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智慧在于隐藏

真正的智慧在于隐藏

真正的智慧在于隐藏,真正的才华在于沉默。

泥问佛祖:“我以全部的生命滋养荷,荷高贵美丽,享尽人间一切荣华富贵,而我却饱受讥嘲冷落,我不嫉妒、不为自己抱屈吗?”

佛祖说:“从来没有做母亲的嫌弃女儿出众,也从来没有做父母的嫉恨儿子的成就超过自己。爱里没有包容,爱就不完全了。”

泥又问佛祖:“与荷相比,她有美丽的外形,有芬芳的气息,有亭亭的风姿。古今中外,多少骚人墨客吟诗作词颂赞她,多少画家、艺人描绘她,多少人欣赏她,多少人喜爱她,而我呢?我什么都没有。”

祖说:“你错了,你有荷全部生长的经历。她的萌芽新生,你分享她的期望;她的青涩岁月,你体会她的苦闷;她的含羞待放,你分担她隐藏的心事;她的风华绝代,你默享她的荣誉和掌声;她的饱满圆熟,你们一同欢呼丰收的喜悦;一直到她枯残死亡,你仍为她担负哺育下一代的责任。你知道吗?你们所有的了解,不过是荷外在的形象,而你却拥有她整个生命!”

泥再一次问佛祖:“我委身在地,无声无息,受人践踏,又无华彩的外衣,我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吗?”

佛祖说:“真正的智慧在于隐藏,真正的才华在于沉默。你让花草树木蓬勃生长,供应她们成长的养分,你无穷的生命力还不够显现吗?”

泥笑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看破无常是逃避现实吗?

看破无常是逃避现实吗?

佛教常说的“无常”,是世间的真相,是人生的实质。所以,认识无常非但不是逃避现实,恰恰是要我们认清人生最大的现实,整体的现实。世人总是将无常当做人生障碍,当做破坏幸福的无形杀手,那是自身错误观念造成的...

两人都扎了青蛙,结局却不同,值得省思

两人都扎了青蛙,结局却不同,值得省思

编者按:因果业报,丝毫不差,这是科学的定律。佛教典籍也阐述有三世两重因果的教义。过去之因,感招现在之果,现在之因,感召未来之果。胖姐是我的学佛同修,她长得矮墩墩,胖乎乎,一笑起来眼睛都找不着了,并且...

  还有一个是什么?还有一个就是要练习我们内在不被念头捆住。九法界众生以心体不能离念,你要想不起念头不可能的,你就是勉强压到你不起任何念头了,那个“犹是法尘分别影事”,还是你的意识造出来的一个假空,并不是真空,并不是真空妙有,并不是真正的空性智慧,而是你的意识造出来的一个假空。我们的意识是很有力量的,它也是很狡猾的,你不是老是说空吗?它就造一个假空来骗你,只要你用知识的话,你都不能真正地契入。

  其实我们修行不要害怕,不要害怕自己起念头,只要不执著就好了。要练习从自己的念头之中解脱出来,谁能够障碍我们?谁能够局限我们?自己的念头局限自己。要练习从自己的念头之中解脱出来,不要被自己的念头困住。而不是去试图消除它,那样是很笨的办法。你希望大声念佛、大声念经,希望妄念不要起来,把它压下去、把它消除,这不是最好的方法。你只要不被它捆住就好了,不要去尝试消除它,你尝试消除它,那个念头还是意识心、还是凡夫的妄心,那你修行就错了,犹如缘木求鱼,转求转远。

  所以修行的方法不能错,因地不能错。《首楞严经》上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因地上你用妄心来修,用第六意识心来修,你不知道用真心来修,你修不成,犹如煮沙而欲其成饭,那是不可能,这个沙子你要到锅里面煮上一万年,它还是沙子,不可能成为米饭,要用真心来修。所以要超越凡夫的大脑思惟,不要运用记忆和解读,而要运用觉照和欣赏。

  修行人就是觉照和欣赏,在一切环境之中都很自在、都很快乐,他用现观的智慧。任何东西他都能欣赏他,为什么?他都能产生智慧,因为活的事物,遇到活的生命,当然因缘成熟就生智慧。而且如果我们是用知识,我们只是看到一个片段,这朵花形成,它由无穷无尽的因缘才能形成,你只是看到植物学这么一点,好像大海里的一滴知识,那其他广大的知识你都不知道了,你被它捆住了,所以这就是局限性,这就是画地为牢,这就是你被自己的念头、被自己的知识绑住、困死了。

  所以要超越自己的念头,不要被它绑住,但是不要害怕它,不要放纵它,放纵它是生死凡夫,压抑它也不是究竟之道,而只是觉照它,一觉照,你用真心去觉照它,它就转为智慧。正如禅师所说的“好雪片片不落别处”,落在哪里?好雪片片是念头,不断地起来,你只要觉照,它就全部归到真如性海里面去了。

------摘自大愿法'师《不执著的智慧》

要练习我们内在不被念头捆住

  还有一个是什么?还有一个就是要练习我们内在不被念头捆住。九法界众生以心体不能离念,你要想不起念头不可能的,你就是勉强压到你不起任何念头了,那个“犹是法尘分别影事”,还是你的意识造出来的一个假空,...

诵经功德

诵经功德

诵经功德《金刚经》说:四句偈的功德大于如恒河沙数的七宝供养。诵经念佛本是无上功德的佛事,不能以世俗的价值等量之,如果心意虔诚庄敬,一文钱大如须弥山;如果贪吝计较,再多的金钱也贱如粪土,毫无功德可言。...

沈家桢:(二十九)从因果的观点来研究忍辱

沈家桢:(二十九)从因果的观点来研究忍辱

(二十九)从因果的观点来研究忍辱相信凡是接触过佛法的人,都知道因果这个名词,也都知道善因会生善果,恶因会结恶果。但是,因如何生果?要多久才结成果?因是不是一定会结成果?一样的因会不会生出不同的果?这...

老公出轨怎么办?怎样对付小三挽回老公

老公出轨怎么办?怎样对付小三挽回老公

在婚姻的道路上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一旦出现我们该怎么应对呢?老公出轨怎么办?怎样对付小三挽回老公?1、临危不乱首先自己站在最高处,必须维护自身的尊严,该上班上班,该玩就玩,该做美容就去美容,要保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