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赞法师: 《妙法莲华经》之《妙音菩萨品》续

智泉法师讲经系列(之一)续

《妙法莲华经》之

《妙音菩萨品》续

2009年九月二十三日

妙音菩萨回到了净华宿王智佛所,白佛言,世尊,我到娑婆世界,饶益众生,见释迦牟尼佛,及见多宝佛塔,礼拜、供养,又见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及见药王菩萨、得勤精进力菩萨、勇施菩萨等。他走的时候要请假,回来的时候也得去汇报一下,他就给净华宿王智佛汇报了:我去娑婆世界,饶益众生,也见了释迦牟尼佛,见了多宝佛,对他们礼拜供养了,还见了文殊菩萨、药王菩萨、勤精进力菩萨、勇施菩萨等,亦令是八万四千菩萨,得现一切色身三昧,我这种变现一切色身形象的能力,跟着去的八万四千菩萨也证得了。也怪,这八万四千菩萨整天跟在身边都没有得此智慧三昧,去娑婆世界走了一趟就得了。这说明有时候环境变了一下,到了那种情况下,受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和诸位菩萨功德的加持和触动,策发了他们更深的善根慧力和大愿,从而当场证到了现一切色身三昧。说是妙音菩萨来往品时,四万二千天子,得无生法忍,华德菩萨,得法华三昧。在说《妙音菩萨品》时,四万二千天子,天子就是天人,听法的天人肯定有善根功德,但是没到菩萨的层次,法会的加持使他们得无生法忍,就是证到了一地菩萨的智慧境界,从此成为了圣位菩萨。而华德菩萨得法华三昧,法华三昧是什么?就是不住相而行一切善法的大菩萨境界。

这就是第二十四品《妙音菩萨品》,妙音菩萨从净华宿王智佛这里离开,到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法华会上走了一趟,使得那么多的众生受了益。实际上这样的法会对于佛来说,对于这些菩萨摩诃萨来说有和没有一样,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可是他们这么走一趟,说说话,表表法,关键是让周围没达到这个水平的人获得了好处,让很多菩萨又百尺竿头进了一步,让那么多的天人证得了无生法忍,成为了圣人,包括经过的路中间,很多佛国里面的众生也得到了巨大的受益。通过有这个过程,即是对《法华经》的一个肯定,表面上看是在赞叹妙音菩萨,实际上整个过程是围绕着法华法会在展开的。同时佛与菩萨们互相支持,互相赞叹,也是在赞叹法华盛会。我们也懂得了妙音菩萨之所以能过来,是因为他本身也在历生历劫地弘扬《妙法莲华经》的根本成佛法门,在不断度脱很多人成佛。说他在各种地方现一切色身的神通三昧只是个陪衬,他现一切身靠近众生,到最后是为了弘扬《妙法莲华经》,令众生能够最后成佛。

《妙音菩萨品》也叫《妙音菩萨来往品》,一来一往,就这么一来一往,让我们更重视《妙法莲华经》了。同时,也知道这些佛菩萨所展现的很奇妙的功德瑞相是修来的。我们在赞叹的同时也知道福气是修来的,所以要进一步关心、研究是怎么逐渐地修来的。还以妙音菩萨为例,先从基础的善法做起,行布施,再到真正悟道以后行法布施,法供养,不是像我们把经摆到那,就以为在法供养了。出资印点经书是对法有一种尊重,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供养。真正意义上的法供养是如法修行,不离菩提,广布众施,难舍能舍,难忍能忍,这是行法供养。法是有内涵的,不是简单地念念经就叫法供养,而是严格地按照法去想去做才叫法供养。一些学佛人的品德甚至连社会上没学佛的人都不如。很多社会上没学佛的人起码都有作人的良知,人的品德和责任感,看见谁有问题了、不好了,会伸出手帮一帮、扶一扶。今天有什么事做得对不起社会或别人了,晚上觉都睡不着。可是一些学佛人都不这样了,很可悲的一种现象。可能是因为这些人把念念经误认为,人世间正义的事都让自己给做完了,其它的好事太初级,太小菜了,念经抱住佛腿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为所欲为,佛他老人家也不会见怪。可见,一些人入佛门不是因为本来有多么高尚多么智慧才入进来的,只是为了保佑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才入的佛门,而后更主要的是没有继续深入经藏,更没有实修实证,只是把阿弥陀佛当老爸在心里供着。这是没有什么值得夸赞的,真正的学佛人能根据法去思去想去做,这才值得夸赞,才会超出社会上的善人。如果很多好事看见了就是不做,还推卸责任,连一点人的品德都没有,这就连社会上的善人都不如了。

法里面教了那么多的修法,以布施为基础,都是需要身体力行的,不能只是说共生极乐,同登彼岸,皆成佛道,每天当成回向文念念,忘了念还得补一下。如果生活当中连人与人互相的关心帮助都做不到,功德从何而起。整天只问该看什么经,该念什么经,而不去规范自己,那就纯属形式化了。看经没有入进去,心发不起来,行为做不出来,功德怎么生起来呢?当然我们说看总比不看要好,但是如果灵知麻木了,不该做的也开始做了,不敢干的又敢干了,行为上反而放得更开了,这样的反差下来,真不知是功大还是过大。最可怕的就是白菜把心都烂了啊,那就没得救了!所以刚皈依的人前二三年还有纯真的热情,过了三年以后就没热情了,只是保留一点形式上的仪规,知道顶礼手该怎么放,上香该怎么插,佛经该怎么念,哪个字该怎么读,这些是知道了,但不要以这些为满足,更不要以这些麻痹了自己,而放弃了真正的修行,连社会上的一般善人都不如了,这不是解脱,而是更加危险了。佛门里的一些道理既然已经知道了,起码在耳根已经经历了一遍,而还去做不该做的,这种情况是最可怕的,这就不属于不知者不怪了,这是明知故犯。

这些菩萨能修到这么好,我们就得从皈依开始就发愿成佛嘛!那都是修出来的。菩萨也都在请佛开示该怎么修,做何行善,而能出现如此的功德庄严和自在。菩萨们都知道福是修出来的,所以热切地关心该怎么修,然后他们也去修。这些好的东西他们不会去嫉妒,把没有的东西修出来,自然就有了,所以互相都是赞叹,不是嫉妒。这一部经里面内容挺丰富的,这部经妙音菩萨一来一去的,感觉像演电影一样,带点情节,也比较生动。所以我们从里面很生动地看出了好多道理,福报功德都是修出来的。他们能修成,我们也能修成。起码要有正信和正愿,也愿意达到这种境界而去不断地赞叹,那我们就是未来的佛子了,也就朝着这条路在积聚功德了,有了正确的愿,我们所做的小事也都是在做大事了。

所以《妙法莲华经》侧重介绍了很多菩萨摩诃萨的善行,特别侧重了菩萨不忍舍弃一切众生的慈悲心。这里面结合了他们的种种方便说法,普度众生,还有自己为了度众生对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孜孜以求,从而获得了很高深的智慧能力,然后才具备了这种慈航普度的法力。好,《妙音菩萨品》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阿弥陀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中国史籍记载的佛陀降生时的天异现象

中国史籍记载的佛陀降生时的天异现象

佛教中有一部重要的经典,以诗歌的方式记载了悉达多太子成佛前后的重要事情,以及他所宣说的佛教义理。这就是收录于《大藏经》“本缘部”的《佛本行经》。《佛本行经》又称《佛所行赞》,是由古印度马鸣菩萨所著,...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无知者无畏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无知者无畏

我们常说:无知者无畏。很多时候,正是由于不知道面临着怎样的境况,我们才会无畏地去面对生活,也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但是,一旦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处境,反而会被自己的心灵限制住,而无法成功战胜那些本...

达真堪布:在家居士要吃全素吗?

达真堪布:在家居士要吃全素吗?

达真堪布:在家居士要吃全素吗? 问:在家的佛教徒是不是也要吃全素食? 答:也不是所有的学佛的人都要吃素。比如说小乘,当时佛在世的时候也是吃三净肉的,也不是必须都要吃素。但是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作为...

闻法的功德到底有多大?

闻法的功德到底有多大?

学佛、闻法的功德到底有多大?有这样一个典故:一次,释迦世尊在伽伽罗池畔为瞻波市住民说法,当时有一只青蛙正在听取世尊的声响,不料一位牧牛的牧民无意之中把他的仗柱在青蛙的头上及其慿仗而立。青蛙即在那时命...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五十九节 结平等缘,恩及禽兽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五十九节 结平等缘,恩及禽兽

第五十九节 结平等缘,恩及禽兽释迦世尊成道以后,还是不舍穿针之福,佛陀本人也说过知恩报恩者,莫过于佛。可知最知道爱福惜福的是莫过于佛陀。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一位比丘弟子,眼睛瞎了,自己摸著缝补衲衣,...

母亲的往生给我敲响了无常的警钟

母亲的往生给我敲响了无常的警钟

头一天还好好的,第二天一早却突然离世。我接到嫂子的电话,如遭晴天霹雳,心痛难过得无以复加!但作为佛弟子,我明白此时不能沉浸在悲伤中,而是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助缘母亲去往好的地方!我一边流着泪赶往母亲的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