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律陀

学佛,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知道点点滴滴皆不离因缘果报。

佛陀对僧众的教育,是希望大家从日常生活中去注意言行,并互相关心、彼此照顾。有一次,阿那律陀不小心将针线掉到地上,佛陀便亲自为他捡起来,为他穿线,可见佛陀非常关心弟子,而且也身体力行。那时弟子们很感动,也想知道阿那律陀的过去因缘。

佛陀即说:在过去燃灯佛的时代,有一位长者子,每当燃灯佛讲法之时,一定会到僧团听法。那时燃灯佛在讲述六神通,其中有一种称为天眼通,这位长者子对天眼通特别感到好奇和兴趣,于是在佛前发愿:愿我于来世修行得天眼通,而且要天眼第一!从那时起,他就非常用功修持。长者子在那一世结束后,生于穷困的家庭,那位穷困的年轻人因生活煎熬,顿时生起盗心,想去偷东西。有一天黄昏,他穿戴好后出门,走到一舍利塔旁,鞋带突然断了,于是他走进塔里;塔内有人燃灯礼拜舍利,而人已离开了,留下油灯。他为了修整鞋带,把灯心用一根竹片挑高一些,又加了油,让灯光更明亮一点。当他整理鞋带后,心也静下来,那盏灯照亮了他的心:为什么我只因一时的贫困,就想去当贼偷人家的东西呢?看看周遭贫困的人那么多,都已饥饿得无法维生,我怎能忍心再偷别人的东西?他觉得自己的心念很可怕,为何会有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念头?那时,他就在舍利前发露忏悔,并发愿:从今开始我要修行,而且要得天眼通!希望能点亮心灯,照视天下!他发现一时糊涂,心地黑暗即容易犯错,所以希望眼前的这盏灯能永远照亮他的心,让心光能引发天眼通,使心地光明、时时能分辨事理。甚至发愿自己将来能遇上佛陀,生于佛世,得到真正究竟的境界。从那时起,再困苦的环境,他都不再起盗念。

佛陀说:那位穷困的年轻人,前生是长者子,也就是现在的阿那律陀。过去生他有这些因缘,又发善心善愿,所以现在他能在我的座下,发心出家而修行证果。

他(阿那律陀)道心坚固,只是听法容易昏沉、打瞌睡,因此遭到佛陀的鞭策,故废寝忘食、目不交睫而导致失明。佛陀教他以耐心训练开拓心光而引发天眼通,并以此因缘教育他的弟子们发挥大爱,彼此互相帮助,并且照顾好心念。因为有了过去的因,加上现在的缘,我们要好好的珍惜这分因缘。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倒退的行动是为前行的目的而采取的对策

倒退的行动是为前行的目的而采取的对策

《世法哲言》(九)赴约者奔往为事,中遇道障之退,更便速前也,车挡虽倒挂之行,而在更利前行之策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凡是与别人商约好的事情,我们就要按时去做,要照着约定的条件去履行,并争取把它办好。实...

达真堪布:做火施的时候为什么要把自己观想成观音菩萨?

达真堪布:做火施的时候为什么要把自己观想成观音菩萨?

达真堪布:做火施的时候为什么要把自己观想成观音菩萨? 做火施的时候为什么要把自己观想成观音菩萨?达真堪布解答:我们通过仪轨做火施的时候,首先要把自己观想成观音菩萨。为什么要这样观想呢?因为观音菩萨是...

高明道老师:佛门行者的「课」指什么?

高明道老师:佛门行者的「课」指什么?

高明道老师:佛门行者的「课」指什么?中国佛教寺院里,僧众早晚固定都有「课诵」,甚至也有优婆塞、优婆夷在道场跟着师父们一起参与抑或自己家里「作早晚课」。这在华夏佛门是三宝弟子集体行持及个别用功的普遍现...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昙始 (大法儆愚顽)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昙始 (大法儆愚顽)

昙始 (大法儆愚顽)长安人王胡,忽见已死了好几年的叔父来找他,吓得腿都软了。叔父微微一笑:不要怕,孩子,我不是来勾你的魂儿的。不过现在得跟我走一趟,叔叔领你去见识见识。二人便到了地狱。临分手时,叔父...

星云大师:美好的世界

星云大师:美好的世界

美好的世界祖孙二人住在破烂的楼阁里相依为命,许多人建议他们搬到附近一间新盖的救济院,那里的房间既不用缴租金,而且比这里的设施好,雨天不会漏水,晴天不会西晒,但是年老的祖父总是一口拒绝。原来,楼下住着...

印光大师净土开示84题一

印光大师净土开示84题一

印光大师开示慧明居士整理1.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2.末法众生为什么必须念佛呢?3.现生想了生死应修哪个法门?4.什么是普通法门和净土特别法门?5.净土法门为什么是特别法门?6.请指示净土法门要点?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