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良法师:钟鼓鱼磬的由来

钟鼓鱼磬的由来

钟、鼓、鱼、磬是佛学中的法器,庄重威仪深得僧俗敬仰。常言道钟鼓鱼磬不可擅敲,锡杖衣钵不可戏动,足见其尊贵隆盛。

那么,钟、鼓、鱼、磬又有怎样的历史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钟,是佛学的犍椎之一,原始集众所用。在印度还没有钟的时候,人们敲击木制的犍椎召集众人集会,故又被称为信鼓。

据佛经记载,七月十五,是比丘夏安居圆满而增长戒腊的日子,称为受岁日。于是佛陀就告诉侍者阿难,在陆地上速击犍椎,以召集僧众。阿难随即升上讲堂,手持犍椎说:我今天来击此如来信鼓,凡是如来的弟子们,都应该闻声而普集于此。从此,钟就成为佛教寺院中具有标志性的重要法器之一了。

在万籁俱寂的清晨或黄昏,每当那悠扬的钟声从寺庙中传出,便会使人产生一种清韵悠静的禅思遐想。

俗话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句话从另一个解读意义上,也说明了钟在佛教寺院生活里,是最具有标志性的礼拜法器了。

总之,僧众们对钟和钟的击鸣,都是极为崇敬尊重的,认为经常叩闻钟声,无论对于佛家的生活秩序,还是礼佛修道,都具有极大的功德。

鼓,鼓原本是民间的打击乐器,在佛学寺院里也是重要的法器。有着报时、集众、庆典和赞颂的作用。

相传,又一次佛陀召集僧众,人来的虽然很多,却先后不一,不能准时到达,于是佛陀就说,应该敲击上面我们说过的犍椎也就种来召集。不知是那时的钟没有现在的声音大,还是人声嘈杂的缘故,人们都说听不见犍椎的生音。于是佛陀就说,那就用鼓吧。大鼓声重远播,人们都听得到了。这样一来,鼓,就成了佛学文化中的法器,也便有了晨钟暮鼓的成语。

鱼,即木鱼,佛学中的法器,用木头做成鱼的形状,所以叫木鱼。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鱼有一种特殊习性,不管是在水中游还是静止不动,眼睛都是睁开着的,佛学文化取其精进的特性,用敲打木鱼来勉励修学者,用功不懈怠。

佛学文化有着很精辟的哲学意蕴,更具丰富的奇思妙想,看似平常的木鱼,就有着如此深刻的禅心佛辨。

当然,木鱼的出身,还有许多传说,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磬。

磬:乐器也。以玉或石为之,其形如矩。磬又叫做銈(金圭也)。 【辞源】

磬起源于我国古代,在虞舜时期,它便成为很重要的乐器了。

佛教的磬是钵形的。据【禅林象器笺】呗器门(日僧无着道忠编著)说:僧磬与乐器磬,其形全别。乐器磬:板样曲折。【考工记】所谓倨勾,一矩有半者。僧磬:如钵形。【只园图经】云:可受五升。可知天竺磬亦如钵器矣。又【石湖梅谱】,以梅花半含比僧磬,支那(中国)僧磬之制可知焉。

磬是犍槌中的主脑,在寺僧集体行动时,由维那或悦众用它指挥大众进退起止,号令赞诵。

磬多被用于禅林中,是早晚课诵、法会读经或作法时不可或缺的法器。

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广义的讲,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携带的念珠,乃至锡杖等修行用的资具,都可称之为法器。就法义而言,凡供养诸佛、庄严道场、修证佛法,以实践圆成佛道的资具,就是法器。

钟鼓鱼磬等佛学法器通过声音和旋律来表达佛法,因为佛法不只限于语言文字,音乐、声音也可以表法。从而使人心神安定,进而更好的修持佛法。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3 年瘦至 50 斤,以瘦为美的她差点因此丢掉性命

3 年瘦至 50 斤,以瘦为美的她差点因此丢掉性命

编者按:是健康重要,还是以瘦为美重要?不科学减肥,会导致一系列恶果,严重者可能丢掉宝贵生命。本文的主人公就经历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减肥生涯。网上有一个非常雷人的段子:“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五月路人雷...

禅茶一味 | 茶魂千古

禅茶一味 | 茶魂千古

茶,可谓人人会喝,若说品茶,可不是人人会品的。关于品茶应该这样:一品清苦;二品清香;三品清淡;沁人心脾。 千年古茶,任凭有情无情的岁月将青春风干,留下了灵魂。在细雨敲窗,草长莺飞的春夜,室内有淡...

圣赞法师: 《妙法莲华经》之《妙音菩萨品》续

圣赞法师: 《妙法莲华经》之《妙音菩萨品》续

智泉法师讲经系列(之一)续《妙法莲华经》之《妙音菩萨品》续2009年九月二十三日妙音菩萨回到了净华宿王智佛所,白佛言,世尊,我到娑婆世界,饶益众生,见释迦牟尼佛,及见多宝佛塔,礼拜、供养,又见文殊师...

文殊菩萨五字心咒

文殊菩萨五字心咒

文殊菩萨五字心咒文殊菩萨五字心咒:阿啰跛者曩“文殊菩萨五字心咒”来自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法一品(亦名五字咒法)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法一品(亦名五字咒法)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在毗卢遮那大会中。从...

达真堪布:在属于自己的境界里积累功德

达真堪布:在属于自己的境界里积累功德

达真堪布:在属于自己的境界里积累功德 人和人不一样,烦恼习气也不一样。有的贪心重,有的嗔恨心重,有的嫉妒心重,有的傲慢心重,有的特别懒惰,有的特别爱计较,世人皆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习气和毛病缺点。反观...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 无量寿经讲座01(前言) 这个课程暂时可以名为净宗讲座,为什么用讲座两个字呢,区别于正常的课程,因为这个讲座嘛,有些灵活性伸缩性,时间的长短,以及次数,可以有一定的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