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显化之地藏菩萨传奇

在中国显化之地藏菩萨传奇

史迹上的地藏菩萨(即金地藏,又名金乔觉)的诞生地(公元696年)在现在南韩的汉城,即是古代的新罗王国。当时,他是一国的王子,生活得非常富奢;但生性淡泊的他却毫无一点高贵的感觉,只是一味地保持着静默和嗜读着书籍。他的相貌生来不大美秀,不过他仁慈的心却比任何人淳厚!这可从他小的时候就懂得同情犯罪坐牢的人这一点上见到。

唐高宗永徽年间,一天他读毕诸子百家的书籍,慨然兴叹说:“儒教六书、三清道术,唯独佛学的第一义谛最是殊胜!也最合我的心怀。”于是就立志剃发出家了,那时他正是24岁的年龄。

出家之后,他爱静,爱修习禅定。因而,他决计要外出探觅清幽的深山去栖修。没有多久,他准备好远途旅行的一艘帆船,携带着随身的行李和充足的口粮,并牵着随他出家的白犬善听,单独驾着舟楫,离开仁川港口,沿着大陆的边岸,随着满帆的顺风,向那滚滚的大海前进。一日帆船开进我国的长江,因受港口沙滩的阻止,他毅然弃船而就陆路行进。经过了不知多少的曲径和大道,终究被他在安徽青阳县境里找到秀奇的九华山。于是他就攀着峭壁,沿着山径爬上山探看,结果他发现了九华山中唯一平坦的盆地,他就选择在盆地旁边清脆溪声上的石岩栖住。

一天,他正端坐入禅的当儿,突然被一只毒螫咬伤了腿部,但他依然无动于衷地危坐如故。俄顷,由壁上飘下一位美丽妇人,裣衽再拜地馈药说:“适才小儿无知,渎犯尊颜;现在妾愿出新泉,以补过失。”言讫不见,不一会儿岩壁间潺潺地流出了新的泉水。经此之后,他也就免去了外出汲水之劳(这就是九华山有名的东岩龙女泉)。

他不只乐于修习精神和一而清朗的禅定,并且于讲经说法外喜欢摹写大乘的四大部经典,以作广弘布施,所用的文具由南陵的愈荡等弟子供养。至德初年(公元756年)的时候,山下的名士诸葛节率领了一班村老,共作登山的游乐,行至山中平阳的地区,只见萋萋芳草的上面,弥漫的白云冉冉上升,日色鲜明之下,溪涧的水声铿锵不绝。他们被美景好奇所使,竟然于不知不觉中往前探幽,不期然在石岩中发现一位孤然闭目的趺坐禅僧,旁边立着折了一足的古鼎,古鼎里只是装着少数的白米搅拌着白土粉。不久,禅僧出定了,随把米土煮熟了自食,食完又默默静坐。村老们见了非常感动地说:“师父!您这样的苦行,是我们邻居山下人的过失啊!”因而,没有几时,村老们就发心为他构建一座颇大的禅宇,并不断地供养着四时的米粮。

建中初年(公元780年)间,郡守张岩因为敬仰他崇高的道德和利生的事业,迁移旧的寺匾,上奏德宗皇帝正式敕建寺院,道场至此,方始臻于庄严。此时新罗国的佛教僧众闻风前来亲近的有数百人,渐渐僧多粥少,粮食无法维持。一天他在寺旁开发很多细粘如面的青白土粉,准备来补粮食的不足;但深受他德化的僧众却异口同声地请求说:“愿请法食来资养慧命,不以物食而延长生命。”显然他们已经不以生命为重了,这是何等的感动人呀!当时,佛教界中皆赞誉他们为“南方的枯槁众”!

贞元十年(公元795年)夏季,一日他于大殿中召集僧众诸师告别,诸师茫茫然不知他的所以。当时只见群山随着悲鸣,岩石随着陨堕,日月随着变色,而他却安祥地结跏趺坐示寂了。那一年正是他99岁的时候。

圆寂后,肉身安在石函中。经过三年的时间,徒众们开启石函,发觉肉身没有丝毫损坏,而且颜貌如生无异,于是举舁肉身迎入神光岭宝塔,一路上只闻骨节摇动犹如金锁撼鸣的声音,经云:“菩萨钩锁,百骸鸣矣。”可以证知为真正的地藏菩萨应世无疑。因此,千数百年来,佛教的信徒不辞数千里的遥远,而乐于发心前往朝拜者络绎不绝!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商铺颜色影响财运 怪不得你的店总是业绩不佳 跟这有很大关系

商铺颜色影响财运 怪不得你的店总是业绩不佳 跟这有很大关系

颜色是什么?颜色就是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反射到人眼中的光。颜色看似仅有美丽和美好,但是其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力的。在商业方面,颜色可以对一个商铺的财运进行影响,旺铺颜色风水与商铺的财运之间存在...

罗汉有住胎之昏,菩萨有隔阴之迷

罗汉有住胎之昏,菩萨有隔阴之迷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罗汉有住胎之昏,菩萨有隔阴之迷节选自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我们人修道,其他的法门都是有一种不安全的情形,也就因为没有人保险。好像你持咒,持了几...

佛教故事:法海搜珍:五无返复(出佛说五无返复经)

佛教故事:法海搜珍:五无返复(出佛说五无返复经)

五无返复(出佛说五无返复经)【经文】佛在舍卫国,时有一梵志,从罗越祇国来,欲得学问,便到舍卫国。见父子二人耕田,毒蛇螫杀其子,其父犹耕如故,不看其子,亦不啼哭。梵志问曰:『此是谁儿?』耕者答曰:『是...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戒淫 气正 则显达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戒淫 气正 则显达

戒淫 气正 则显达明朝时候,又一位学者叫刘理顺。他在未成名之前,是一个品学兼优的青年。他曾经受聘在一家富有的人家做家教。他做家庭教师很认真负责,住在主人家中。主人很器重他,就特别从家中众多的丫环当中...

印光大师:凡夫往生,全仗至心切念,彼一切付之无念,则何能感应道交?

印光大师:凡夫往生,全仗至心切念,彼一切付之无念,则何能感应道交?

至于化三,一心念佛,誓生极乐,能生不生,皆不作念,至不生亦善,即是远离疑虑之心,乃学宗教家之说大话。汝若是法身大士,则此语方为实义。然法身大士欲利益凡夫,亦不可说此话。若是博地凡夫,又求生西方,说此...

阿凡提的故事:长毯

阿凡提的故事:长毯

一位自称是能说会道的人想与阿凡提较量较量,一天,他骑上了一匹马,马背后拖着一块长长的毯子来到阿凡提家的门前,出来开门的是阿凡提十岁的儿子,那人问:你是谁的儿子?是阿凡提的儿子!小阿凡提答道。噢,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