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如何看好心?

星云大师

人平日会看人、看事、看物、看山河大地、看日月星辰,甚至看自己的手脚,却看不到自己的心。俗话说:“世有百千闲日月,人无一点好身心。”世间尽管有多少闲适的岁月,但是人实在很难保住清净自在的身心。

如何看好心呢?

有四点意见提供大家参考:

常内观以定心

我们的心念犹如猿猴跳跃,也像瀑布湍流,念念不停;前念决定的事,后念又幡然反悔;前念生出善意,后念又升起傲慢,若不小心守护,就会在烦恼的五欲爱河中翻滚浮沉,在六道之中生死轮回不已。“心”好比大地,需要被开发,透过内观照护自己的心念,将内在的能源和静定的力量开发出来,必能让心地绽放般若的花朵,结出菩提的果实。

研经教以澄心

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地方,在于佛教非常注重慧解,强调信仰要建立在理智上,而不是一味教人“信”而已。然而,从过去以来,多数佛教徒只重视拜佛诵经,祈求福禄,不但不能提升层次,而且有碍佛教发展,实在可惜。研习经教,尤其可以采取读书会的方式,彼此切磋,互相勉励,将佛法落实生活,利己利人,才能达到解行并重的目的。经过深研和思维的教理,才能成为自心澄湛的法宝。

去贪嗔以净心

古人云:“饮宴之乐多,不是好人家;声华之习胜,不是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好臣士。”贪爱的习性,使我们的心终日攀缘外境,产生许多痛苦。又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社会上常看到,有因一言不合而各奔西东,或一句不顺心的话语而大动干戈,乃至一个不经意白眼,招来杀身之祸,这些都是嗔心炽盛带来的不幸与灾难,戒除贪爱与嗔恚实在重要。因此我们要发心调整自我的习气,进而净化自己的心灵,除去贪嗔的过患。

明古训以警心

有云:“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庸。”读书的真正目的,不是像“誊录生”一般,只是寻章摘句,而在于体会古代先贤的言行,将它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养。因此,我们拜读古德书文、名家格言、伟人传记、先贤训词,要懂得深思、明白其精神要旨,并时时警惕自己效法学习,如此便能庶几无过,日益进步。

身心的活动,深深影响着我们生活的苦乐、内心的净染,如何正确认识和导正身心活动方向,“看心”的法门,可以作为我们修正的参考。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行百里而欲事者 死

行百里而欲事者 死

民国前,有一青年与同窗好友进城应考,二人俱新婚不久,考期虽尚未结束,在城里独宿了几日,难耐寂寞。他与好友相约,于当日考试下堂后,结伴回乡;步行百余里(约五十多公里),至二更天返抵家门。父亲问他因为何...

索达吉堪布:始终放不下眼前事,拖延学修计划,有成功的机会么?

索达吉堪布:始终放不下眼前事,拖延学修计划,有成功的机会么?

索达吉堪布:始终放不下眼前事,拖延学修计划,有成功的机会么? 问:很多人对佛法有好感,甚至已经皈依,但始终放不下眼前事,学修的计划一拖再拖,总认为以后还有机会。他们有成功的机会吗? 索达吉堪布:以...

韩焕忠博士:中国佛教圆融观及其现代意义

韩焕忠博士:中国佛教圆融观及其现代意义

韩焕忠博士:中国佛教圆融观及其现代意义韩焕忠中国佛教运用判教的方式圆融了佛教经典的各种教理,形成了天台、华严两大教理思想体系。中国佛教认为各种修行方法都不过是安心、 明心、开悟的方便,从而实现了修行...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察微王的故事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察微王的故事

察微王的故事古代有个国王,名叫察微,他既聪明,又有学问,经常打扮成普通的老百姓,出门巡视。有一次,他遇到一个修鞋的人,就问他:您说全国上下谁最幸福?谁最快乐?谁的日子过得最舒服?鞋匠连想都没有想,毫...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六十三节 蒋总统紫竹林,拜佛问签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六十三节 蒋总统紫竹林,拜佛问签

六十三节 蒋总统紫竹林,拜佛问签紫竹林中观世音,这一句话,差不多全国皆知。民国三十八年秋间,总统小住在普陀山的天福庵,距紫竹林很近的路,走过飞沙滩,就是紫竹林。有一天,总统偕其长公子经国先生,同往紫...

健康饮食,从我做起-怎样吃香蕉才安全?

健康饮食,从我做起-怎样吃香蕉才安全?

香蕉为芭蕉科芭蕉属植物,又指其果实,热带地区广泛种植。香蕉味香、富含营养。香蕉属高热量水果,果肉中含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及二羟基苯乙胺甚多。香蕉味甘性寒,主要功用是清肠胃,治便秘,并有清热润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