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如何看好心?

星云大师

人平日会看人、看事、看物、看山河大地、看日月星辰,甚至看自己的手脚,却看不到自己的心。俗话说:“世有百千闲日月,人无一点好身心。”世间尽管有多少闲适的岁月,但是人实在很难保住清净自在的身心。

如何看好心呢?

有四点意见提供大家参考:

常内观以定心

我们的心念犹如猿猴跳跃,也像瀑布湍流,念念不停;前念决定的事,后念又幡然反悔;前念生出善意,后念又升起傲慢,若不小心守护,就会在烦恼的五欲爱河中翻滚浮沉,在六道之中生死轮回不已。“心”好比大地,需要被开发,透过内观照护自己的心念,将内在的能源和静定的力量开发出来,必能让心地绽放般若的花朵,结出菩提的果实。

研经教以澄心

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地方,在于佛教非常注重慧解,强调信仰要建立在理智上,而不是一味教人“信”而已。然而,从过去以来,多数佛教徒只重视拜佛诵经,祈求福禄,不但不能提升层次,而且有碍佛教发展,实在可惜。研习经教,尤其可以采取读书会的方式,彼此切磋,互相勉励,将佛法落实生活,利己利人,才能达到解行并重的目的。经过深研和思维的教理,才能成为自心澄湛的法宝。

去贪嗔以净心

古人云:“饮宴之乐多,不是好人家;声华之习胜,不是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好臣士。”贪爱的习性,使我们的心终日攀缘外境,产生许多痛苦。又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社会上常看到,有因一言不合而各奔西东,或一句不顺心的话语而大动干戈,乃至一个不经意白眼,招来杀身之祸,这些都是嗔心炽盛带来的不幸与灾难,戒除贪爱与嗔恚实在重要。因此我们要发心调整自我的习气,进而净化自己的心灵,除去贪嗔的过患。

明古训以警心

有云:“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庸。”读书的真正目的,不是像“誊录生”一般,只是寻章摘句,而在于体会古代先贤的言行,将它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养。因此,我们拜读古德书文、名家格言、伟人传记、先贤训词,要懂得深思、明白其精神要旨,并时时警惕自己效法学习,如此便能庶几无过,日益进步。

身心的活动,深深影响着我们生活的苦乐、内心的净染,如何正确认识和导正身心活动方向,“看心”的法门,可以作为我们修正的参考。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星云法师对禅修法门的开示

星云法师对禅修法门的开示

星云大师对禅修法门的开示 有人问我:什么是禅?禅是什么?禅原来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啊,禅是我们的生活,是一种大自然,禅是我们生活的艺术,是一种幽默,禅是我们自己的真心、真如自性啊!禅是什么?就...

从乞丐老妈和难陀女佛前供灯风吹不灭得到的自省

从乞丐老妈和难陀女佛前供灯风吹不灭得到的自省

供灯是我经常做的一件事。今天我看到两则佛前供灯的故事,仔细反省自己的心行,顿觉惭愧无比。1古印度时有位国王,迎请佛陀来应供。为了显示他的国力强盛和虔诚,他在皇宫前的一座山上点满了灯。这时,一位乞丐老...

索达吉堪布:福报可以消业障吗?

索达吉堪布:福报可以消业障吗?

索达吉堪布:福报可以消业障吗? 问:福报可以消业障吗? 答:可以啊! 问:那为什么有个演员把财产三分之一供养给佛教,她却因癌症死了? 答:开头的时候是这样说,但最近她的家人说慈善基金全部没有了,甚...

宣化上人:这位菩萨保证我们可以成佛,他负完全责任

宣化上人:这位菩萨保证我们可以成佛,他负完全责任

地藏王菩萨对我们天高地厚的恩德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如是三...

佛学的真面目:26:有为和无为

佛学的真面目:26:有为和无为

26:有为和无为客观地讲,有为与无为之辨证关系并不是靠理解来了知的。我们只要不识空性,未能明心见性,首先就无法真正地了知什么才是无为法(此乃属于胜义谛范畴)。所以我们初学者只有望文解义地作一种想象或...

还在“望子成龙”吗?不仅犯傻还犯痴

还在“望子成龙”吗?不仅犯傻还犯痴

10 月 27 日,我参加了执业资格考试,虽说是成年人的考试,但在现场却像孩子一样感受着痛苦。更让我揪心是,坐我边上的是个七尺男儿,他竟因过度紧张而整场都在不停地发出吐纳调息声。真没出息!这让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