耐久到让芋头萌芽?

……

答案揭晓:放下「我」的观念。

放下,

在「阿含」有百态的形容,

佛常说:智者以譬喻得解。

《杂含309经》有段妙喻:

佛告鹿纽说:

假如六根对六境生六识的当中,

我们的心生起欢喜、深乐、贪爱的话,

即称为第二住。

因为原本寂静的心,有欲望共伴而住了。

虽然人在空闲独处,但这修行者还是犹名第二住--与烦恼共住。

反则易懂,兹不赘言,但他则改名为独住或一住。

根境识纯粹只停止于"明触",即名独住,

一触即放,一念不留,

该怎么形容它呢?

船过水无痕,

鸿雁飞无迹,

就是这种「放下」的道理。

以前曾为选择"解脱道",

或"菩萨道"而脑筋打结,

如今已释怀了,

因为只要存有「我」在修行,

就什么都不是,

然则,水到渠成,因果相应,

烦恼个什么?

罗汉难遇,菩萨难逢,

想见的人反而都碰不到,

倘使能全然放下,

才恍然大悟:

原来转凡成圣的关卡,

就在放下「我」。

参吧!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出轨女想要挽回自己的婚姻 这一点你必须做到

出轨女想要挽回自己的婚姻 这一点你必须做到

夫妻之间为什么会闹离婚呢?很多夫妻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后,没有及时处理双方的矛盾矛盾会随着时间不断地积累。最后使自己的婚姻陷入僵局。矛盾不仅能让感情受伤,也会让人的心受伤,所以想要挽回自己的婚姻最新还...

达真堪布:遇到容易珍惜难

达真堪布:遇到容易珍惜难

达真堪布:遇到容易珍惜难 佛法真的是无价之宝,但是它没有主人,谁学谁是主人,谁修谁就能得到。既然有这样的一个福报与机缘,别错过了。现在我们得到人身,闻到佛法,就如同是在如意宝洲里,身边到处都是如意...

宣化上人:楞严咒是一切众生救命之宝

宣化上人:楞严咒是一切众生救命之宝

◎ 宣化上人〈楞严咒〉每一句都有无量意义,每一义都有无量功能。要明白〈楞严咒〉是天地间的灵文,灵文中之灵文,密中之密,无上法宝,是一切众生救命之宝。它包罗万有,上自十方诸佛,下至阿鼻地狱,四圣六凡都...

素食的意义---慈诚罗珠堪布

素食的意义---慈诚罗珠堪布

书中谈到佛教如何看待吃肉吃素时讲道:小乘佛教认为:三净肉能食,非三净肉不能食。在泰国等地,僧众至今还是这样行持的。他们认为:如果所有的肉都不吃,是提婆达多的仪表。其根据是小乘的戒律,释迦牟尼佛在小乘...

《无能胜菩萨咒》全文

《无能胜菩萨咒》全文

《无能胜菩萨咒》又称《无能胜菩萨陀罗尼》。《无能胜菩萨咒》摘自《佛说持明藏八大总持王经》。念诵无能胜菩萨咒后地位、相貌、财富、健康都能有大转变。持无能胜菩萨咒利益巨大。无能胜菩萨咒:阿迦细(引)迦细...

放生问答:放生过程中动物死掉,怎么办?

放生问答:放生过程中动物死掉,怎么办?

问:有的动物在放生过程中死掉了,怎么办?答:很多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归结到发心上。发心对修行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了修行的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见解和修行途径。如果我们的发心是为了众生远离痛苦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