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如何看好心?

星云大师

人平日会看人、看事、看物、看山河大地、看日月星辰,甚至看自己的手脚,却看不到自己的心。俗话说:“世有百千闲日月,人无一点好身心。”世间尽管有多少闲适的岁月,但是人实在很难保住清净自在的身心。

如何看好心呢?

有四点意见提供大家参考:

常内观以定心

我们的心念犹如猿猴跳跃,也像瀑布湍流,念念不停;前念决定的事,后念又幡然反悔;前念生出善意,后念又升起傲慢,若不小心守护,就会在烦恼的五欲爱河中翻滚浮沉,在六道之中生死轮回不已。“心”好比大地,需要被开发,透过内观照护自己的心念,将内在的能源和静定的力量开发出来,必能让心地绽放般若的花朵,结出菩提的果实。

研经教以澄心

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地方,在于佛教非常注重慧解,强调信仰要建立在理智上,而不是一味教人“信”而已。然而,从过去以来,多数佛教徒只重视拜佛诵经,祈求福禄,不但不能提升层次,而且有碍佛教发展,实在可惜。研习经教,尤其可以采取读书会的方式,彼此切磋,互相勉励,将佛法落实生活,利己利人,才能达到解行并重的目的。经过深研和思维的教理,才能成为自心澄湛的法宝。

去贪嗔以净心

古人云:“饮宴之乐多,不是好人家;声华之习胜,不是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好臣士。”贪爱的习性,使我们的心终日攀缘外境,产生许多痛苦。又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社会上常看到,有因一言不合而各奔西东,或一句不顺心的话语而大动干戈,乃至一个不经意白眼,招来杀身之祸,这些都是嗔心炽盛带来的不幸与灾难,戒除贪爱与嗔恚实在重要。因此我们要发心调整自我的习气,进而净化自己的心灵,除去贪嗔的过患。

明古训以警心

有云:“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庸。”读书的真正目的,不是像“誊录生”一般,只是寻章摘句,而在于体会古代先贤的言行,将它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养。因此,我们拜读古德书文、名家格言、伟人传记、先贤训词,要懂得深思、明白其精神要旨,并时时警惕自己效法学习,如此便能庶几无过,日益进步。

身心的活动,深深影响着我们生活的苦乐、内心的净染,如何正确认识和导正身心活动方向,“看心”的法门,可以作为我们修正的参考。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音版guan zi zai pu sa,xing shen bo re bo luo mi duo shi,zhao jian wu yun jie kong,du yi qie...

佛图澄:百年传法一生清净

佛图澄:百年传法一生清净

正是斋戒的日子,后赵国都邺城 ( 河北临漳) 外的一条小河边,高僧佛图澄正洗他的肠子。他的左乳旁有孔,肠子可从中弄出来。他坐在青石上很认真地清洗着,这是他的习惯,已坚持多年了。夕阳缓缓地斜照下来,水...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万事有因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万事有因

万事有因梁武帝在还没有显贵时,曾认识了一位很贫困的人。梁武帝即位后,一天在苑里游玩,发现以前认识的那个人正在岸上拉船。梁武帝便上前同他打招呼,得知此人现在还像原来那样穷困,于是说:你明天去见我,我让...

没有学到真佛法,出家也易盲修瞎练 ——壹乘比丘出家 30 年的感言

没有学到真佛法,出家也易盲修瞎练 ——壹乘比丘出家 30 年的感言

近日,世界佛教总部发布 20200103 号公告《学的不是本尊认可的经书法本,难以成就》,首次向全球佛教界公开指出,祖师们传承下来的许多传统课诵法本存在严重问题,乃至僧侣们天天在大雄宝殿唱诵的《佛宝...

觉海文集:平凡平实

觉海文集:平凡平实

  世间的人通常都是自命不凡,自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所以常轻视他人。佛陀曾经说过:“能够不去轻视未学者是很难的。”因为一般世俗凡夫稍有一点名气,便会或多或少有贡高骄慢的心,甚而目空一切,起惑造业,结...

日常的佛心行禅:第九章 佛是随缘

日常的佛心行禅:第九章 佛是随缘

第九章 佛是随缘处处晨钟暮鼓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禅师从法堂出来。禅师非常欣喜的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的来以香花供佛,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