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的故事:达天和尚传

清朝有位通理法师,字达天,是直隶(今之河北)冀州新河赵氏之子。生于康熙辛巳年间。一出生就具有圆满而庄严的身相——有着七处平满的异征、双手下垂时长度超过了膝盖关节、口中并有四十颗牙齿的具足之相。出家受了具足戒以后,曾经历过许多次的讲经弘法,对一切经论,好像是宿世以来就熟习了的,只要一过目,没有不融会贯通的,对于经文中的要旨也都能体悟得很透彻。

二十四岁那年,游化到了京师,在西山遗光寺开始宣讲华严。西山遗光寺的佛学讲堂,常是座无虚席,前往谛听开示的远近僧俗络绎不绝,没有一个人不深深景仰的。某日他阅读《清凉大疏》一书,知道五台山乃是文殊菩萨驻锡的地方,就发心前往顶礼朝拜。于是依止在万缘庵,宣讲《报恩经》。

有一天他来到了北台,正是天空明朗、和风宜人的好天气。忽然间天上起了层层的白云,并现出一道道银色的光芒,转眼间天色就昏暗了下来,连回程的路都辨认不清了。“怎么办呢?没办法回去了。”于是他只有默默祈求菩萨,指示他归程的方向。礼拜祈祷后他站了起来,却不可思议的发现自己已在万缘庵的山门之前了。于是他就很高兴地,进去对众人说:“你们可知道,是菩萨送我回来的呢!”

接着他又作了一首礼赞菩萨的偈语:“菩萨慈悲,不可思议,六十余里,顷刻而至。”

乾隆癸酉年,奉圣旨管理僧录司印务,兼为某大寺的住持。皇帝并赐以紫衣之厚礼。 庚子年秋天,圣师尼尔德尼到京城来,恭祝圣上七十嵩寿,与禅师会晤,两人欢叙一堂,畅谈佛法大意。圣师认为他的论理非常精妙入微,就供养他香帛曼花等物品。接着蒙圣上隆恩,敕封他阐教禅师的德号。寅年六月十三日那天,他对弟子们说:“我八十余年来,未曾离开过佛法。”又问弟子们:“你们且说说看,现在究竟是有佛法呢?还是没有佛法?”

众弟子们面面相视,一时都答不出来。这时禅师一面看着弟子们的表情,一面微笑着就示寂了。世寿八十二岁。

他圆寂后,注释的《法华经》、《楞严经》、《圆觉经》、《金刚经》、《盂兰盆经》等,流行于世。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每天多念诵文殊菩萨心咒,增长甚深智慧,文殊菩萨心咒:嗡 阿 若 巴 扎 纳 谛ong a ra ba zha na di)

  愿以此功德,普及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点我:

相关文章

奉佛至孝之行感动天地

奉佛至孝之行感动天地

  《六度集经》卷第五之〈四三〉  昔者菩萨厥名曰睒,常怀普慈润逮众生,悲愍群愚不覩三尊,将其二亲处于山泽。  父母年耆、两目失明,睒为悲楚、言之泣涕。夜常三兴、消息寒温,至孝之行、德香熏乾,地只...

康熙结缘普陀山

康熙结缘普陀山

  据《普陀山志》记载:中国历史上共有13位帝王、19位皇后和亲王为普陀山赐金、赐田、赐经等。正因为有了唐宋元明清五朝恩宠,普陀山才有历史上的显赫地位。本文叙述的是清圣祖康熙与普陀山观音菩萨结缘的...

放下放空,放平放心

放下放空,放平放心

  寺院里新来一位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  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  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放弃’,是‘放下...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3、和气四瑞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3、和气四瑞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帮弟子缝衣服,照顾生病的比丘,佛陀原来如此暖心

帮弟子缝衣服,照顾生病的比丘,佛陀原来如此暖心

  熟悉佛法的人都知道,佛法不提倡崇拜,也不认为依靠崇拜敬畏可以获得解脱。佛法与其说是一种宗教信仰,不如说是一种智慧的教育。而这样的教育,离不开导师的言传与身教。  佛陀成道之后,开示佛法,经年不...

大起大落之后,才知道业因果报如影随形

大起大落之后,才知道业因果报如影随形

   释迦牟尼佛在祇园精舍讲经说法时,附近住着一位大富长者,刚为二十岁的独生儿子办完婚事。可是,结婚不到七天,儿子为了给新娘摘花,爬到很高的树上,不小心摔了下来,失去了性命,全家人为此伤心哭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