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语:怨天尤人,这个很可怕!

(一)

1

印祖教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深信因果。真正深信因果的人,安于自己的现实状况,他生活过得很自在,很快乐。

2

不相信因果的人,逆境现前,受果报受得不甘心不情愿,他在这里头怨天尤人,天天在造罪业,这个很可怕!

3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要知道这前世的因,你看看现在受的就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想想来世什么样的果报,现在造的因就是。

4

我来世有什么样的果报,我这一生的思想、言行、造作都是因。如果我的因善,那来生的果报就殊胜;如果我的心行都不善,那来生就到三途去受苦报!

(二)

1

世尊这两句话,可以让我们,小看个人,大看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世界。你看看现在这个世界,这果,你就晓得前世造什么样的因;再看看现在社会大家造的因,你就晓得这个社会将来会有什么果报。

2

历史是一面镜子,这决定不是假的!所以看看现在这些人,他想的是什么,他做的是什么,我们就晓得这个社会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3

大家如果都向善,都讲求仁义道德,将来这个社会的前途就非常光明;如果每一个人都搞贪瞋痴,都损人利己,那将来这个社会可怕!

4

所谓“因果通三世”,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个一定要知道。

(三)

1

佛法里面讲,果报有三种:现报(这一生就受果报)、生报(生报是指来生)、后报(后报是第三世以后,一直到无量劫)。

2

现报就是这一生造的,这一生果报现前——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善,你这一生当中挫折凶祸,事事不如意;你心善、念善、行善,你在现实生活当中,身心安稳,幸福快乐,纵然遇到灾难,你都能化解。

3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懂得这个道理,你这一生当中,无论受到什么样的苦难,都会心甘情愿接受,不怨天、不尤人,为什么?知道这是自作自受——前世没修好,你应该受。

4

为什么不能怨天尤人?怨天尤人,你就又造罪业,来生恐怕还不如这一生,那就大错特错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我们真正能够为众生的时候,才能得到解脱;我们真正能够饶益众生的时候,才能得到自在。没有自私自利,没有要求、不求回报地去关心照顾他人,就是饶益众生。

 

    饶益众生才能得到解脱,但是一定要从家人做起。没有要求、不要回报地去关心他们、照顾他们,为他们付出,这就是修行。家人和周围的人是与你最有缘分的众生,是最需要你的众生,一定要从他们做起,然后再慢慢扩大范围。从父母、儿女,再慢慢扩大到亲朋好友,扩大到邻里同事,扩大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最后扩大到所有的众生,需要这样的过程,不是一下子要做到。

  

    先把家里内部的关系搞好。连最有缘分、最了解你的众生都没有度化,想去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是不可能的。第一个事情没有做好,第二个事情能做好吗?

 

    寂天菩萨的《入行论》中也讲了,发心的时候要慢慢扩大范围,尤其是实际做的时候更要按次第。从自己身边有缘的众生做起,无缘的众生你想帮也帮不了,想度也度不了。“我对外人挺好,但是我对家人不行。我对其他人有慈悲心,但是对家人始终发不出来慈悲心。”这就说明了你就是没有慈悲心!那些外人不经常接触你,不太了解你,也不是特别需要你,所以没有什么矛盾和冲突。家人不一样,天天接触,互相太了解了,太熟悉了,你那么自私,互相很难相处。其实你跟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才是你真正的心态,真正的面目!对外人乐乐呵呵的,挺祥和的,这都是装的,时间长了也不行。

 

    所以从家人做起,好好地过日子,这就是修行!你周围的人,你的家人,这些都是众生,你一边伤害他们,让他们起烦恼,一边供佛拜佛,佛菩萨能高兴吗?不可能的!没有条件地、不求回报地去关心他们、照顾他们、为他们付出,他们不可能不感动,一定会对你五体投地,一定会跟随你,跟你学,跟你修,这不就度化了么!你表法没有表好,他知道你学佛学成这样,连人都做不好,还能被你感化吗?还能跟随你吗?不可能的!

 

    你要转变自己。你自己转变了,所有的都会转变。有些人学佛修行以后真转变了,所以周围的人也转变了,命运也转变了。身体健康了,家庭和睦了,工作顺利了,一切吉祥了。你完全发清净心为他人好,完全是饶益他人的,不自私,不自利,他人自然而然就会跟随你。清净心有这个力量。

把菩提心从家庭扩大到法界

    我们真正能够为众生的时候,才能得到解脱;我们真正能够饶益众生的时候,才能得到自在。没有自私自利,没有要求、不求回报地去关心照顾他人,就是饶益众生。  ...

「素食主义」的汽车,你要来一辆吗?

「素食主义」的汽车,你要来一辆吗?

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新材料开始进入汽车制造业,甚至是食物~许多人在购买一辆新车时,都会考虑很多因素:外形、内饰、动力、操控等等。但相信看完这篇文章过后,你就会明白,从今往后选择哪辆车,你还需要考虑的...

星云法师:如何与人相处

星云法师:如何与人相处

人与人相处之道,看起来很难,但下列四点意见只要你做到以后,必能受益无穷: 一、你好我坏。 二、你对我错。 三、你大我小。 四、你有我无。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都不喜欢你好我坏,而喜欢我好你坏。但如果我...

陈兵:大乘根本加行论

陈兵:大乘根本加行论

陈兵:大乘根本加行论 加行,又译方便,或称前方便、方便道、前行、道前基础,指正式修行之前的必要准备。就象行军之前的备办粮草,出车之前的加油打气,正式修道之前所修的一切行,都可叫做加行。佛教各种修行道...

佛陀是如何严厉的教诫他的儿子罗侯罗

佛陀是如何严厉的教诫他的儿子罗侯罗

这一天佛陀走到罗侯罗住的温泉林来,那种威严的样子,让罗侯罗感到很意外,他整衣恭敬迎接,等佛陀坐下来的时候,他就拿水给佛陀洗足。佛陀一句话也不说,等到洗足以后,才指着洗足的盆对罗侯罗说道:‘罗侯罗!这...

星云法师:正与邪

星云法师:正与邪

传说,曾子的母亲去逝的时候,因为家贫,找不到一条布可以把母亲从头到脚完全覆盖起来;于是有人建议,把布斜过来,不就可以遮盖全身了吗?曾子说:“不行,宁可正而不足,不可斜而有余!” 斜,就是不正;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