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杀降种大祸

李广杀降种大祸

李广是汉代的武将,善于射箭,颇有才气,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都获得大胜,所以匈奴都很畏惧他,不敢再来侵犯,一时武功赫赫,有飞将军的称号。汉文帝时,因为讨伐匈奴有功,

封散骑常侍,武帝时,任北平太守。可是李广的部属士卒,先后封侯的很多,他们的地位反而比李广高起来,李广仅是做一个北京太守,始终没有封侯。有一天,

李广向一位善于面相的王朔请教说:‘你看我的相,是不是不应当封侯?我命该如此吧?’王朔说:‘将军自己想一想,有没有对不起良心的遗恨事呢?’李广说:‘我曾经诱骗降羌八百余人,

结果把他们全部杀了,至今还觉得对不起良心,引为莫大的恨事。’王朔说:‘祸莫大乎杀已降,将军种了杀降的恶因,所以不能封侯。’后来李广行军迷失了道路,自刎而死。

李广的孙儿李陵,因为向匈奴投降,他的母亲及妻子也被杀(取材自李广传)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受了不净食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受了不净食

受了不净食舍利弗在佛陀的弟子中是首座的弟子,大智大慧,神力超群,但他对于佛陀,却是信受奉行,对佛陀的教示,从来没有违抗过。佛陀在弟子中最信任的就是舍利弗,佛陀成道后第一次回祖国迦毘罗卫城的时候,罗侯...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5)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5)

即尝与味,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初二句明因缘即假,后二句明因缘即中。以味尘及舌之尝性,相妄性真,本如来藏,藏性随缘不变,故非因缘;不变随缘,故非自然。众生不知,二尘即藏性,故为味尘所缚;若悟...

惟海法师:共不共与佛教禅法特色的关系

惟海法师:共不共与佛教禅法特色的关系

昨天的知识内容是关于禅法的基本类型,最有价值的是区别了静息型的禅修与念力型的禅修,区别了制感型的禅修与觉观型的禅修。制感型的禅修与觉观型的禅修二者比较,佛教似乎更重视觉观,但我们讲,两者如阴阳,要结...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参加吃拜拜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参加吃拜拜

参加吃拜拜记得民国三十七年,笔者从大陆初来台湾,服务的地点是高雄。因与本省同胞很有缘份,认识了不少乡下人。农历的七月大拜拜快到了,接二连三的,有好几个村庄上的农友们,都来请我吃拜拜。当时尚不十分了解...

学佛修行是为了生脱死,如何了生脱死?

学佛修行是为了生脱死,如何了生脱死?

如何了生脱死?——本文摘录自《我不愿堕地狱》学佛修行是為了生脱死,如何了生脱死?如何成就呢?这分三个部份:第一部份是了义,第二部份是修行,第三部份是修法。了义即是对三藏密典的法义,熟了贯通。修行和修...

天衣义怀禅师悟道因缘

天衣义怀禅师悟道因缘

天衣义怀禅师悟道因缘越州(今浙江绍兴)天衣义怀禅师,雪窦重显禅师之法嗣,俗姓陈,永嘉乐清人。其家族世代以渔为业。儿时,常随父到江上捕鱼,义怀禅师坐在船尾。父亲每捞一条鱼,就让义怀禅师用绳子穿上。义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