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法门观念以及其难悟通的原因

佛教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被统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文化,其宗教信徒遍布世界各地,当然各大宗教文化也有相对于比较繁荣的地区,而佛教影响比较广阔的地区还要属亚洲地域。大家都知道佛教内部因为思想的差异而被分为了八个大的宗派,分别是禅宗、净土宗、瑜伽宗、天台宗、贤首宗、三论宗、律宗、密宗。那么今天就以禅宗为例,以细节例说的方式为大家就禅宗法门观念以及其难悟通的原因进行详解。

首先,禅宗法门观念讲究的是佛法只能自己悟,在别人的帮助之下悟出的大道并不是属于你自己的。禅宗讲究禅的境界是一种无执无碍,逍遥自在的状态,在日常的生活之中自有属于自己的一份适意和幸福。并且禅是不可直接用言语诉说的,只能让修行者在生活中体味它,而这就是禅宗法门观念非常难以悟通的原因。

其次,佛教禅宗法门观念还讲究其实魔非外来,而是出自我心。也就是说,许多人都会因为世间的一些事物而给自己造成的伤害而变得忘却初心,甚至说是以同样的态度去面对世界,将过错怪给世间对自己曾经不友善的事物。但是殊不知,一个人的恶念是由心而生的。

第三则是禅宗法门观念之中讲究的是救人也是救己禅宗观念讲究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因果报应,并且相对来说此时种下的因就是彼时所要自食的果,这个果究竟是善果还是恶果其实都由自己而定。这也就代表了佛教禅宗思想的戒律当中万事需要严持戒律,存怜悯之心,行尽善之事的一大观念

以上就是通过查阅了诸多资料之后为大家所总结和整理的关于禅宗法门观念以及其难悟通的原因的相关内容,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篇文章让大家更深刻的了解到禅宗的思想观念。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滴水藏海:春干摩比丘尼

佛教故事:滴水藏海:春干摩比丘尼

春乾摩比丘尼一时,佛在舍卫城,有大比丘尼⑴(Bhikkhuni),名曰春乾摩,她有众多眷属和尼众经堂。所居附近有许多戒学较高的比丘尼,她们具足种种神变,经常以各自的神通力到北俱卢洲⑵(Vttara-...

星云法师:共识的妙用

星云法师:共识的妙用

同志、同道、同学、同门,这都是志向一致,目标一致,所谓“一师一道”、“一心不二”,共识之妙也! 佛教的僧团之建立,“见和同解”就是有共同的认识;有了共同的认识,力量集中、意志统一,任何事情必能迅速完...

宣化上人:“诸恶不作”这就是修慧;“众善奉行”这就是修福

宣化上人:“诸恶不作”这就是修慧;“众善奉行”这就是修福

六道轮回“诸恶不作”,这就是修慧;“众善奉行”,这就是修福。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人为何颠倒?即是无智慧。为何背觉合尘?也是因为无智慧。为何总在六道中轮回?也是因为无智慧。所以修道,应该以智慧为首。...

魂受牛苦,悔过消业

魂受牛苦,悔过消业

魂受牛苦,悔过消业 清宣宗道光二十年(公元一八四○年),江西省德兴县婺源这地方,有一个人跟随大众去朝拜九华山,看见大殿的墙壁上贴着「戒杀耕牛图」。 他颇不以为然,嘲笑地说:「我却不能不吃牛肉……。」...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第八讲02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第八讲02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第八讲 持戒为节欲的根本02以修道来对治五欲,有两种生活方式,一是在家的弟子,一是出家的弟子。在家的佛弟子,要不给五欲的洪流冲没,至少要奉持五戒:一不乱杀而仁慈,二不乱取而...

善意存于心,菩萨是众生

善意存于心,菩萨是众生

善意存于心,菩萨是众生常行于慈心,去除怨恨想;大悲感众生,悲惜化泪雨。佛家以慈悲为本,所谓慈即爱护众生,有给众生以安乐的心;而怜悯众生,有拔除众生痛苦之心,则为悲。观世音菩萨既有博大的爱护心,又有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