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心经》第13课03

星云大师讲《心经》

第13课丨如何过上没有烦恼的人生?03

三、生死流转

我们读《般若心经》,主要是为了要有般若,证悟般若智慧,超越对待、超越有无、超越生死之外,去认识自己生命的实相,去认识自己的本来面貌。

什么是本来面貌?可叫作般若、真如、佛性、法身、实相……名称尽管很多,可是意义却只有一个。它只是从多种方面来解释我们的本来面貌。等到我们把自己的主人翁认识了,找到自己的老家了,也就认识自己了。当认识了自己的真如般若的时候,烦恼无明也就打破了,无明一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接着六入灭、触灭、爱灭、取灭、有灭、生灭、老死灭。老死没有了,烦恼没有了,还灭了,人就解脱了,就回归我们的本来面貌,回到我们的老家了。

佛教的根本道理怎么讲?就是一个圆。从什么地方开始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结束也不知道,好比时钟滴滴答答走不完,从一点到五点,到八点、九点、十点、十一点、十二点,又从一点、二点、三点……到十二点。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在生死的圆圈子里转来转去。无明是无始有终,我们的真如佛性是无始无终。我们的本来面貌、我们的生命究竟从哪里来?无始以来就有。那么,生命到什么时候才会结束?没有结束,它就如同时钟的循环,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无明从无始以来就和真如佛性在一起,有真如佛性就有无明。等于一面光明的镜子沾染了灰尘。但是无明有终,无明烦恼是能去除的,它可以从圆圈子里跳出,超越圆圈,跳出三界,超出因缘果的范围。

假如有人问,你从哪里来?我是爸爸妈妈生养下来的。你爸爸妈妈从哪里来?他们是从祖父母来的。祖父母从哪里来?曾祖父母。曾祖父母从哪里来?高祖父母。往上推,八十代、九十代、一百多代。究竟你是从哪里来的?生物学家讲,人是从细胞组织而来的。那么,细胞从哪里来的?这就不知道了。不管科学家创造什么东西,就是不能创造生命。除了细胞,一定还要有其他的东西组合,才会有生命。

所谓真理,人生从哪里来?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生、老死,又再无明缘行,行缘识……像时辰钟一样轮回不已。人生在六道轮回里走来走去,永远走不完,哪里是开始、哪里是结束都不能知道。

我们现在来画一个圆圈,在圆圈的中间画一个人,旁边写个生老病死。人生了就会老,老了又得病,病了又死,死了又生,生了又老……生老病死是没有结束的。人没有结束,心也是一样,心就是念头,一个念头升起,停了一下,又再换另一个念头。第二个念头升起,马上又没有了,又再开始了另外一个念头,如是生、住、异、灭。

我们观照自己的心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前念升起,我想到我喜欢的人,那么才想到那个人,后面一念又升起,那个人有对不起我的地方。老是想到这些苦恼事,即使不想他,他的影子还是会在脑筋里出现。这颗心就是这样生住异灭,一天到晚转来转去。

心如猿猴,虽然你想用绳子把它扣住,可是它还是在那里蹦跳,一刻都不休息。我们说修行,就是要用佛法的链子来扣住这颗妄动的心。在每日的训练下,一天一天把链子剪短,今天剪短一寸,明天剪短两寸,剪到最后,不需要链子了,它也不再跳动了,心就降伏了。降伏了以后,不用链子它也不跑了。如何降伏其心?就是用这条铁链子来训练!如同耍猴把戏般,我们把自己的心当成猴子,耍自己的把戏。

不只心在一个圆圈里,物也一样。物是什么?物就是成住坏空。桌子、讲台,用了三年、五年,十年,就是用了一百年、两百年,总有一天会坏去。坏去了、没有了,不是空,不是没有,“空即是色”,它又会再造成。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适量饮醋有助于缓解失眠的症状

适量饮醋有助于缓解失眠的症状

适量饮醋有助于缓解失眠的症状 (文:转载)中医认为酸甘化阴,即食入酸甜性食物可以转化为阴气,从而有效促进睡眠,醋正好为酸味物质,如果体内多摄入食醋,则可稳定情绪,改善失眠症状。 房贷、升职、考试……...

达真堪布:想供养布施却没有条件怎么办?

达真堪布:想供养布施却没有条件怎么办?

达真堪布:想供养布施却没有条件怎么办? 修行要积福,积福要供养、布施,但是没有能力的情况下怎么做呢?达真堪布解答:佛法里讲的布施、供养,我们时时刻刻都可以做。我们有条件、方便的情况下,可以做实物供养...

海涛法师:对30岁以后的人有什么忠告呢-

海涛法师:对30岁以后的人有什么忠告呢-

海涛法师:对30岁以后的人有什么忠告呢? 问:海涛法师,刚刚听到您说您今年五十六岁了,那么不知道您在三十岁的时候思考了一些什么,有什么样的烦恼?对三十岁的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忠告呢? 答:我过去,二十...

简体注音|僧伽吒经起诵仪(莲唤恭诵)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菩萨和虱子

菩萨和虱子

菩萨和虱子不要因为曾经帮助过别人就觉得别人对你的好是理所当然,做事都要有个分寸,这也是一种智慧。有一位菩萨隐居在深山幽谷中修行,他常以大慈大悲的心,同情天下众生的生死苦恼,静心诚意,追求大道。但有个...

百喻经--愚人食盐喻(一)

百喻经--愚人食盐喻(一)

愚人食盐喻原文: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譬彼外道,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