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如来佛,唐僧还有一个更亲近的师父,连佛祖都要念他的称号

除了如来佛,唐僧还有一个更亲近的师父,连佛祖都要念他的称号

《西游记》中,西天取经队伍中,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是一只集日月精华、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石猴;猪八戒原来是天宫的天蓬元帅、因为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错投猪胎;沙和尚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为打碎琉璃盏被贬出天界、在流沙河兴风作浪;而那么取经队伍的灵魂——师父唐僧有怎样的出身呢?

唐僧是《西游记》虚构的人物,和历史上真实原型玄奘有很大不同,小说中的唐僧是金蝉子转世,是如来佛祖座下第二个徒弟,如来佛虽然名义上是唐僧的师父,但两人之间并没有一般师徒之间的亲近,更像是严肃的上下级关系。在小说中,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他是一个遗腹子,父亲被杀、母亲被辱,一生下来就被母亲放到一块木板上,顺江漂流,正好飘到了金山寺的门前,被金山寺的长老法明和尚收养,取名为江流儿,然后托人抚养。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唐僧一天天长大,18岁时,法明将他接回来剃发为僧,在一次讲经参禅时,有一个花和尚骂唐僧:“你这业畜,姓名也不知,父母也不识,还在此捣什么鬼!”唐僧听后心情瞬间跌倒了谷底,于是无依无靠的他只好找师父法明和尚哭诉,于是师父将其身世告诉了唐僧,之后指点唐僧杀了仇人、报了仇,和母亲团聚。

唐僧从小无依无靠,多亏了师父法明和尚自己才没被江水淹死、得以长大成人,报仇雪恨、和家人团聚,在他眼中最亲的师父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如来,而是陪伴自己长大的法明和尚。那么法明和尚究竟是什么身份?为什么那么巧他正好捡到了在江中漂流的小唐僧,而且还知道唐僧的前世和今生呢?

法明和尚并不是普普通通的老和尚,他其实是接引佛祖,在《西游记》原著第98回中,唐僧要过凌云渡,接引佛祖驾着一个没有底的小船,一向胆小的唐僧看到船没有底,不敢上去,接引佛祖笑着告诉他不要害怕。

那么接引佛祖是何方神圣,他就是阿弥陀佛,在西天排名第九,所有佛门中人都要念他的佛号,连如来佛也不例外。

接引佛祖,顾名思义,既需要接,又需要引,在《西游记》中,小唐僧在江水中漂流,接引佛祖化作法明和尚将他捡起抚养长大,之后唐僧遇到难题时,接引佛祖再次出现帮助、引导他渡过难关。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42、估客驼尸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42、估客驼尸

42、估客驼尸世间万事有缓急轻重之别,遇到灾难危急之时应取重舍轻,做紧急之事,而非目前所急的事情可以慢慢的来进行,才是聪明的人。可是世间竟有缓急颠倒,舍重就轻,岂不是愚迷众生么?从前有一个经商的人,...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七节 我战胜了一切欲望、激情和懒惰,所以我的生活轻松得如同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七节 我战胜了一切欲望、激情和懒惰,所以我的生活轻松得如同

第七节 我战胜了一切欲望、激情和懒惰,所以我的生活轻松得如同绒丝。/未来佛尼连禅河的水静静地流淌在沙石构成的溪流中。葱郁、挺拔的树木密密麻麻地排列于河的两岸。从树上向北望去,就可以看到王舍城中的盘陀...

每天吃豆三钱何需服药连年

每天吃豆三钱何需服药连年

民间有“每天吃豆三钱,何需服药连年”的谚语,意思是说如果人们每天都吃点豆类食品,不仅能够远离疾病的困扰,还可辅助治疗一些疾病。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各种豆的特点,以便根据各自的身体状况药食两用。鹰嘴豆:...

佛教故事:滴水藏海:水别再来了

佛教故事:滴水藏海:水别再来了

愚痴从前有个人,赶了很远的路,又累又渴,正好看见一个木桶中有清亮净洁的流水,便俯身大喝特喝。等到他喝够了,便拱手对木桶说:「我已经喝够了,水不要再来了。」虽然他说了这一番话,水当然还是照流如故。这人...

妙祥法师开示问答:供的水果不能洗吗?

妙祥法师开示问答:供的水果不能洗吗?

妙祥法师开示问答:供的水果不能洗吗?必须得洗,你不能带着细菌、埋汰的东西供佛。洗水果,不是佛所吃的水果,怕埋汰。佛早就成佛了,他也不存在吃不吃的问题。关键是你不洗,没有恭敬心。洗水果是洗掉我们心里的...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钓竿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钓竿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