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佛缘

禅在哪里?佛又在哪里

就在当下,在生活中

一切无不是道,无不真实

禅心如莲花,是处处绽放的智慧

赋予事物崭新的意义,如同吃茶去

禅茶一味自佛缘

文/释禅定

人像摄影/欧阳丽莎

自汉明帝夜梦金人,遣人西访,遇圣僧,持佛像、舍利、贝叶经东来。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迎至洛阳,建白马寺弘扬佛法,从此佛教与华夏大地结下不解之缘。

佛教在中国的传承中,有过许多宗派,其中禅宗是隋唐时期创立的最具中国特色的宗派,也是中国佛教诸宗派中影响、传播范围最广、流传时间最长的一个。自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确立了禅宗丛林制度,参禅悟道成了修行的一种方式。六祖以后,禅宗现五家七宗,自此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众所周知的禅宗派系,如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慈明骂;其门庭家风,各有千秋,以茶参禅的传说公案更是不胜枚举。

缘起

在中国茶文化典故上,禅宗与茶有这样一段故事。

据《五灯会元》卷四所记:

师问二新到:上座曾到此间否?

云:不曾到。

师云:吃茶去!

又问那一人:曾到此间否?

云:曾到。

师云: 吃茶去!

院主问:和尚,不曾到,教伊吃茶去,即且置;曾到,为何教伊吃茶去?

师云:院主。院主应诺。

师云:吃茶去!

白话如下:某日,两位刚到寺院的行脚僧人慕名来找赵州禅师,请教修行开悟之道。赵州禅师先问其中一人以前来过这里没有,回答没有来过,赵州禅师让他吃茶去。又问另一位僧人以前来过这里没有,回答来过,赵州禅师还是让他吃茶去。在身边的寺院监院这时满腹疑问,连忙问赵州禅师:师父,新来的叫他吃茶去是可以理解的,来过的人为什么也叫他吃茶去呢?赵州禅师突然喊了一声监院的名字,监院应声答应,赵州禅师同样让监院吃茶去。

对于这段公案,柏林禅寺里禅茶一味碑记中以新到吃茶,曾到吃茶,若问吃茶,还是吃茶的十六字加以概论。

对于新到、曾到和院主三个人,赵州禅师一概奉上一杯茶。三声颇有回味的吃茶去道出了赵州以茶接人的一片禅心,这杯茶是他心印传法受用,并毫不犹豫地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这杯茶,禅林中人誉为赵州茶,千年以来开化了无数学禅人。

注:赵州从谂禅师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祖师。 赵州禅师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人称赵州古佛,谥号真 际禅师,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他在河北赵州观音院,今天的河北赵县柏林禅寺演扬妙法,接 引众生。赵州禅师以证悟渊深、年高德劭而享誉当时中国 的南北禅林。

缘法

禅在哪里?佛又在哪里?

就在当下,在生活中。

在生活中,一切无不是道,无不真实。禅心如同莲花,是处处绽放的智慧。赋予事物崭新的意义,如同吃茶去。本分事在日用中,活泼而又现成。院主的疑问,是心念有执,赵州禅师以一杯茶把他救回来。

一杯茶,是生活与信仰,在一问一答的瞬息间唤醒迷失。一杯茶,是形而上与形而下,在精神境界的超越中将日常的生活升华。

吃茶去是禅茶一味的真谛,是茶道的精神源头。日本茶道鼻祖村田珠光之师一休禅师,对之给予高度评价道:一味清净,法喜禅悦,赵州至此,陆羽未曾至此。茶文化作家丁文说:赵州茶是禅茶一味肇始标志。赵州茶的出现标志着佛教禅宗茶道的正式形成,也为大唐茶道及中国茶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佛法并非有什么特别的形式,它存在于每日的生活之中,对饮茶人来说,佛法就存在于茶汤之中,别无他求。这就是茶禅一味的化境。

注:珠光与茶禅一味有着密切的关系。珠光在 30岁的时候拜禅宗著名和尚一休宗纯为师,寄居大德寺真珠庵,开始修禅的生活。一休将自己珍藏的宋朝禅门巨匠圜悟禅师的墨迹传给珠光。珠光将其挂在自家茶室外的壁龛上,终日仰怀禅意,专心点茶,终悟出佛法存于茶汤之理。

缘故

品茶对于僧人而言,既是提神的佳品,又是参禅的前奏。茶不仅仅是僧人修行的辅助品,更是参禅的内容。茶向来被人赋予高雅、安静的内涵。一茗在手,无限风流,古来文人雅士皆以品茗为洗尽铅华的象征,一杯茶下去之后凡尘之心尽洗。世事之浊我之清,人生的沉浮也随着这一杯茶而不足称道,茶因其宁静淡泊和清心寡欲,受到佛门弟子青睐。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这首诗是禅茶一体的最好写照。自从魏晋时期品茗引入佛教后,饮茶就逐渐成为佛教弟子必不可少的一种修行方式。

佛教追求洁净和修心,进而得到智慧而开悟。茶的形成与引用与佛教所追求的境界相似:先有制茶的苦修,后有茶的清香。人们在碾茶时的轻拉慢推,煮茶时的功夫,点茶时的提壶三注和啜饮时观色、闻香、品味;使人们在领悟自然的同时想到生命的真谛,更因此领悟到佛性。

寺院有专门的茶寮、茶堂、茶鼓、普茶、化茶、茶汤会,全院寺僧听到茶鼓响便聚集在一起饮茶,茶就成了日常修行的组成部分。在茶会上,大家不论身份地位,不论是否为佛门中人,可以随意地发表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和建议,气氛热烈,场面雅致清幽。

茶宴开始时,众僧侣会坐在一起,由主持法师按规定的程序为大家冲茶,然后由专人一一为众僧奉茶。大家接过茶碗之后,首先掀开盖子闻一闻茶香,然后端起碗来观察茶的颜色,然后才是品茶。喝茶的过程还不时发出赞叹声,以赞扬沏茶禅师功夫的高超和茶的芳香。然后大家会据此进行茶事评议,诵佛论经,或者就寺院或功课闲话家常。

解语

茶即禅,品茶就是在参禅。唐代高僧皎然在《饮茶道逍崔石使君》一诗中说到: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鱼洒轻尘;

三饮便得到,何须苦心破烦恼。

参禅的空灵博大与品茶的澄净悠远二位一体,是谓禅茶一味。茶的朴素、养性、修心、见性既是修行人推崇的文化内涵,也是不断追求的精神境界。

丙申岁 霜月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星云法师:逆增上缘

星云法师:逆增上缘

一个人做人成功、事业成功,要靠很多的因缘帮助。就如树木花草,需要有阳光、空气、水分等因缘,才能开花结果;高楼大厦,需要有土木瓦石等材料,才能顺利成建。因缘顺,当然容易成就;因缘不顺,不管做人也好,做...

春季养肝等于养命

春季养肝等于养命

中医素来有春宜养肝之说。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这是因为春季属木,肝也属木,两者相应。春季万物复苏,属于阳气升腾的季节,养肝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生命之本,健康之源:肝脏我们知道,每个生命都...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080)“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080)“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中国佛教,自唐宋以来,注重于救度亡灵,或临终往生,所以弥陀法门十分盛行,以至有的人认为佛教就是超度死人的宗教,对于生人...

恩怨相偿

恩怨相偿

恩怨相偿又闻巴公彦弼言:征乌什时,一日攻城急,一人方奋力酣战,忽有飞矢自旁来,不及见也。一人在侧见之,急举刀代格,反自贯颅死。此人感而哀奠之,夜梦死者曰:尔我前世为同官,凡任劳任怨之事,吾皆卸尔;凡...

玄关挂什么图案好?玄关风水最旺的图案

玄关挂什么图案好?玄关风水最旺的图案

很多人会在玄关设置鞋柜,鞋柜是藏污的地方,玄关又是挡煞气的地方,二者不宜相结合。挂字画是一种比较吉祥的玄关装饰手法,不仅能够很好的装饰玄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字画还能够调节风水,打造出良好的家...

猫的墓

猫的墓

猫墓移居到早稻田以来,猫渐渐地瘦了,同孩子们嬉戏的气色全然没有。太阳照射着屋宇,便去睡在廊下。在摆好了的前足上,载着方形的颚,凝然地眺望着庭里的树,许久许久没有见着它动,孩子虽是在旁边怎样的吵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