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做人有做人的艺术,说话也有说话的巧妙

言必契理,

言可承领,

言则信用,

言无可讥。

——《十善业道经》

这是《十善业道经》里的一段话,提示我们说话的技巧与方法。

做人有做人的艺术,说话也有说话的巧妙。所谓「做人难,人难做」,关键在于说话的不容易。假使一个人谈吐诚恳得体,符合进退之道,处人处事自然圆融无碍,人生路上会更加平顺多彩。那么,话该怎么说呢?

第一、言必契理。有的人说话,懂得因应对方的需要而说,比方见到农夫,就说农夫的语言;见到军人,说军人的语言;见到商人,说商人的语言;见到工人,说工人的语言,这就是「契机」。除了契机,还要「契理」,说话的内容要合乎道理,更要能有益于人。因此佛经的言论,是「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不但契合众生的根机,也契合诸佛的真理。

第二、言可承领。我们所说的话,要能让人接受。有的父母怪儿女不听话,儿女也反抗父母,认为父母不听他们的心声;有的老师不懂得因材施教,学生无法吸收,考试自然也不尽理想;有的人听到好话「闻善言不着意」,不能承受、领会别人的教导,这是非常可惜的。说话最大的妙用,是要对方能接受,才有可能作进一步的沟通交流。

第三、言则信用。所谓「人无信不立」,做人忠诚守信,是立身处世的根本。如果一个人轻诺寡信,说出的话不能兑现,就难以再让人相信。因此我们要学习说真实语,守信不妄言,才能获得他人永久的信赖。

第四、言无可讥。说出来的话不但要让对方可以接受,还要能不让人讥评。很多人一开口就让人不高兴,因为他只顾及自己的立场,说话不得体;有的人一开口就给人不欢喜,因为他伤害别人的尊严,甚至得罪了人还不自知。

佛光山开山之初,我为佛光人定下四大工作信条: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主要的用意,是勉励大家要处处给人、为人设想,因为慈悲没有敌人。常说柔软的爱语,给人一点慈悲,给人一点佛法,收获的不只是别人,自己也能得到很大的利益。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求人天福报,求自己的解脱,这些都是不了义的法吗?

达真堪布:求人天福报,求自己的解脱,这些都是不了义的法吗?

达真堪布:求人天福报,求自己的解脱,这些都是不了义的法吗? 问:求人天福报,求自己的解脱,这些都是不了义的法吗? 答:这就看修行的层次和境界,每个层次里都有各自的了义和不了义。小乘里讲的了义,也许...

女孩与发夹的故事

女孩与发夹的故事

一个女孩喜欢上同院里的一个男孩,而男孩难以忘怀女孩小时的狼狈样,难以抱以爱心。一日,两人同去看演唱会,男孩深为台上女歌星的美貌倾倒,女孩问:你看什么看得如此入迷?男孩答:那位歌星的发夹真漂亮!后来,...

冒失的檀腻觭

冒失的檀腻觭

冒失的檀腻觭从前有个人,名叫檀腻觭。家境清寒,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寒。有一年秋天,他从田里收成了一些稻谷,可是因家里穷,养不起牛,无法打谷子。于是,他向邻村的熟人借了一头牛。打完谷子后,正准备把这头...

达真堪布:发现别人的过失怎么办?

达真堪布:发现别人的过失怎么办?

达真堪布:发现别人的过失怎么办? 问:发现别人的过失怎么办? 答:我们最初修行的时候,也许会发现他人的一些过失,但都要视之为自己的。“不是他们的错,是我的错!不怪他,怪我!因为我是要度化他们的,但...

黄守愚:古代中国人过中国文化的“圣诞节”

黄守愚:古代中国人过中国文化的“圣诞节”

黄守愚:古代中国人过中国文化的“圣诞节”西历2006年以来,我就开始倡导建构新中国文化话语,恢复中国文化自信,提出了一系列主张,比如有人提出将“春节”改称“元旦”,“上帝”是先秦的“天”神,“圣经”...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向佛陀问戒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向佛陀问戒

向佛陀问戒在僧团中有着这么重要地位的优波离,而且被公认为是持戒第一的尊者,关于戒法,他经常向佛陀请示讨论,这在藏经的律部里随处可见,因为那都是片断的,或者都是枯燥的戒条,我们很难用故事的体裁把它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