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可使容貌变美 是真的吗 原理是什么

道家很多的养生办法,在现代社会看来仍然是很具有科学性的,几千年前的古人能够总结出一套政治统治、文化发展、经济发展甚至是一整套的养生理念,这足以见得道家文化的强大,不得不让人折服。道教是五大宗教之中一个本土的宗教,它的养生秘诀在古代受到了很多皇帝的信赖和认可,现代的很多人也一直对道家养生容貌变美很的感兴趣,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说说这到底是真的吗?

有关于道家养生容貌变美,其实不仅仅是心理作用,也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道教的主要主张是顺应天意,注重道德。顺应天意其实就是尊重人的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现代人的很多疾病其实都是由于日常生活当中的不良习惯久而久之积累形成的。

提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仅是可以起到一个强健身体,使身体各个部位都保持一个比较良好的饱满状态之外,更加可以预防疾病的到来。身体各个部位状态都比较良好的话,那么自然而然的容貌就会变美了。

道家除了讲究尊重自然规律之外,还有一个比较注重的就是仁德。仁德的人身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浩然正气,身体也会受到正能量磁场的影响不断焕发光彩。在生活中多做好事,亲近寺庙和大自然,人的心灵也会得到一定的洗涤,保持好心情,身体健康和容貌自然也会越来越好了。

道家养生容貌变美,由此看来不仅仅的一种养生的说法,在现代更加有科学依据作为支撑的,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高深。道教的养生方式也好,还是神奇的法事也好,几千年来在民间的群众基础可谓是越来越牢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香道新贵

香道新贵

香道新贵很多文玩爱好者们都只知道崖柏的养生价值,但是忽略了它的“香”,同样珍贵。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崖柏中的香料粉,它的“香”香味深受香道玩家们的追捧。关于香粉料的知识大家知道多少呢?首先,...

    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所宣说的一切经典,无不是在讲说调伏自心的方法,因此,向自心打商量并且去观照,才是最重要的。

---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

 
   首先,让不安定的心安定;
 
   中间,让安定的心稳固;
 
   最后,让稳固的心发挥功用——这样的口诀,是最要紧的。
 
                 
---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

 
   听闻的智慧,要能认识烦恼;
 
   思维的智慧,要能降服烦恼;
 
   禅修的智慧,要能根除烦恼。

---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

    弟子的镜子是上师,弟子自心所有的,也会显现为上师身上所有的。

 
   总之,如果不想着上师的功德,只想着上师的过错而不尊敬,这样就没有出离轮回的方法。
 
                   
---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



    就算有口诀还不够,修持才是最重要的。

 
   总归而言,当临终时睡在自己的卧铺,吞下最后一口饭,亲友们围绕身旁,呼吸或长或短的喘着气时,要能作到由光明走向光明,从喜乐走向喜乐,让本尊空行前来迎接。
 
                             
---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

 
   有怎么样的弟子,就会有怎么样的上师阿闍黎,无边十方国土哪里有各种具缘的弟子,上师就会生往那里,

 
   由于获得生死自在的上师阿闍黎,对于各种弟子来说,是不可能没有意义的,所以,直至未来的边际,上师会不断地为弟子而来,

 
   因为上师的心,即是金刚总持的心。
 
          
--- 第二世噶-玛-巴噶-玛-巴希

 

    见地,就是显相与空性无二无别;
 
   修持,就是无漏的法身;
 
   行持,就是无碍的本智;
 
   三昧耶,就是清净无垢;
 
   果位,就是“自心即佛”。
 
           
--- 第四世噶-玛-巴若佩多杰

 
   不要看别的地方,就看着自己的心,当你看着自心的时候,看不到任何能见的相;

 
   所谓的见地呢,就是了解真的没有“能修”和“所修”。
 
              
--- 第五世噶-玛-巴德新谢巴


    仅只是一个法脉不能调伏所有的众生,佛陀依着众生各自的意愿给予眷顾,自身对于自己的法脉若能如法而行,这就可以了。
 
             
--- 第五世噶-玛-巴德新谢巴

    痛苦时想起佛法,不算真实;
 
   幸福时想起佛法,那才是真实的。

--- 第八世噶-玛-巴米觉多杰


    如果一个弟子,对他所皈依的具德上师生起了想解脱轮回的真实信心,那么,即使有人毁谤这位上师,他是不会生起贪着或瞋恨的,如果有这样之心生起,表示他并没有真实的信心。

 
   因此,一旦生起“依靠法与上师,就能得到解脱”的信心,即使遇到让自己和他人生起烦恼的因缘,自他烦恼只会完全平息,除此之外,再不会有其他情况。
 
              
--- 第八世噶-玛-巴米觉多杰


    能直接利益到众生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间接的利益众生,不伤害众生,而尽力去说法、思法、修法、集众、立寺、建塔、塑像等,如此造福积德的一切思想与行动,将成为大菩提的因。

 
   若是没有利益众生的想法,或者就算有,但行为上却做出会伤害众生的闻思修与积聚福德的一切相似法,不会成为成佛的因,因此,需要善巧的放下。
 
                
--- 第八世噶-玛-巴米觉多杰

    虔诚地顶礼一位菩萨,即是顶礼一切菩萨。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诸佛菩萨为了随类调伏众生,而不定地示现带有各乘法教的化身,但事实上,法门只有一个,道只有一个,果只有一个。因此,你听闻菩萨名号的信心而生的善果,与见到佛色身的福德而生的善果是相同的。
 
                

 ---第十世噶-玛-巴确映多杰

 
   在执着万事万物是恒常的无明轮回中,我们一直陷于“我的”、“你的”的纷争里,到了判定善恶的牢狱时,自作的一切,肯定成熟到自己头上。

 
   因此,一切如母有情啊!因果的分别,不要颠倒。
 
                 
--- 第十六世噶-玛-巴让炯多杰

 
   一个人对阿底峡尊者大喊说:“请传我口诀!”
 
   阿底峡微笑的点点头说:“我的耳朵很好、很好。”
 
   并大声地喊回去说:“口诀在信心!信心!”
 
                
--- 噶当派教言

 

    所谓佛法,没有别的,无非尽力让自心生起慈悲,

 
   尽力趋入离戏论的真实本性,尽力利益众生——就是这样的智慧罢了。
 
                
--- 帕莫竹巴

 
   瞋心大小,在被身分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欺侮时,就看得一清二楚。
 
   我慢大小,在自己学问有些增长时,就看得一清二楚。
 
   嫉妒大小,在别人抢到好位子时,就看得一清二楚。
 
   贪欲大小,在春风得意时,就看得一清二楚。
 
   吝啬大小,在布施自己的财物时,就看得一清二楚。
 
              
--- 藏巴加惹大师

 
   不贪着此生,就是最好的供养。
 
   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有情众生,就是最好的利生。
 
   满足于任何事物,就是最富有。
 
   到哪个地方都行,就是最好的故乡。
 
   睡在哪里都舒服,就是最好的豪宅。
 
   有助益的觉受生起,就是最好的朋友。
 
   彻底完成着手开始的事,就是最好的好汉。
 
   自己能做得了主,就是最有权威的话语。
 
   心不被贪嗔所驱使,就是最好的悲悯。
 
   没有不如法的心意,就是最好的戒律。
 
   心意具有觉证,就是最好的空行聚集。

---藏巴加惹大师

 
   一般人只喜欢高深的法,不能满足于初基的法,只喜欢那些说空空的、无无的、高高的法,只是人们的证解范围里,却没包含法的力量,

 
   光是大圆满法没有用,还要有大圆满人才行。
 
          

 ---央滚巴大师

 
   听到一个法、两个法就要去修;知道一点、两点也要结合在心上。若不将法灌注在心上,就像面粉与水,若不混合一起,却让法和人之间,有着能容纳下一个人的空间,法就起不了作用了。
 
           
--- 央滚巴大师

证悟者的心要口诀!

    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所宣说的一切经典,无不是在讲说调伏自心的方法,因此,向自心打商量并且去观照,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nbs...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国王顿悟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国王顿悟

国王顿悟很久以前,龙王有个调皮的女儿,经常以各种方式跑出去玩。有一次,龙王的公主变成一条小蛇出去游玩,教一个放牛小孩给逮住了。小孩用绳子把蛇绑住,拖在地上,用树条抽打着玩。刚好该国的国王出来游巡,看...

日常的佛心行禅:三个筛子

日常的佛心行禅:三个筛子

三个筛子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话,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那个人不解地问: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三个筛子。第一个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

星云法师:家中的佛像与香炉应怎样整理呢

星云法师:家中的佛像与香炉应怎样整理呢

家中佛堂的设立,是遵照佛陀的遗教,可在家中礼佛及早晚课诵。以示生活中不忘佛陀的教诲。佛像有铜雕、纸画、木刻、石刻等各种材质,工匠的手艺又精巧、粗细不同,但我们见到佛像时,想到的是佛陀告诉我们的教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