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_abnuta)的意译,也叫“四界”,具体指的是地、水、火、风。印度古代认为这四种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元素,故名之为四大。

佛教所称四大,除含有上述意义外,主要指的是坚、湿、暖、动四种性能。就是说:地的属性是坚;水的属性是湿;火的属性是暖;风的属性是动。这四种属性具有形成有形有相的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的功能,所以可以叫性能。

又由于四种属性是从功能上来意识到它的存在、无形象去认识它,因此佛教称这四种属性为“能造四大”。而由四种属性所表现的有形有质,可以通过视觉去见到的地、水、火、风为“所造四大”。

尽管佛教认为有两种四大,然而“能造四大”仅仅是性能,是不可以肉眼见到的,而“所造四大”有形有质,是可以通过视觉来直接认识的,故一般提四大只是指“所造四大”,即地、水、火,风四种元素。

佛教认为世界上一切存在的东西,外而山河国土,内而身体形骸,既不是类如造物主上帝所创造出来的,也不是无因无故而忽然产生出来的,而是四大和合所形成的。四种元素能产生世界,所以称“大”。

四大和合形成世界,可又怎么说“皆空”呢?佛教说世界是四大组成的,而在这个世界上又以我们“人”为主体,因此还是以人为对象来谈这个问题吧。

谁都知道,人的身体乃是物质,不过人是有思想的,所以人就是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综合体。可除开思想单从身体的组织来说:皮肉筋骨属于地大;精血口沫属于水大;体温暖气属于火大;呼吸运动属于风大。

佛教认为,四大和合而身生,分散而身灭,成坏无常,虚幻不实。正是基于人的身体是四大的组成物,四大最终分离而消散,所以人就根本没有一个真实的本体存在。

试看,死时此身溃烂无存,骨肉归地,湿性归水,暖气归火,呼吸归风,此时身在哪里!因此佛教的经典《圆觉经》云:“我今此身,四大和合……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所以说:“四大皆空。”

同时,佛教之所谓“空”并不是说待人死后四大分裂才说它是空,而是在未死时,也是四大假合,也是空的。

例如身体里的水分只要在强烈的阳光下照晒,就会挥发成汗水,汗水如再蒸发成水蒸气即再也看不见汗水的影子了。故四大不调时,火旺,人体则发烧,水旺,人体则畏寒……。可见四大亦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所以时时在变。而人的细胞每一秒钟都在不停地新陈代谢,按佛教的说法,即每一个人时时都在脱胎换骨。正由于四大只是暂时的聚合,并不是真实不变的实体,所以说:“四大皆空”。

依此类推,宇宙万物没有一件不是四大暂时聚合生成的,所以也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四大合则生,四大散则灭,哪有创造万物的“神”,哪有被创造的“万物”呢!所以说“四大皆空”

而佛教所以说“四大皆空”目的即是旨在建立“无我”的教义。

一谈到“我”,人们往往将这个血肉之躯称之为我,而这个血肉之躯又只不过是地、水、火、风四种元素暂时的集合体。根据佛教的理解,真正的我并不存在。血肉之躯不过是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的结合罢了,而且四大调合,互相转化,每一秒钟都在变化,究竟是前一秒的四大是我呢?还是后一秒的四大是我呢?所以从自称为我的身体中根本找不到我的影子,故说“无我”。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布施成大富,人间菩萨行!

布施成大富,人间菩萨行!

中印度舍卫国,须达多,家财无量,乐善好施。很是慈悲,凡遇困苦饥寒者,尽己所能,帮助他,令无所苦。所以,人们都尊称他为——— “济孤独”长者。 长者一生,布施无量,其中有七次最大的布施,以至每次都布...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04)“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04)“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药师佛全身是蓝色的,如同琉璃,但有些人认为琉璃是白色、黄色或其它颜色。然而,此处的琉璃并非具体的物质。虽然典籍中并没有确...

仁焕法师看见活人的灵魂在地狱里

仁焕法师看见活人的灵魂在地狱里

摘录一段仁焕法师的开示给有缘人看:大家应该不要忘记地藏王菩萨这样的孝顺。我还没有出家前,我不是很孝顺的儿子,虽然学佛了,不相信因果,更不相信六道轮回。我以前经常说:“如果给我到地狱去我就相信有地狱了...

你所说的话就是所修的路

你所说的话就是所修的路

弟子跟着师父进城化缘。     进城后车水马龙好不繁荣,弟子说:“师父,今天我们肯定能化到不少东西。”师父不语。弟子刚说完,有人狠狠地从店内扔出一个玻璃酒瓶,碎了一地。 师父驻足,弯腰捡拾玻璃碎片。...

海涛法师:然而我们的心要怎么调伏呢?

海涛法师:然而我们的心要怎么调伏呢?

海涛法师:然而我们的心要怎么调伏呢? 问:然而我们的心要怎么调伏呢? 答:我们的心常常是很烦乱的,而且跟随着烦恼;调伏我们的心,就是当你的贪心、瞋心、愚痴生起时,不要跟随着它去走,而是试着调伏它。...

小沙弥和方丈

小沙弥和方丈

小沙弥和方丈一个小沙弥在一个寺庙里修行。那儿香火鼎盛,前来烧香的人络绎不绝,每天晨钟暮鼓,香客川流不息。小沙弥想静下心神,潜心修身,但寺庙的应酬太多,自己虽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但谈经论道起来,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