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徒劳行--十三:若常沉掉,修禅定徒劳也

禅定谓何?于此不重复啰嗦,行人习定修禅做功课,是必为之修行之一大事。

于此事中,昏沉、掉举既非正念,亦非为正念所缘之境,乃是惑业,故谓其为之妄。此二妄,是禅定即做功课中的大敌,离此二敌,则得定甚易矣!

行人于功课之时,若陷入昏沉中,则正念无得,一缘境中无有所缘,至若会觉得眼帘沉重,昏昏欲睡等等,是为落入昏沉之兆,将至睡眠魔到也。

若行人于功课中,正念不易存,而心时时易受贪着之境所惑,随其境而动,心识易迁流,则是为落入掉举之粗相。此多表现在行人住缘的三四住上;

掉举的细相主要表现在住缘的五六住上,五住六住中,行人可安住所缘,但亦有思维外境之事。所缘境不易失,但也会有下堕的可能。

而因为细掉极其微末,往往不易为行人所察知,所以也会由于产生大意麻痹,而离失所缘,退其住缘。因此,于此二住中,更要提起正知力警觉审慎,守持正念。

昏沉、掉举二妄,由其阻挠行人修行得定,故而是为行者了道的大敌。而解决此二妄,需行人时时生之出离心,无常心,思维三恶道之堕落苦;观想菩提心的功德及三业相应等等,则自然可以除此二障。

行人若欲详察此二妄之过、及正确修禅做课,须以余所开示之《成道必修定观法》而为参照依凭,方可无忧而起修。累赘之词于此不多述也!

声明:这是阿王诺布帕母《子必依论》里面的一段,为了避免断章取义,如果要学习完整义理,请看完整经书。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38、源断流枯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38、源断流枯

38、源断流枯人往上爬,水往下流这是物各有其性。人不往上爬那是没有志气的人,水不往下流除非是有物把它堵起来,这是很浅显的道理,有人不知道这个原理,不依法启发人的志气,而只希望他成功,水不堵起来,而欲...

佛祖都不肯保佑的工作

佛祖都不肯保佑的工作

故事是关于崇奉的故事,它来自《大肃静论经》。以前有个村庄,生活着两个信佛的兄弟,他们依靠着栽种家里的田地过生活,兄弟俩都算不上充裕,生活只属于中等水平。兄弟俩一向想改良自己的生活现状,所以两人有空的...

超度婴灵,女孩子流产孩子变婴灵后作恶多端

超度婴灵,女孩子流产孩子变婴灵后作恶多端

不管是什么原因,你堕过胎吗?你会由于欲望乱情吗?你有没有感觉自己婚姻不幸,有没有觉得身体不好,自己身边的人运势也不好,这些,都是堕胎的后果。堕胎后的男人和女性呈现什么状态,代表婴灵在索报呢?男人财运...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如是我闻”的由来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如是我闻”的由来

伟大的佛陀,应身的年龄到了八十岁的时候,带着阿难行化到遮婆罗塔的地方,许多比丘都来聚会在这里,佛陀就对大家说道:诸比丘!今天在这里和你们相遇很好。我自从成道证得正觉以来,爱护比丘及一切弟子,教化大众...

《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3信有六信

《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3信有六信

信有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1)信自《要解》说:“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

过去、现在、未来心不可得又如何保持正见呢?

过去、现在、未来心不可得又如何保持正见呢?

过去、现在、未来心不可得又如何保持正见呢? 问:《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心刹那刹那在生灭,那我们的心又如何保持正知正见呢? 明证法师答:也就是三心不可得,过去、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