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语:佛陀教学境界之广大,不可思议

1 中国古人常讲“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儒家只讲一世,佛法讲三世。佛教不但讲这个世间、出世间,所有的学术是应有尽有,而且还讲过去世、未来世。为什么佛讲过去、讲未来?他有这个能力,他不迷于过去,也不迷于未来,真正是全知全能。

2 佛教学的内容,有过去世,有未来世,过去还有过去,未来还有未来,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然后我们才能体会佛陀教学境界之广大,不可思议!

3 大圣人示现在这个世间,多半都是从事于社会义务教育工作。你要想他为什么取这个行业?他为什么不搞别的行业?这个行业收的效果丰盛、快速、稳当。

4 何以说呢?这个行业“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个社会上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的都会欢喜接受。为什么?你跟他没有冲突,你对他只有利而没有害,所以他欢喜接受。

5 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纷争,谚语里头有所谓“同行相嫉”,它有嫉妒障碍,唯独教学这一行没有嫉妒障碍。

6 但是从事实上来说,教学这一行也有嫉妒障碍。谁?还是同行。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同行里面修学不到家,他的烦恼习气没有断。什么烦恼习气?贪嗔痴慢。只要贪嗔痴慢没有断,他就有嫉妒。

7 譬如教学,你教得比他好,他心里就很难过;你的学校比他大,你的学生比他多,他心里就很难过,他就得想方法来障碍,这是肯定的,所以我说修行不到家,功夫不到家。

8 什么人没有嫉妒障碍?阿罗汉。给诸位说,阿罗汉以上,贪嗔痴慢断了,就没有嫉妒障碍。所以阿弥陀佛在西方建立极乐世界,十方诸佛嫉不嫉妒他、障不障碍他?没有!你看释迦牟尼佛就晓得,释迦牟尼佛不但不嫉妒障碍,反而劝自己的学生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放生可以找别人代替吗?

海涛法师:放生可以找别人代替吗?

海涛法师:放生可以找别人代替吗? 放生可以找别人代替吗?答:当然可以,最主要是能够救生命,自己没办法参加,有些人出钱、有些人出力帮你做,但是如果你能来参加,有跟众生结法缘的机会,更有参与共同放生的功...

少吃肉 心血管疾病机率低20%

少吃肉 心血管疾病机率低20%

素食、荤食各有支持者,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但以现代人营养过剩,却又缺乏适当运动的情况,素食比率较高对于身体健康大有帮助。据报导,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分析了45万名欧洲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后发...

想要选到好的阳宅家居 简单入手几点即可 赶紧收藏

想要选到好的阳宅家居 简单入手几点即可 赶紧收藏

在很多的环境风水布局里,要注意许多的事项。比如说阳宅家居风水的问题,要知道,一个好的家居环境,要给人以舒适感,而不是不好的感受。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好的阳宅家居风水选址的方法吧!先跟大家了解一下什...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苏卡的故事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苏卡的故事

苏卡的故事佛陀时期,有一位名字叫做苏卡的七岁小沙弥。有一天,他随着舍利弗拖钵路上看到农夫正在引水灌溉,他问舍利弗:尊者!水可以被引导到任何地方吗?舍利弗说:只要懂得技巧就一定可以的。接着,制作弓箭的...

祈求“生活安隐富贵且不离菩提者”应常至心称念“药师七佛”名号

祈求“生活安隐富贵且不离菩提者”应常至心称念“药师七佛”名号

祈求“生活安隐富贵 且不离菩提者”应常至心称念 “药师七佛”名号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1、善名稱吉祥王如來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少乏衣食瓔珞臥具財貨珍寶香花伎樂。若能至心稱我名者。...

跟大家讲持咒的问题。如果你入佛门不久,内心不够纯化,障碍还特别多,心态上还有不平衡,跟各位讲,你先去念佛经,而不是去持咒。


如果人格不健全,心态不平,你持咒修,就容易修出魔障。许多人修行,就要找个最厉害最高的法,找佛经也要要找最厉害的经,经中之王自然是《华严经》。


咒语最厉害的,自然是楞严咒。对不对。但你现在基础都不牢固,生活出障碍,身心都出问题,种种恶业都在,你去修最高的密咒,一定会有问题。

有些人一看到功德大,就去修。打比方,太阳的能量比木柴大,而且你不知要大多少倍,但如果你现在肚子很饿,要煮饭,我看你需要的是一堆木柴。


你懂得这个意思吗?就像你遇到障碍,为什么不是求观音,就是求地藏,他们两个就相当于木柴的功用。所以诸位,不要被功德迷惑。

而且佛经中讲到的功德,乃至咒语中的功德,多少倍,满足什么愿望等。跟各位讲,凡夫根本看不懂的。这些功德,是佛给初地以上菩萨讲的。不是给你凡夫讲的。对不对。

像大悲咒,佛在《大悲陀罗尼经》讲,观音菩萨讲完了大悲咒以后,有人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有的证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乃至十地。剩下的无量众生,都发菩提心。

大家去看,同样观音菩萨讲大悲咒,大家一起听,有的证罗汉果位,有的证菩萨果位,更多的是发菩提心。为什么会不同?对不对。


你听了大悲咒,得了什么果。我没有得什么果。所以你不要被功德所迷惑,你达不到那个心量,身心健康,你是获取不了咒语的功德。

不是说咒语不好,咒语的好处是用在起用上。古代有个禅师,他修大悲咒,要建庙时,盖一片瓦,就念一遍大悲咒。


后来他的庙宇风吹不倒。还有莲池大师,当地干旱,他就念大悲咒为老百姓求雨,真的求到了,当地人就称呼他为云栖古佛。

心态不平,长期持咒会出魔障

跟大家讲持咒的问题。如果你入佛门不久,内心不够纯化,障碍还特别多,心态上还有不平衡,跟各位讲,你先去念佛经,而不是去持咒。如果人格不健全,心态不平,你持咒修,就容易修出魔障。许多人修行,就要找个最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