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是“唯心主义”吗?

  哲学所说的“唯心”,是以“心”为第一性。佛教讲缘起,在缘起法中,没有所谓的第一性。所以,“物质第一性”和“精神第一性”都不符合佛教的缘起法则。佛法认为,世间所有事物,从心到物,都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之所以强调心的作用,主要是针对凡夫为物所役的现象而提出,一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是说明心念的力量和影响。但并不否定物质的存在。佛法讲“心生则种种法生”、“境由心造”,但也讲“法生则种种心生”。从佛法观点来说,心的产生也需要众多条件,如唯识宗所说的眼识九缘生、耳识八缘生、鼻识七缘生等等。任何一种精神现象和状态的生起,都需要特定条件,是条件决定事物的存在。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美味四季番茄新问世,培植方法引争议

美味四季番茄新问世,培植方法引争议

今年冬季,佛州各大超市的货架上都有新鲜番茄销售,这些新品种番茄产于本地,能抵御严酷的自然环境,最终才被端上了我们的餐桌。一般来说,工业化农产品在各种农产品技术指标上都会逊色于有机农产品。但是,正如全...

快乐的钥匙

快乐的钥匙

笑给自己,演给自己,唱给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给自己阳光。给自己信心,给自己灿烂的明天。把快乐的钥匙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心里和灵魂深处。Photo by Hybrid on Unsplash .no-...

依空法师:62 采莲的人

依空法师:62 采莲的人

62采莲的人《大智度论》中有一则饶富趣味的故事:祇园精舍的莲花池里,栽种了各种颜色的莲华,靛青如蓝天,雪白如绵絮,澄黄如雏菊,嫣红如桃杏,清香四溢,柔软可爱。清晨的阳光照在莲华池上,只见池面涟漪,波...

春季“七少”养生心法

春季“七少”养生心法

1、少怒。怒是七情中最强烈的一种情绪。怒不节,气乃不固。怒则气机不畅,出现气逆和气滞,引起心脑血管病。故善于养生的老寿星,无不忌怒。止怒的主要方法是:自制。易发怒的人遇到不顺心的事,要自我克制。或者...

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凡事不必太较真儿

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凡事不必太较真儿

凡事不必太较真儿有的人凡事都喜欢较真儿,有什么事总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搞得清清楚尝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非要分出个一二三来。其实,比起玩世不恭、游戏人生来,态度认真是好的,但是凡事过于较真儿、做事太死板...

华梵法师:《华严五教止观讲义》释“法有我无门”之二

华梵法师:《华严五教止观讲义》释“法有我无门”之二

《讲义》释“法有我无门”之二释华梵 著(续释:第一、法有我无门)【然十八界中各有三种,谓内界、外界、中界。又就三种中各分为二:一者病三,二者药三。言病三者:一、内执六根总相,为我者是也;二、外执六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