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法度二王出家缘

佛说法度二王出家缘

佛陀时代,有两位国王彼此不和,经常发动军队,互相袭击,危害百姓甚深。当时,波斯匿王看到这两位国王常为瞋心所绊,处于生死流转之中,不可自拔,心生悲悯,于是向佛陀请教,希望能化解这两人的怨恨,不再互相伤害。佛陀听了,即答应波斯匿王的请求。

这一天,佛陀知道两国正召集军队,准备交战,于是特意带领弟子们前往波罗奈国,于鹿野苑中为众比丘开示法要。开战后,忽有一国兵力不敌,心生怯弱,于是撤退至佛陀所在的地方。他们至诚顶礼佛陀,佛陀即为他们开示生死无常的道理。国王听了之后有所领悟,心开意解,便决定在佛陀座下出家修行。出家后,由于日夜不断地精进用功,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

另一位国王得知这个消息后,知道心中大患已经去除,甚是欢喜,于是也前往精舍,顶礼佛陀,听经闻法。由于佛陀说法圆融,辩才无碍,使得国王法喜充满,准备了许多美味佳肴供养佛陀及众比丘;并且在佛前发广大誓愿,希望以此供养功德,回向于未来世,令一切众生都能安隐,有所依归,进而解脱,趣入涅盘。

佛陀听了,微笑允诺,并于口中散发五色光芒,光芒绕佛三匝后还入佛顶。阿难见此殊胜景象,即向前请示:「世尊,诸佛如来威仪庄重,无因缘则不破颜微笑,今日世尊以何因缘微笑?希望世尊慈悲开示。」佛陀告诉阿难:「盘遮耶王今日供佛功德,不仅不会堕入恶道,还能常享天上人中的诸多快乐,并于三大阿僧祇劫后成佛,名为『无胜』,广度众生,不可限量。我因此而感到欢喜啊!」众比丘听闻开示后,依循佛陀教法精进修行,无有疲厌。

典故摘自:《撰集百缘经?卷一》

省思

佛经云:「值佛世难」,三宝住世,普度众生,如同佛陀住世一般。因此贫穷之人,若能恭敬供养三宝,人生如黑暗转为光明;富贵之人,若能供养三宝,就是光明再添光明,富贵再增富贵。所以,要把握供养三宝的因缘,为自己种下良善的福德之因,待因缘成熟,必能获得不可思议的福德之果,进而解脱自在。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国庆假期避尘嚣,调养身心入古刹

国庆假期避尘嚣,调养身心入古刹

众山环抱之中,清幽古刹遗世独立。2019 年 10 月 2 日,我与同修们 20 人来到了这里,一座始建于乾隆年间的禅寺,我们将在这里度过为期 4 天 5 夜的寺院生活。主办方强调这是一次“封闭式的...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本来面目(图文)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本来面目(图文)

香严智闲禅师是百丈禅师的弟子,饱学经论,后来参学师兄灵佑禅师,一天灵佑对他说:听说你一向博学多闻,现在我问你──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智闲禅师一时语塞,回到住处,翻遍了书本,也找不到答案,...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在家菩萨戒篇之二十八轻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在家菩萨戒篇之二十八轻

佛教基础学 在家菩萨戒篇之二十八轻释照光法师第四 优婆塞菩萨戒篇一 释题目[优婆塞菩萨戒][优婆塞]指在家之男性佛教徒。又有音译为乌婆塞、伊蒲塞、伊婆塞、乌波索迦、邬波索迦,或作优波娑迦、优婆娑柯等...

星云法师:要拿起的是道理,要放下的是;执念

星云法师:要拿起的是道理,要放下的是;执念

赵州禅师是一位非常睿智的法王,人称“赵州古佛”。凡有所问,他经常不从正面回答,总会要学者从另外一个角度去体会。有一次,一位信徒前来拜访,因为没有准备礼品,所以非常歉意地说:“我空手而来!”赵州禅师望...

魏道儒-从《华严十玄门》解析佛学中国化

魏道儒-从《华严十玄门》解析佛学中国化

魏道儒:从《华严十玄门》解析佛学中国化从《华严十玄门》解析佛学中国化 一、引言 佛教中国化涉及到佛教在许多方面的变革,包括僧团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僧侣的生活方式、修行方式和传教方式,教义理论和信仰模式...

宣化上人:不可以在庙里做生意,要把因果认清楚了,不要错因果

宣化上人:不可以在庙里做生意,要把因果认清楚了,不要错因果

布施是修福的一个法门,我们看一看世界上,为什么有穷的人?为什么有富的人?那个穷的人,就是舍不得的那个人;那个富的人,就是舍得的那个人。所谓“要舍才能得,你不舍就不得。”因为这个,我们人要把因果认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