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华禅师:《心经注解》一

涤华禅师 心经注解【一】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玄奘法师奉诏译

金山闭关人无名僧感义 於一九九三年二月初开笔

1观自在菩萨。2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3照见五蕴皆空。4度一切苦厄。5舍利子。6色不异空。7空不异色。8色即是空。9空即是色。10受想行识。11亦复如是。12舍利子。13是诸法空相。14不生不灭。15不垢不净。16不增不减。17是故空中无色。18无受想行识。19无眼耳鼻舍身意。20无色声香味触法。21无眼界。22乃至无意识界。23无无明。24亦无无明尽。25乃至无老死。26亦无老死尽。27无苦集灭道。28无智亦无得。29以无所得故。30菩提萨埵。31依般若波罗蜜多故。32心无挂碍。33无挂碍故。34无有恐怖。35远离颠倒梦想。36究竟涅槃。37三世诸佛。38依般若波罗蜜多故。39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40故知般若波罗蜜多。41是大神咒。42是大明咒。43是无上咒。44是无等等咒。45能除一切苦。46真实不虚。47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48即说咒曰。49揭谛揭谛。50波罗揭谛。51波罗僧揭谛。52菩提萨婆诃。53。终。全经计53句。计268字

自序

夫心经者、真心大道也、真心、无遍、无不遍、大道、无到、无不到、所谓、在无无之中、真心明也、大道见也、然而、明无明相、见无见执、在无相、无执中、无所不见、无所不闻、无所不觉、故名、为大觉、大觉者、觉三世、非三世、亦非非三世、觉十方、非十方、亦非非十方、在非非中、觉性圆已、道心成矣、亦无圆成相、是名为如来、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经题

唐三藏玄奘法师奉诏译

金山无名僧感觉於关房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一)般若翻为、大智慧。般若者、本觉慧命也。般若者、诸佛之母也。般若者、慧光普照、而无暗、其光明、体用、而具备、无有不足、无有不周、无有不到、无有不圆满、之处也。

(二)波罗蜜、译成、到彼岸。到彼岸者、到诸佛常住、之觉地也。地者、心也。波罗蜜者、本觉慧命、光明故乡也。倘能无我、真我即在目前。目前者、万德庄严、及诸一切无有不是、我者、无有不随、我转也“用也”。故名为、大用无方、无方者、无有无处、莫非莫是、真我享受、之处也。“而非凡夫、在幻梦中、争权夺利、寻情觅欲、一沤之相也。”“弗证之人、何能知之、更不可、见之、焉能、用之、况其大用乎。”“悲夫。“参者”多履尘相、而不能见、真如、大道者。”悯哉、痛哉。

(三)多者、无相、无我、其福慧、无穷、无尽者、多也。多者、真我受用、在无相中、相相、无不庄严、无不清净、无不妙湛、常乐我净、而无穷者、多也。多者、其寿无寿、无不寿者、虚空有尽、其寿而无穷也。而非四大、假合其身、朝生暮死、之可比也、朝生暮死者、住寿千年、不免死也。多者、无可尽宣、无可衡量、无可计算也。

(四)心者、真心无我、无不我也。心者、真心无相、无不相也。心者、无欲即觉、无妄即真也。心者、真心遍十方、续三世、无穷亦无竭也。

(五)经者、经过此岸、而到彼岸也。经者、治理也、治理贪瞋痴、转戒定慧也。治理、五蕴不住、六欲无染也。经者、比归乡之大道、喻迷失於中途、指路之人也。经者、经受得起、千魔万恶、试我之真心也。经者、经过凡夫、富贵荣华、情丝受缚、无可缚我真心、亦无能束我本性也。经者、经过桥梁、及舟筏、直达彼岸、之故乡也。集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者。是智慧无际、本性无穷、妙识周遍、真心到彼岸也。所谓、在凡、为灵魂。在贤、为智慧。在圣、为大智慧。在佛、为到彼岸、谓大觉。大觉者、自觉、觉他、觉性圆满、无所不觉也。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转载:当商人赶上佛法

转载:当商人赶上佛法

编者按:本文取材于凤凰网同名专题系列文章。【题记:商场如疆场,不乏刀光剑影。商战有规则,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引导人的才智往往决定着商战的成败。对商人来说,成功需要机遇、勇气,更需要聪明和仁心。于...

欲海回狂白话卷一:法戒录_劝塾师

欲海回狂白话卷一:法戒录_劝塾师

第一卷 法戒录 劝塾师劝塾师(共二则,一法、一戒)丧失节操、名誉败坏的行为,世间流俗之人都不应去做,何况是受人尊敬的教师,每天以礼义道德来规范学生。宁可失于古板,不能过于灵活。宁可让人把自己当成不善...

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小白的命运

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小白的命运

小白一春天的一个下午。有只叫小白的狗,在寂静的马路上边走边嗅着土。狭窄的马路,夹着两道长长的树篱,枝条上已绿芽初萌,树篱中间,还稀稀落落开些樱花之类。小白沿着树篱,不觉拐进一条横街。刚拐过去,就吓得...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贪心之害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贪心之害

贪心之害过去有一个少年妇女,因家庭的富有,吃喝玩乐,随她自由,在物质方面,它的享受确是人人所羡慕,但日子一久,这种奢侈的生活,也使它感到厌烦。如人家所说:饱暖思淫欲。这个女人就是如此。当她的丈夫出外...

礼拜普陀山的感应

礼拜普陀山的感应

  礼拜是我们修行的方式,因为通过礼拜能够让我们的灾劫和苦难得到消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也能够为我们破除一切的魔障和执念,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净和纯洁,而且礼拜还能够帮助我们表达对佛菩萨的尊敬和虔...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二十九)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二十九)

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对佛说:“大威德世尊!宣发慈音无隐无遮,善于开导众生微细深沉迷惑,令我今日,身心快然舒畅,获得巨大富饶利益。世尊!若此妙明真净心体,本来周遍圆满,如是乃至大地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