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奘法师:性自清净 净无净相

性自清净 净无净相

“若言着净,人性本净”,真如自性本来清净无染。

“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只要放下妄想,“性自清净”。很多打坐的人,总是发愁为什么总是有妄念啊?为什么不清净啊?其实,想消除妄念的心,想要清净的心是不是妄念啊?所有的都是妄念!

“起心著净,却生净妄”,想要得“净”,结果却以净为妄了。这也是很多学佛人的通病——为佛法所缚——什么都可以放下,最后倒是佛法放不下。

佛陀在《金刚经》说:“我所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过河用筏子,过了河就舍了,祛病用药,病好药除。

“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妄本身没有“处所”,因为执取,执取之心就是“妄”。

“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有人认为一念不起是“净”,其实“净”没有形象。比如正刮十级大风,天旋地转,草木横飞。如果没有一树一叶一风等任何障碍物,就不知道刮多大风。因为有对立,有树叶有风,风才有了形象,这也就是“却立净相”。

这是让我们在修行达到更高层面上,“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让我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明白了这个,再看六祖和祖师们教育人,你就会明白。

严阳尊者拜访赵州禅师,说:“一物不将来时如何?”赵州禅师说:“放下”。

尊者说:“放不下如何?”

“那就背起来吧。”

你看,都是对法,你执什么我就破你什么。当你不偏执的时候,就差不多了。

“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也就是被“修行”所缚,被“没有妄念”所缚,被“平静”所缚。

真正的佛法是通流之法,能够给予喜悦幸福的才是佛法。有人借佛法的修行,以一种非常高妙的借口来推诿对社会、对家庭、对人生的责任,来转移自己根本的困惑和需要,这样的修行不是佛法。

可以用六祖给的镜子检视自己的身心是不是在这个层面上,是不是“却被净缚”?是不是用一种非常高妙的理由——我是修行人,我要持戒,我要修定,我要开慧,我要成佛做祖——作为挡箭牌,要求他人不能干扰我,如果不理解我就成为我的障道因缘?这番业果的轮转、生死的轮回在每一个起心动念处,修行人不要欺骗自己的心。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宁吃开胃菜,不吃皱眉饭

宁吃开胃菜,不吃皱眉饭

民间就有“宁吃开胃菜,不吃皱眉饭”的民谚。其实情绪和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人体的消化功能。所以,中医强调吃饭的时候要心情愉悦,这样才能保证规律的饮食和营养的摄入。我们经...

雍仲本教:从原始崇拜到宗教哲学的千年涅槃

雍仲本教:从原始崇拜到宗教哲学的千年涅槃

雍仲本教:从原始崇拜到宗教哲学的千年涅槃一个古老的教派,一座千年古刹,一位开明平和的活佛——在昌都丁青县的孜珠山上,迷雾渐渐消散,阳光洒在海拔4800米的山顶,孜珠寺的轮廓逐渐清晰,这个曾被无数异样...

情感老师教你前男友挽回成功办法有哪些

情感老师教你前男友挽回成功办法有哪些

当一段感情结束,女生知道自己被男友分手了,就感觉是天要塌下来了一样。只是顾着自己伤心难过,对于自己前男友的想法却并不关注,其实他有可能也在伤心,只有你敢于行动,敢于主动联系他,你们就有复合的可能。不...

法照大师:法照大师的念佛奇缘

法照大师:法照大师的念佛奇缘

法照大师也是唐代高僧,因其思想与行持,皆与善导大师相似,后人认为他是善导大师再来示现的,所以尊称他「后善导」。法照大师出家不久,有次在他心很寂静的时候,看到自己的钵显现一种圣境:高山中有间寺院,写着...

佛教故事:新的因缘

佛教故事:新的因缘

春去春又来(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Again)中年僧的故事 -- 新的因缘新的因缘。冬天的晚上,一个女人背着婴儿在一柱门前徘徊。女人衣衫褴褛...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四十六节 慧济寺阅藏楼的好规则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四十六节 慧济寺阅藏楼的好规则

第四十六节 慧济寺阅藏楼的好规则煮云法师著佛顶山亦名白华山,或菩萨顶,居四山之中,高达百十六丈之奇,凭高放览,海阔天空,大有宇宙在乎手之慨(国父语)。俯睇光熙、妙应诸峰,累累如杯瓢覆于积水之上。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