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查:人们四处求取功德,为何却总是求不到?

阿姜查:人们四处求取功德,为何却总是求不到?

求取功德不如寻求断恶之道

现在,人们四处求功德,似乎总是会于往返的路程间在巴蓬寺短暂逗留。有些人行色匆匆,我甚至连和他们见面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多数人都是来求功德,我很少看到他们前来寻求断恶之道。他们急于得到功德,却不知该将它摆在哪里,犹如想为脏布染色,却不先清洗它一样。

虽然比丘们如此直言不讳,但对多数人而言,却不知如何将这类教导付诸实践。之所以困难,是因他们不懂,若能了解就会比较容易。想象有样东西在洞底,伸手够不到底的人可能会说洞太深,成百上千的人伸手进去可能都会如此说,却没有人会说是自己的手太短了!

这些求功德者迟早都必须开始寻找断恶之道,但很少有人对它有兴趣。佛陀的教导如此简洁,多数人都忽略了它,就如他们经过巴蓬寺一样。对多数人而言,法只不过是个中途休息站而已。

这是诸佛的教导,只有三行字。第一行是“诸恶莫作”——断一切出于身、口、意,无论大小之恶,这是诸佛的教戒、佛教的核心,但人们老是忽略它,他们不想要这个。

若要染布,必须先清洗它,但多数人不这么做,无视布料的情况,直接把它浸入染料中。若是块脏布,取出后反而会比先前更糟。想想看!

染块肮脏的破布,效果会好吗?

你了解吗,这就是佛教的教导,但多数的人都忽略它。他们只想做好事,而不想断除恶行。犹如只会说洞太深,而不检讨自己手太短一样。我们必须反求诸己,根据这教导,你必须退一步反省自己。

有时他们借由搭车求功德,甚至可能在车上争吵或喝醉。问要去何处,他们会回答说要去求功德。他们想要功德,却不肯断恶,因此永远求不到功德。

人们就像这样,你必须看好自己。佛陀教导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正念、正知。恶行从身、口、意生起,一切善、恶、福、祸都存在于行为、言语与思想里。这是你必须观察的地方,就在这里,看看自身的作为是否正确,而无须搭车到远处求功德。

人们并不真的在乎这些,就如家庭主妇板着脸洗盘子一样,她只是急于洗盘子,而未觉察自己的心并不清净!她看得太远了,不是吗?人们如此在意洗盘子,却放任心变脏。这不好,他们正在遗忘自己。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中年僧的故事——忏悔

佛教故事:中年僧的故事——忏悔

春去春又来(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Again)中年僧的故事 -- 忏悔中年僧寻出一扇磨石。他的表情如同下了某种悲壮的决心,坚定无所畏惧。中年...

我抛弃了女友怎样挽回最好?怎么挽回我女人

我抛弃了女友怎样挽回最好?怎么挽回我女人

我抛弃了女友怎样挽回怎么进行挽回呢?要跟女朋友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乞求对方的原谅,此外还要进行一些挽回女友的措施。究竟什么是挽回女友的正确方法呢?接下来就仔细来说说,想要挽回女友的人可以进行参考:1...

星云法师:凡事预则立

星云法师:凡事预则立

人在世间上生活,每凡做一件事,都要有预备、有计划,才能逐步完成。即使是要订一个计划,也必须把人力、财力、时空、人事等关系,都要能预算到计划之中、如能因缘条件俱全,则事业成功,自然有望。 现在的社会愈...

鞞摩肃经

鞞摩肃经

鞞摩肃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于是鞞摩肃(姓也)异学。中食后行彷徉而行至世尊所。到已白世尊曰。唯瞿昙。形色极无上妙。此迦旃延。云何为色妙。此瞿昙。谓色妙极妙。更无有妙最胜者。最...

陈大惠:有时候你赢了,但其实你输了

陈大惠:有时候你赢了,但其实你输了

一对年轻的夫妇正在所租的小套房里为着添购新家具的事情而闹别扭,女的口才犀利,男的刚毅木纳。过没多久,作老公的就已处于挨轰的态势。不一会儿,两个人都嚷得精疲力尽,说不出话来。这时前几分钟一直被迫采低姿...

关于“鬼月”,您了解多少?

关于“鬼月”,您了解多少?

农历七月将至,在民间,农历七月常被称为“鬼月”,但是在佛教中却是孝亲报恩、祈福修善的“吉祥月”“报恩月”“孝亲月”。七月是吉祥月长久以来,中国的七月一直被认为是鬼月, 仿佛“鬼影幢幢”,是不吉祥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