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我们往生,绝对不是靠自己的本事

青少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人生最美的是少年年华,但是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净土行人来说,早已不是少年学佛了。能够在青年时代接触佛法、特别是净土法门已经属于幸运的了。很多是中年甚至老年才接触到净土的。

不管是什么时候接触到了净土,一定要深信切愿,执持这句名号,如同身家性命般珍重。念佛宜早不宜迟,真正看透人生,会发现人生不是世间人所认为的一个为成功而拼搏的过程。人生从出生就开始了一个衰老的过程,实际上,人生是一天不如一天的过程,是在不断地走下坡路的过程——体力、精力、器官机能都在一天天下降。

所以念佛要早,这个早很重要,早,意味着我们能够把人生最富有充沛精力的那一段时光,用于成办人生大事,这样人生才不虚度。

如果不趁早念佛,把人生最精美的那段生命,用于吃喝玩乐,或者是共争不急之务,那日落黄花的迟岁暮年,我们用来干什么?

如果连精力最旺盛的青壮年都不念佛,这样的人生到了老年,在净业上能有几分奋起,后来居上呢?有些佛教论坛上,有一些所谓的法义辩论版块,在那里争得面红耳赤的大多是一些青少年,在这个五浊恶世,留下来的都是智慧浅薄、业障深重的众生,佛世的众生已经是这样,而现在时值末法的众生,更是烦恼炽盛,我们哪里有什么智慧去辩论呢?看《净土圣贤录》那些往生的菩萨,都是沉默寡言,每日唯以念佛为要!

我们都说到老了怎样怎样,人生无常,我们能有几个人到老?到医院看看,那些得重病的青年人很多啊!好多青少年上上网,熬夜,一下子就脑出血了。糖尿病、高血压……现在很多老年病都有低龄化的趋势。

然后是国土危脆,海啸、地震、饥荒,翻翻历史,很少有哪个一百年之内不发生战争的,还有人生本身具有的无常:车祸、水火灾难,这些都可能终止这个脆弱的人生。如果平时没有深厚的净业积累,如果平时没有对净土强烈的信愿欣求,我们无始劫以来的罪障就占据主导地位,我们这一期生命终止以后,能到哪里去?

我们往生,绝对不是靠自己的本事。我们往生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水平。即便我们从出生到百年,佛号执持不断,我们能消的业障如掌上土,没有消除的还是大地土,我们往生净土,完完全全是依靠阿弥陀佛的慈悲救度,我们根本就没有修行,没有能力,我们对自己,要有最起码的认识,所谓自知之明。那么反之,正是我们没有能力,才要依赖阿弥陀佛,才不敢在须臾间离开阿弥陀佛,才要对慈母的接引救度时时呼唤,才要在内心时时牵挂故土的回归。念佛就在当下,当下我们可能就要命终,焉敢不念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狂生遭雷殛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狂生遭雷殛

狂生遭雷殛我乡有一人,叫罗吉亭,是读书人,性情轻狂,不信因果,常以僧道无缘的许多话,写贴四壁,专作辟佛教道教的文章,发挥韩愈欧阳修的话,虽穷极无聊,依然不觉悟自己的错处。民国初年,借住荣州吴家寺教书...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就这样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就这样

就这样圣凯法师去年十月份,到湖北开一个禅宗会议。会议后,便访武汉名刹--归元寺。在归元寺的客堂里,看到有一幅昌明老和尚所写的中堂,只有三个字--就这样,挂在大厅里,透出无比的苍硕、浑厚的笔力。当时,...

佛在身边

佛在身边

佛在身边做人的佛法佛在身边序很久以前,有个年轻人和母亲相依为命。因为生活贫穷,年轻人迷上了求仙拜佛。母亲见儿子整天神神道道、不务正业,便苦口婆心地规劝他,但终究管不住长大成人的孩子。年轻人甚至把母亲...

济群法师:止观的实质

济群法师:止观的实质

止观的实质《道次第》建构的实修理路,指导我们将本论阐述的各个法门落实于心行。一切教理能否在心行上产生作用,归根结底,不外乎止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经教都是为止观实践服务的。止是安住修,观是观察修,...

佛教所说的“因果”论有哪些;特点?

佛教所说的“因果”论有哪些;特点?

佛法所说的因果法则,是遍通一切的,就是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大至整个世界,小至一粒微尘,无不笼罩在因果的关系网中,没有因果关系的,可说一法也没有。不但佛法是这样讲,就是世人也有说到,世间一切法,各各有其...

参加放焰口后有的感应

参加放焰口后有的感应

  参加放焰口能够让我们的内心更加清明和安定,使我们心中的杂念和忧愁得到消减,也能够为我们破除心中的烦恼和忧愁,使我们的心灵更加纯净无染,而且通过放焰口还可以帮助我们远离一切的妖魔鬼怪的伤害,使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