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佛法师:佛七开示 第四讲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佛七开示

第四讲(二月十六)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农历二月十六,是榕桦寺“佛七法会”的第四天。释亲佛住持继续给打七信众进行开示。现谨取主要内容如下:

念佛主要是摄心,摄心清净以后,心净则佛土净。佛说过“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就是说要摄心。譬如说,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上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续”,这就是制心一处的方法。

有这样两个小故事:

1、周利盘陀伽的故事。佛在世时周利盘陀伽跟佛出家,笨得无比,岂止金刚经不会念,连个阿弥陀佛都不会念,佛最后就叫他念「扫帚」两个字。他念了「扫」,忘了「帚」,念了「帚」,忘了「扫」,学了好多年才会念。可是后来他的神通最大,还救了几次佛的命。一次佛被外道加害,魔王把山压过来,周利盘陀伽在后面一指,就把山推开了。那个气功真算到家,有大神通,就是念扫帚念出来的。

2、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国王也是听佛说法,听到佛讲不受五欲六尘的影响,不受外面境界的影响。他很疑惑,这不容易做到。佛教他做个试验,监狱里面有一个死囚,判了死刑的人。国王告诉他,他说:我叫你头上顶一个锅,这个锅里面盛满了油,你从监狱里头出来,有人带着你。从这个很热闹的街市,国王还特别派了许多像现在讲的歌舞团沿街表演,非常热闹,让这个囚犯顶着这一锅油从这个地方经过。如果这个油要是滴一滴下来,立刻就执行死刑,杀头。如果到达国王这边的时候,一滴油都没有滴下来,就赦他的死罪。佛教他用这个方法来试验。国王说:这个行,这个可以做得到。就找这个囚犯。这个囚犯果然从监狱里头顶着这一锅油到达国王面前,一滴油都没有滴下来。国王就很奇怪,他说:你经过这么长的路,你在这个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给国王说:我什么都没有看见,什么都没有听见。他说:奇怪,我派了许许多多歌舞团沿途表演,你怎么没有看见?没有听见?他说:我念念心中就想着我死到临头,我这个油一滴下来的时候,头就没有了,我就想到这桩事情,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国王对于佛讲的这个话相信了。

这两个故事都证明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的道理,念佛法门也莫越于此。念佛法门就是制心一处,就是一心念佛,一心求愿往生。无论兴衰、誉谤、苦乐,都不为六尘所动,一心念佛。正所谓: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而凡夫的心,每天在五欲尘劳里逐境流转;由于心识妄动,障蔽本自清净的佛性真心。故而虽然佛陀明示「人人皆有佛性」,但是尘埃障蔽,凡夫终究不是如来。唯有息缘静虑,才能开显本有的智慧,才能明心见性,证悟成佛。故佛法一直召告世人:「摄心一处,便是功德;散心片刻,即名烦恼。」

虚云老和尚在扬州高旻寺的禅堂内,第六枝香开静时,护七(禅七之工作人员)照例公倒水冲茶。一不小心,将虚老之小茶杯碰落地面,发出清脆的声音,顿时把虚老从无量劫的迷梦中惊醒过来。茶杯坠地,一声乍响,虚空粉碎,狂心顿歇。(狂心即指攀缘、烦恼、执著之心)。虚老而作偈言:“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又偈 :“烫著手打碎杯, 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故释迦牟尼佛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楞严经亦云:‘狂心顿歇,歇即菩提。'意谓狂心即菩提,当狂心歇止,菩提就会显现。而使狂心歇止的方法,就是制心一处。

大家来打七,要定于一声佛号上,当发现心散乱了,一定要把心摄受回来。久而久之这样制心一处,定会无事不办,乃至成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星云法师:如何处理得失

星云法师:如何处理得失

各位都是退休公教人员,从年轻的时候,就为国家社会服务,四、五十年下来,能够功成身退,这是很不容易的事。在这几十年的服务岁月之中,我想大家难免会遇到得失上的问题。现在老了,得失仍常常在我们生活中发生。...

当情侣分手后怎么挽回

当情侣分手后怎么挽回

曾经的轰轰烈烈,面对突然的分手,显得那么的苍茫无力。一旦两个相爱的人分手了,那么想要挽回,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毕竟选择分手,是你们自己决定的结果,想要挽回确实两个人的事了,下面小编教教大家情侣分手后...

刘先和居士:说感应

刘先和居士:说感应

说感应 如今一打开佛学、佛教期刊,感应故事颇多。面对这些感应故事,笔者常常在想:应该如何去认识。特别是作为一个学佛人,应该如何准确地把握这些感应,理解这些感应,宣传这些感应,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

震前10分钟,远在日本的女儿开始念佛

震前10分钟,远在日本的女儿开始念佛

瓦后宫主,2008 小梳16岁就跟随宫主念佛,是难得的大善根器。 她老家在云南乡下,家里祖上没有修行人,但她从小却对佛菩萨有特殊的感情。才几岁时,经过破寺小庙,都要进去拜一拜,有时禁不住会流下眼泪...

初级佛学教本:第一、二、三课、综合指要

初级佛学教本:第一、二、三课、综合指要

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1.佛的境界甚深,凡夫谈佛,如坐井论天,不特所见甚陋,甚至可以说:完合不对。因为垂迹者,并非真佛,真佛不可说故。2.佛有三身,只有法身,才是真佛,而法身无相,不可说示,非语言...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300篇(156-160)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300篇(156-160)

156、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在苟陂县一带修建了一条南北水渠。这条水渠又宽又长,足以灌溉沿渠的万顷农田,可是一到天旱的时侯,沿堤的农民就在渠水退去的堤岸边种植庄稼,有的甚至还把农作物种到了堤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