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猪(文白对照)

一僧在五台,遇一异僧,出一函,嘱交薄荷,未言地址。一日过卫辉,见一群小儿呼薄荷。僧问薄荷何在。小儿指墙下所卧之猪曰:这不是?僧取书呼薄荷掷之,其猪人立,以两蹄接而置口中,便立化。方知此猪乃菩萨所现。其屠所杀甚多,若其猪至薄荷前,则便任其宰杀,了不逃走叫呼,故其屠爱惜薄荷。凡欲杀猪,牵薄荷至其猪边围绕之,则直同杀死者一般,以故多年养而不杀。以其猪清洁,爱食薄荷,故以为名。初其僧受异僧之函而去,于途中思之,此函将投何所,乃私拆其封。大意谓,度众生若得度脱,即当速返,免致久则迷失。僧异之,复为封讫,至是方知薄荷乃大菩萨也。绕猪一匝,而群猪即证无生法忍。其威德神力,岂可思议乎哉?

又唐文宗喜食蛤,一日有一蛤坚合不开。帝亲开之,中有肉身观音大士像,庄严异常。由此观之,肉尚可食乎?倘误食佛菩萨所化之身,其罪过可胜言哉?吾人若知此理,自不敢食肉,亦不忍食肉矣。

一个出家人在五台山,遇到一个奇异的僧人,拿出一封信,嘱咐他转交给薄荷,上面并未没写明地址。一天路过卫辉这个地方,见到一群小孩子在叫薄荷。出家人问薄荷在那里呢?小孩指着墙角下趴着的猪说:这不就是吗?出家人取出书信叫薄荷的名字,向它扔了过去,这个猪站了起来,用两个蹄子接住放在口中,就站着往生了。这才知道这个猪是菩萨所示现的。这户屠夫所杀的猪很多,如果猪在被杀前,把它拉到薄荷身边,便任凭屠夫的宰杀,绝不挣扎嚎叫,所以这个屠夫很喜欢薄荷。凡是要杀的猪,把薄荷拉到猪的跟前围绕它,就如同杀死猪一样,因此多年养着而没杀薄荷。因为喜爱清洁,喜欢吃薄荷,因此就用薄荷作为它的名字。先前出家人接受异僧的信函后,在路上心想,此封信将将要送到哪里呢,于是就私拆封口看了。信中的大意是说,有缘众生如果得以度脱了,就当迅速返回,以免时间长了或者迷失自己。出家人当时看了觉得奇怪,又把信口封了起来,这时候才知道薄荷原来是大菩萨示现的。绕猪一周,而群猪就能够证得无生法忍的圣果。他的威德、神通道力,岂是可以用凡夫的心来思议的吗?

还有唐文宗喜欢吃蛤,一天,吃蛤的时候,有一个坚硬打不开。文宗亲自来开这个蛤,发现里边有一个肉身的观音大士圣像,相当庄严。从这里可以看出,肉怎么能吃呢?倘若误吃了佛菩萨所化现的动物,这个罪过之大怎么能说得完?我们如果能够知道这个道理,自然不敢吃肉了,也不忍心再吃肉啊。

《文钞》之《南京素食同缘社开示法语》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做人的佛法:放下才能得解脱

做人的佛法:放下才能得解脱

放下才能得解脱一念放下,万般自在。禅语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财宝,到处收购快乐,可是他旅游了十年,走遍千山万水,也没能买到快乐。一天他在山路边休息,刚好有个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于是上前问道:...

佛教故事:护生故事:听经一席免堕犬胎

佛教故事:护生故事:听经一席免堕犬胎

听经一席免堕犬胎宋朝时候,苏州有个朱进士,从来没有听到过佛法。一天,在游虎丘山时,听佛印法师讲金刚经,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四句时,心里甚为高兴,因此就想研究金刚经的要义。...

西方之素食见解

西方之素食见解

人生之大问题,曰衣、食、住、行。单论食之一项,吾人自累世来,缺乏合理思想,习成肉食。迨知识渐进,习亦渐改。故素食戒杀,为进化程序中当有之事。吾前曾往德国,于著名之城市,亦遇见素食馆三、四处。某大学附...

满一上师:如何对待禅定中出现的景象和神通?

满一上师:如何对待禅定中出现的景象和神通?

满一上师:如何对待禅定中出现的景象和神通? 问:满一上师:听说安住中还可以看到别的景象,可预见未来,是否这样?怎样做到的?怎样才能用神力帮助别人? 答:问这个问题的还是个十四岁孩子,说明他的善根、...

星云大师:第十九节 伽耶山太子修行

星云大师:第十九节 伽耶山太子修行

第十九节 伽耶山太子修行太子各方寻师访道,光阴茌苒,不觉度过五、六年之久的岁月。各方寻师访道的结果,虽未能如愿,但太子并未感觉到失望,他更加强立定坚固的志愿,他感觉到自己的使命重大,所以才不容易达到...

这些举动 表明男人并未放下前妻

这些举动 表明男人并未放下前妻

在爱情中,彻底放手,其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除非某一方做出了什么打破底线的事情,否则,两个人那么久的时间相处,怎么可能是一句分手就终结一切的呢?特别是男人,往往都是用情极深的,分手之后,很多细节,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