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焕法师:定位的两个层次

广东雷州和谐寺2010年农历十二月念佛七法会

(初七上午) 定位的两个层次

我本人的念佛七法会,年初的法会是一年定位的法会,年底的法会是为一年定位报恩的法会,中间的法会是随缘的法会。

比如我们身体健康有障碍,就在年初定位,请求今年身体康复,康复以后要如何报恩,就是要有个许愿。因为你身体有障碍是来自违背生命的本分,你想健康,应该承诺健康以后怎么做,是不是要继续违背本分。

我今天在这里值得讲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也就是我成功的道路:定位就是许愿,许愿就是定位,定位就是发心,发心就是目标,目标就是方向。许愿可以为临时许愿,一年时间的许愿,或者短暂时间的许愿,或者永久的许愿。如果不用这样的方式来讲,你们很难明白到定位是什么回事。

定位有层次上的不同。佛教里面有“发无上菩提”,这是在生死道上讲。生活里面所定位的,就是生活的目标,所以要许愿。于生死道上不用许愿,生死道上是直接定位。为什么呢?佛是为我们一切众生了脱生死而弘道,所以佛根本不需要我们众生承诺什么,只要我们于了脱生死道上,有了定位,有了发心,佛必定助我们完善这件事。

因为生活是我们个人的事情,所求一切都是个人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有承诺的许愿,这种叫做人间福报的定位和许愿。成家立业、事业成功、生活美满,这是叫做人间福报,不是了脱生死之道。这方面并不是说佛菩萨不成全我们,只是我们求这样的法,自己要有一种承诺。

如果用我的人间佛教理念来讲,应该分有五个层次:天下事保命第一,世间万物健康第一,人间百善孝顺第一,千条道理保家第一,万条道理和谐第一。保命第一还是跟生死有关,保命就是了脱生死之道,从健康到孝顺、保家、保和谐,这些都是人间福报。

我学佛以后,一直对“了脱生死”这句话始终不理解。生死又是怎么了脱呢?人类原本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了脱是不是永远不会死?后来悟了一个道:我们人往往就是违背自然,不该死的,又想死了;真正时间到要死了,又不愿死了。比如跳楼啊,吃农药啊,跳河啊,这个不是违背自然了吗?

佛教有一句话:“人身难得。”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而且父母辛辛苦苦生我们来到这个家庭,都是望子成龙,父母的心没有不爱子女的。而我们长大以后,没有想到父母的辛苦,没有想到父母的恩德。可以说我们的生命来到这个家庭,第一是来继承父母的恩爱,第二是来报答父母的恩爱。如果我们没有继承父母的恩爱,没有报答父母的恩爱,就是违背自然了,也叫做违背生命的本分了。

生命的来踪:父亲是种子,母亲是大地。我们整个肉身全部是母亲的,我们的灵魂全部是父亲的。如果我们不明白生命的来踪,不孝敬父亲灵魂就有问题,不孝敬母亲身体就会有障碍。小孩的灵魂有问题,是做父亲的没有守本分;小孩的身体有问题,是当母亲的没有守本分,没有修养。谁有问题,谁就要忏悔,不然很难康复的。

一个人到了十三岁以后,如果身体有问题,大多是亏欠了母亲;十二岁以前是母亲的事;十三岁到十六岁,是母亲一半,个人一半。

如果一个小孩读书读不好,这是跟父亲有关。人没有记性,也跟父亲有关。有的人不懂事,也跟父亲有关。要想生一个非常有智慧的孩子,作为父亲应当有良好的修养,特别是在孝顺父母方面,恭敬天地方面,信仰神明方面。如果这三方面做得到,就会生一个顶天立地的孩子。作为一个母亲,如能孝顺公婆,孝顺父母,尊重丈夫,那么生下来的小孩,相貌又好身体又健康。小孩身体不健康,五官不端正,这是母亲的修养有限了。

我愿望每个人都健康。有了健康,才有条件好好地继承父母的恩德,报答父母的恩德,然后又有能力爱家、报答社会。这是我们生命应该做的事情。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最准确的老黄历看日子 挑个最佳吉日来提车

最准确的老黄历看日子 挑个最佳吉日来提车

现如今买车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而且今年受疫情的影响,车的价格也略有下降,很多打算买车的人都纷纷出手买车,一般有的人买车也是会选择吉日的,那我们来看一下最准确的老黄历看日子,看看8月份适合提车的吉日都有...

我这辈子以来最棒的“感应”

我这辈子以来最棒的“感应”

这件事情在我心中已经放了两,三个星期,我一直很犹豫要不要在论坛上说出来,考虑了半天之后,我觉得得利的人应该多于不得利的人,所以我还是决定说了。今年三月初时,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开始看得懂佛经及多位大德...

净土法门法语:结缘非常非常重要

净土法门法语:结缘非常非常重要

1 阿弥陀佛给我们说明念佛的利益,念佛人的好处、念佛人无比殊胜的成就,第十八愿、第十九愿是因,修因;第二十愿是果报,修因证果。发愿念佛,发愿是第十九愿,念佛是第十八愿。2 你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极乐...

素食、生食、过午不食,真的能减肥?

素食、生食、过午不食,真的能减肥?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食生食过午不食等一些新的饮食习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朋友圈里和生活中。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马向华说,每个人的饮食、生活习惯、体质有差别,因此饮食习惯...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叫一声爹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叫一声爹

叫一声爹那一声爹,让她泣不成声!?她10岁生日那天,她爹再也没有从井下上来。迫于生活的压力,娘带着她又嫁人了。?她第一次看到他,惊住他怎么这么老这么丑?和她亲爹比,他好像老了不止10岁,眼睛小得只有...

释门法戒录:面对菩萨 如同隔山 (北齐 明勖)

释门法戒录:面对菩萨 如同隔山 (北齐 明勖)

面对菩萨 如同隔山 (北齐 明勖)南北朝(北齐)时,释明勖,定州人。少年时自负不凡。读《法华经》,知道清凉山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便前往朝山。所有深林幽谷中,都一一遍访。偶然遇着一位相貌古怪的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