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财物,十方来十方去

布施功德不会因为钱财多少而有大小高低,最重要的,还是菩萨道上绵长不绝的心力。就如透过供养与布施,持续滋长广种福田的善种子。

许多人到寺院参加过活动,或用过寺院里的斋饭,或收到朋友赠送的佛教结缘书,常会想到是不是要回馈一些所谓的「香油钱」?或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或如果想要供养三宝,应该用什么样的形式最恰当?当然也会有人好奇,这些款项会被转到哪里去?

其实随着佛教组织的系统化与现代化,大部分的佛教团体每个月都会将收支公布在发行的杂志或会讯上,或在收到居士的捐款后,奉上收据或邮寄到府。

此外,现代佛教的活动状况,与传统也有很大的变化。例如现代佛教的弘法方式多元又多样,所以非常重视教育与各种媒体的运用,包括办大学、佛学院、佛学推广课程、佛教讲座等多元教育,以及诸如出版社、电视台、学佛营、研讨会等多元媒体,而这些也都需要社会大众的护持,才能成就圆满。

共同分享资源受用佛法

因为有了信众的护持,所以佛教弘传可以多元的角度开拓,并长久发展。也因为每一分钱都由十方捐助而来,所以也都透过十方用到大众身上,亦即没有真正的持有者,只有受益者,共同分享资源,受用佛法。

因此捐献供养三宝,可说是真正自利利他的事,不但自己可以分享佛教的丰富资源修学佛法,也可以护持佛教团体、接引大众一起听闻佛法。

若就修行来说,以财力护持佛法,也就是财布施。透过布施钱财,可以帮助我们扩大心量,不会只为自己着想,也练习减少对钱财的贪执。因此在布施的同时,最好能先思维供养在佛法上的意义。

不过有心想布施,尤其想直接参与寺院道场的活动,可以直接到寺院的知客处洽询。一般而言,最常见的财力护持机会与项目有下列几种:

1.供养法师:

想要供养法师,不一定要直接将供养金交到某位特定法师手上,也可以透过知客处统一处理。或者,也可以供养该寺院里所有的常住法师。

此外,通常在皈依典礼或剃度典礼后,也会有统一供养的机会,信众也可以在当时供养。供养的礼节是,先向法师顶礼,双膝跪地,将供养金持至眉心高度,行此问讯礼后,再面呈法师。若法师说免礼,则不须要顶礼,问讯即可。

2.打斋:

在寺院举办法会,或其它像佛七、禅七与学佛营等共修活动时,常可看到写着「打斋」的字条。意思是大众可以借着修行活动期间,透过捐款赞助活动所需饮食,与大众结善缘。这项目是源自古代僧人将沿门托钵,称做打斋饭,后来佛教在举办活动时,便将出钱请大家用餐的款项,简称为打斋。

在修行活动外,也有人在生日或其它庆祝活动时,将庆祝宴改为打斋,或因特定事件为感恩三宝加被,而供僧打斋。

3.点灯:

一般人到寺院点光明灯,多是为自己或为亲友消灾祈福,希望在佛菩萨的保佑下,能平安顺利。至于点灯原本的用意,可能就不太清楚了。

点灯原本是用来供佛,此外,因为灯火不分日夜长燃,所以又称为常明灯或无尽灯。在点灯供佛时,除请佛加持外,也要点亮自己的心灯,学习佛如何以大智能,如明灯般破除内心无始劫以来的无明闇沉。

4.助印:

许多人接触佛教的因缘,是因为得到结缘书,而开始与佛教结缘,进而转变自己对生命的态度与看法。因此,也希望透过助印结缘书来与更多人分享法喜的滋味。

因为助印能助人学佛,具有广大的功德,所以也有人助印的动机,主要是想为自己或往生者累积功德。不过,这样虽有功德,但如果只是接引别人读佛书学佛,自己却入宝山而空手回,也是一件可惜的事。

不过由于现代佛教文化事业相当蓬勃,也都有专业的文化事业在运作,因此,在传统的经书助印之外,也可以赞助相关的佛教出版文化事业,协助出版较容易接引现代人学佛,以及容易阅读的现代佛书。让佛书除在道场、素食餐厅有限流通外,更能出现在书店、图书馆,让没有学佛的人也能透过这些便利普及的管道,阅读到佛法的好处。

5.参加劝募会员:

为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佛教,近年来佛教主动走入人群,透过有系统的劝募系统,让社会大众有更多机会了解与护持佛教。毕竟从佛陀时代开始,为方便接引教化,便以托钵方式向没有机会接触佛法的大众募化,所以透过劝募弘法,也是现代化佛教与大众广结佛缘的方式之一。

不过,无论是传统的化缘或现代的劝募,不变的是与大众分享佛法的用心。在劝募中,不但让别人有布施的功德,也在点点滴滴的交流中,让人有接触佛教讯息的机会,进而能修学佛法。

而就护持者来说,虽然每个月可能只是五十元、一百元看似不多的款项,但是长远的护持心,却非常难能可贵。彷佛一点点的善念,就这样被启蒙、茁壮。

6.专款专用:

早年佛教化缘募款,主要是为了兴建寺院。但随着现代佛教活动领域的宽广,募款所护持的弘法活动,项目也增加许多。例如在传统的建寺外,举凡办大学、设立电视台,或大型赈灾等,都需要大众支持。而这些款项,大多以专款专用的方式有系统的处理,并将劝募讯息透过传媒告知社会。

虽然捐款的方式如此多样,但若只是想表达一份心意,却不清楚要如何分配,其实就直接交由知客处协助处理,也同样能传达护持三宝、愿法久住的愿力。此外,布施功德也不会因为钱财多少而分大小高低,最重要的,还是菩萨道上绵长不绝的心力。就如透过供养与布施,持续滋长广种福田的善种子。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秋之叹——命若积木 生若游戏

秋之叹——命若积木 生若游戏

秋雨萧萧。在这深秋的夜,“嘤嘤”的雨把冬天的冷过早地呼唤出来。寒意从脚心冉冉升起,或者是信心已经动摇吧,赶快加块毛巾被。曾几何时,自己对冷热这么地敏感了?心都是这样的团在了一起。秋雨以后的日子慢慢拉...

宣化上人:在梦里犯错也要忏悔吗?

宣化上人:在梦里犯错也要忏悔吗?

金刚棒喝─宣公上人答问录901.信众:我上次在金山寺求菩萨医我的病,现在病好了,我印了三百本白衣大士神咒来结缘,也准备纸钱来烧。佛教不烧纸钱,也不念白衣大士神咒。(于是他又带回去了。)902.弟子:...

华梵法师:《华严五教止观讲义》释“法有我无门”之二

华梵法师:《华严五教止观讲义》释“法有我无门”之二

《讲义》释“法有我无门”之二释华梵 著(续释:第一、法有我无门)【然十八界中各有三种,谓内界、外界、中界。又就三种中各分为二:一者病三,二者药三。言病三者:一、内执六根总相,为我者是也;二、外执六尘...

佛教故事:护生故事:青蛙报恩

佛教故事:护生故事:青蛙报恩

青蛙报恩二00二年七月二十五日,家住长春市的邵洁乘公共汽车来到吉林省辉南县蛟河口兴隆乡的舅舅家给姥姥过生日。生日宴会结束时已快到中午十二点。邵洁见外面阳光明媚,景色宜人,於是她决定到村边转转,饱览一...

星云法师:佛教对自杀和道德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对自杀和道德的看法

中国人说:“好死不如歹活”,但是有些人觉得自己活得没有意思,所以想要自我了断。他认为这么做又不会伤害到别人,和他人有什么关系,哪有什么道德不道德的问题呢? 其实,在佛教看来,自杀仍然是杀生,是不道德...

天天佛号不离口,却不知道自己在骗自己

天天佛号不离口,却不知道自己在骗自己

我爸住院了。由于要照顾爸爸,最近经常往返于医院病房,也就自然结识了同病房的病友苏大叔及其妻子郝大姐。看得出,郝大姐自己的身体也并不好,年龄不算老却步履蹒跚,脸色铁青的。这天下午,大家都清闲。我爸该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