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妙法师:大善人还是大恶人

大善人还是大恶人(1)

有一个姓王的人,以前做买办,投机倒把、无恶不作,老百姓都知道这个大恶人,见到他都躲着。后来,这人洗劫了几百家的钱财跑路了。官府一时也抓不住他,老百姓就都在那儿大喊:天理不公啊,这么坏的人怎么就不遭报应呢?

可是,这个王某,逃到了另一个城市里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大善人。他用钱买了一个小官,每当外面有什么可怜的乞丐来乞讨,他都慷慨解囊,做的善事尽量都能让大家看得到。这样,本地人都不知道他的来历,只知道他是个大好人,于是都叫他王善人。

如此这般,倒也安稳。对于他原来待过的那个城市来说,这个恶人终究是没有恶报,而对于现在的城市来说,这个善人平安一生,当真也是有了善报。

可是,这世间的因果业报不过如此?

过了十几年,以前那个城市的官府终于找到了他,将他缉拿归案。当他被抓走的时候,这个城市受过他恩惠的人都在仰天长啸,责问天理不公,这么善良的人,还要被抓到官府里面去问罪?同时,在以前他待过的那个城市里的人也还在责问苍天:天理不公呀,这王恶棍杀了十几家的人,又卷走了几百户人家的财物,到现在还没缉拿归案,都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享福去了。

那么,是真的天理不公,还是我们没有能力看到过去跟未来呢?

设身处地想一下,哪天你家对门来了一个新邻居,你不知道他以前在哪个城市里住过,或者做过什么样的事情。他只是对你莞尔一笑,你十之八九就会认为这个人很好。可是实际呢?不一定。就好像曾经有个新闻报道:一个杀人犯逃到温州,十几年后当了经理,成了富翁,还娶了总裁的女儿,生了一个孩子,两岁多了。在别人的眼中,这难道不是真正的幸福吗,这个人不吉祥吗?所以大家都很羡慕。可是当有一天这个人被公安局上门擒获时,你能想象到那一家人惊愕、痛苦、悔恨的表情吗?

所以,世间万事、因果机缘,必定不是短暂几天里的事。细细想来,我们看一个人的这一世,何尝不像是看他的前一世呢?我们并不知道他在前一世的情况,我们只看到他今生有限的一点点,真正的好与坏、善与恶,都无从知晓,更不要提评判了。

大善人还是大恶人(2)

那么他的这一世,又何尝不像是他从一个地方换到了另一个地方,换了一个身份重新再来过的呢?

世间因果循环,自有其一套规律来衡量。

假如今生中这个人为人不善,做了很多恶事,或者遭遇很多痛苦,那一定是他前世造的孽的延续。这个世界不可能有没有因的果,每一个开花结果的事物一定有它的种子存在。只是因我们的认知非常有限,尤其对三世因果,很难有智慧去相信和体认,更不可能凭一双凡眼就能看清一个人从前世到今生的情况。即使你长命百岁,却可能连十天前的事也记不清楚,又怎么可能去参透他人的人生呢?而且,人也没有看穿空间的能力。隔壁的房间现在有人在做什么,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因为我们只能看到自家的这一面墙,对墙的那面,一无所知。

因果是一种发展观,而宇宙也是发展的。因果即是宇宙的规律。有的人尽管为人不善,好像也没有恶果报到他身上,依旧活得很潇洒;但是,恶业有时会报到他的家庭、他的子孙身上,这会让他加倍痛苦;或者他今生未报,来世才遭报,只不过是大小快慢不同。尘世之人没办法直接看到,又不知晓自己的前世,于是面对飞来横祸,就觉得自己无比冤枉,恨天恨地;而面对别人或者自己的幸福,也不会或不愿去想:那只是表面的幸福,不一定是真幸福,背后可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烦恼和污浊!所以,佛陀说:自己做了善业,自己感受快乐;自己造了恶业,自己感受痛苦;当我们人行善或造恶时,自己是自己的证人。

谈了这么多因果,一言以蔽之,就是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作自受,未作不受。一个人懂得因果,他就会去播种善良的种子,一定会收获快乐的果实,这样的人才算是一个吉祥之人、有福之人。

幸福一刻,可能当下的善心就能得来感受,而真正历久弥香的幸福,真正令人心旷神怡的吉祥,是几生几世的善因圆满得来的善果。

因此,种善因、结善果,幸福就是享受善业的美果。

大善人还是大恶人(3)

现在我们应该明白了,为什么不靠近愚痴之人--靠近他们会让我们面临不祥。

很多类似的事今天也会发生,比如老人们经常唠叨自己的儿孙,离这个远点,靠那个近点。这是因为他们的阅历,他们花一生的时间在感悟善恶、体味幸福,他们用一生的时间在观察这样的事情:这个人跟那个人在一起,运势很好,是因为与之相伴的是一个宅心仁厚的善人;运势很差,会出大问题的,是因为其同道者是一个心念和行为不善之人。现在很多人出去做项目、谈生意,都要去看看对方为人如何,这并不是考量这个人有没有能力做这个事情,而是在看他的前因,用以判断他的后果。比如他的家庭关系处理得好不好,如果他最近在跟老婆闹离婚,那跟他合作这个生意也不一定会顺利。细看这个缘起,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试想一下,他自己后院起火、心急如焚,身心都没办法安稳,又怎么能静下心来跟你去做事业呢?

既然勿近愚痴人可以让我们保持自身清净,那我们要跟什么样的人交往呢?

这就是接下来经文所说的应与智者交。

什么样的人算智者呢?这里主要是指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的人。

现在整个社会都提倡和谐,和谐社会必定以善良和信用为本。任何国家都要求公民做个善良的人,因为如果一个人慈心于万物,他就不会去做有违于道德、法理、法律的事,也不会心怀恶念、心态偏执,而是会以大爱感恩万物,守护万物生息,胸怀仁义,品行忠信,凡事予人方便,这个人一定会是个幸福的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茶之六度

茶之六度

 茶 之 六 度             明海法师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如,是为禅定;...

【素食交友. 第10季】找一素食女孩携手白头的开朗男生、期待有缘人的成都女孩、素食十一年的爱狗女孩

【素食交友. 第10季】找一素食女孩携手白头的开朗男生、期待有缘人的成都女孩、素食十一年的爱狗女孩

素食交友已经来到第十季啦!正式走向两位数咯!主页君真的觉得很高兴!素食的男孩女孩本人或家人不知道会不会有这样的担忧:素食者很难找到另一半。主页君过去就有,但是看了那么多期素食交友节目后,这样的疑惑已...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次别序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次别序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次别序次别序下一品为别序,亦为发起序。序中如来现瑞放光,阿难喜悦请问,世尊正答所疑,演出一部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

达真堪布:密宗里为什么要皈依上师三宝?

达真堪布:密宗里为什么要皈依上师三宝?

达真堪布:密宗里为什么要皈依上师三宝? 问:密宗里为什幺要皈依上师三宝?答:显教里也特别强调善知识。有一次阿难曾经跟佛说:“我才知道善知识的重要,修行的大部分成就都要靠善知识。”佛说:“不是大部分,...

依空法师:62 采莲的人

依空法师:62 采莲的人

62采莲的人《大智度论》中有一则饶富趣味的故事:祇园精舍的莲花池里,栽种了各种颜色的莲华,靛青如蓝天,雪白如绵絮,澄黄如雏菊,嫣红如桃杏,清香四溢,柔软可爱。清晨的阳光照在莲华池上,只见池面涟漪,波...

性广法师:观色如聚沫 禅七开示录(十一) 第五日 大堂开示

性广法师:观色如聚沫 禅七开示录(十一) 第五日 大堂开示

观色如聚沫禅七开示录(十一)――第五日大堂开示开示:性广法师纪录整理:李素卿时间:2006.07.27晚间地点:佛教弘誓学院禅堂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家晚安!今天过得好吗?我们今天又教了一个新的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