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诵经时应该怎样保持用心,对治杂念

:怎样才算真用心念经?标准方法怎么样?有杂念就算没用心吗?

:诵经主要的心态是至诚恳切。

诵经时用心的标准是什么?就是口中清楚地念出来,耳朵清楚地听进去,而且不能边读诵边思索文义,这样反而不好,就是非常清净、非常绵密地去念。

凡夫用的心是心意识,反而会障碍自己对经文义理的了解。所以诵经不要用心意识,不要作意,应当绵绵密密诵出来,了了分明听进去。

诵经过程中难免有杂念,因为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杂念,不要去理会注意它们。当你自念自听、至诚恳切的读诵时,杂念会越来越少。

但是要注意一点:心中自然浮现的杂念,可以不去管它,而现实中如果有杂事干怀,幢幢于胸,我们会容易分心,这就不好。

所以诵经前先把手头待办的要事做完——至少在心理上没有挂碍,然后再去诵经,这样有助于保持专注。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哲理故事300篇(56-60)

哲理故事300篇(56-60)

56、一位武林高手跪在武学宗师的面前,接受得来不易的黑带的仪式。这个徒弟经过多年的严格训练,在武林终于出人头地。“在授予你黑带之前,你必须接受一个考验。”武学宗师说。“我准备好了。”徒弟答到,以为可...

忏云法师:戒淫法语

忏云法师:戒淫法语

毫厘系念,三途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楞严经》)淫欲不断,万劫沉沦...

济群法师:止观的实质

济群法师:止观的实质

止观的实质《道次第》建构的实修理路,指导我们将本论阐述的各个法门落实于心行。一切教理能否在心行上产生作用,归根结底,不外乎止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经教都是为止观实践服务的。止是安住修,观是观察修,...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八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八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八集)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的第一品,经本第二页。 上一次我们讲到第一品的六种成就,讲...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三十四回 水月朦胧慈容隐现 情怀荡漾浪子操刀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三十四回 水月朦胧慈容隐现 情怀荡漾浪子操刀

第三十四回 水月朦胧慈容隐现 情怀荡漾浪子操刀话说菩萨结台诵经,超度那一班冤魂怨鬼,当地人士,不明究竟,纷纷往观,你一言我一语,议论不一。菩萨见他们疑神疑鬼,便向众宣说道:此间不幸受了金人之难,冤死...

佛教故事:护生故事:我从杀生到护生

佛教故事:护生故事:我从杀生到护生

我从杀生到护生接触佛法之前,我不知道尊重生命。除了看不得人受苦,对别的动物受苦受死没有感觉,根本没有想到这也是生命,它也会疼也怕死,我不能伤害它。并且,随着年龄增大,心也愈来愈硬。记得第一次剖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