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做人有做人的艺术,说话也有说话的巧妙

言必契理,

言可承领,

言则信用,

言无可讥。

——《十善业道经》

这是《十善业道经》里的一段话,提示我们说话的技巧与方法。

做人有做人的艺术,说话也有说话的巧妙。所谓「做人难,人难做」,关键在于说话的不容易。假使一个人谈吐诚恳得体,符合进退之道,处人处事自然圆融无碍,人生路上会更加平顺多彩。那么,话该怎么说呢?

第一、言必契理。有的人说话,懂得因应对方的需要而说,比方见到农夫,就说农夫的语言;见到军人,说军人的语言;见到商人,说商人的语言;见到工人,说工人的语言,这就是「契机」。除了契机,还要「契理」,说话的内容要合乎道理,更要能有益于人。因此佛经的言论,是「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不但契合众生的根机,也契合诸佛的真理。

第二、言可承领。我们所说的话,要能让人接受。有的父母怪儿女不听话,儿女也反抗父母,认为父母不听他们的心声;有的老师不懂得因材施教,学生无法吸收,考试自然也不尽理想;有的人听到好话「闻善言不着意」,不能承受、领会别人的教导,这是非常可惜的。说话最大的妙用,是要对方能接受,才有可能作进一步的沟通交流。

第三、言则信用。所谓「人无信不立」,做人忠诚守信,是立身处世的根本。如果一个人轻诺寡信,说出的话不能兑现,就难以再让人相信。因此我们要学习说真实语,守信不妄言,才能获得他人永久的信赖。

第四、言无可讥。说出来的话不但要让对方可以接受,还要能不让人讥评。很多人一开口就让人不高兴,因为他只顾及自己的立场,说话不得体;有的人一开口就给人不欢喜,因为他伤害别人的尊严,甚至得罪了人还不自知。

佛光山开山之初,我为佛光人定下四大工作信条: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主要的用意,是勉励大家要处处给人、为人设想,因为慈悲没有敌人。常说柔软的爱语,给人一点慈悲,给人一点佛法,收获的不只是别人,自己也能得到很大的利益。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地藏菩萨感应录:花年罹难入梦来 诵经梵示姐升天

地藏菩萨感应录:花年罹难入梦来 诵经梵示姐升天

去年5月份以前,我还是佛法的观望者,而今已是一个虔诚的佛弟子,对佛法深信不疑。前些年,每逢初一、十五,我都会到寺院烧香,这样做无非是图个吉利,也求个心理安慰,没有想过要学佛。在弘法寺,有缘结识了中勇...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99天的神情和尊严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99天的神情和尊严

临街的阳台,站着一位妙龄女郎,引得路人禁不住抬头看上两眼。一位绅士途经此处,他被女郎的美貌深深的吸引,便与她搭讪,向她表明爱意,女郎高傲地说:如果你真的爱我,请在阳台底下呆上100天,我自会下楼会你...

凡事应三思之弗觉,体实而再行之

凡事应三思之弗觉,体实而再行之

《世法哲言》(十三)凡事应三思之弗觉,体实而再行之,不可闻言而从,亦不可听之否虚,三思之下实施无道者,当进而穷根之研,欲觅高天彩虹而遇乌云之布,则疑于霞辉之弗成也,是为过失。古人有“三思而行,再思可...

祈竹仁波切:佛教徒是否可以拜祖先?

祈竹仁波切:佛教徒是否可以拜祖先?

祈竹仁波切:佛教徒是否可以拜祖先? 问:佛教徒是否可以拜祖先?答:佛法教导我们必须孝顺及尊敬父母与先祖,但却没有说要对他们的照片或骨灰上香及供奉。衲见到很多人把祖先的骨灰放在家中天天上香,也有人把祖...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善事太子入海求宝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善事太子入海求宝

善事太子入海求宝很久很久以前,南瞻部洲有一个国王,名叫勒那跋弥,意为宝铠。他统治的国家物产丰富,疆土辽阔,手下有五百个小国王,分别治理各地。在后宫,他还有五百个嫔妃侍女。美中不足的是,他虽已年过半百...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天下第一傻瓜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天下第一傻瓜

天下第一傻瓜第一幕马老爷出场:阿福,阿福!阿福出场:老爷,什么事?马老爷(掏出一张纸交给阿福):来来来,阿福,你把这个东西买来,我知道你脑子笨,记不住,所以给你写好了,快去,中午就要用!阿福: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