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话44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初四句,是三业赞叹中的意业赞叹,即观音从意业上显示化度众生的殊胜。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慈观,悲观,这些叫菩萨的五观。这五观可以看作是前面观音妙智力而分出的。因此,分之是五观,摄之则是一个妙智力。五观中的,真、净、智的三观,古来皆配合空假中的三谛来说明,仔细想想,实在没有那么拘泥的必要。

观音菩萨,因有五观的妙力,所以叫观自在。这个五观,完全是观音根本智与后得智分出来的,换句话说,就是观音本来安住在大涅槃的境界,但因要度众生,所以就分出五种妙用。「真观」,是说的什么呢?可以看作是观音大悟的根本智,也可以说是「智观」,在黄檗禅师的传心法要中有说:

「此灵觉之性,从无始以来,与虚空同寿,未曾不生,未曾不灭,未曾不有,未曾不无,未曾不秽,未曾不净,乃至无方所,无内外,无数量,无形相,无色象,无音声,以言语不可取,以境物不可会,诸佛菩萨与一切含灵相同,此是大涅槃性。」

如此大涅槃性,就是大悟的真观;大悟的真观,就是大涅槃的本性。

「清净观」,到了觉悟真观的圆满之后,心地根本即是清净。所以那映现万物诸缘,虽现那个相而不染著,其不染著即清净观,圆觉经中有说:

「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善男子!根本清净故,色尘清净;色尘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照这样次第说,地水火风的四大,十二处,十八界或二十五有,乃至天地宇宙,完全是清净的一圆觉界,这个即是观世音的清净观。

「广大智慧观」,这是说从真观与清净观而观一切众生,垂无缘的大悲,而救济之,称为大智慧,由此即能表现所证的后得智。因菩萨有真观与清净观,就自然而生出济度众生的心,此即为广大智慧观。

但是,广大智慧观,为什么称为无缘大悲呢?因为无缘大悲实在是大乘菩萨的愿行,超过了权乘的爱见大悲。

爱见大悲又是说的什么?在维摩经中也有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爱见大悲的权乘,不知生佛一如,认为众生,实是迷于生死,与佛并不是同伴,堕入实有的邪见,存利益之相,所以维摩经中认为这是可鄙的!

无缘大悲与爱见大悲的区别,梦窗国师有个譬喻说得很好:

在街头巷尾常见到那求乞的乞丐,有的是本来生在贫穷的人家,从幼年就是很穷困的;有的是本来生在富贵的人家,后来因种种事故而破落了。在这两类乞丐之中,我们见到本是生于富贵家庭中的乞丐者,是很容易生起怜愍的心,这怜愍心,甚于见到那本是贫穷之家的乞丐者。这就好似实大乘菩萨的慈悲,见一切众生本来与诸佛同体,无生死之相,因众生忽起无明一念,在本无生死中而生出生死之相,这都是如梦如幻不实在的!而权乘的菩萨则不同,以为众生如那本是生于贫穷之家的乞丐,实有沉溺于生死,因而生起爱见大悲云云。

实大乘菩萨的无缘大悲(或称同体大悲),与权大乘菩萨的爱见大悲分别就在这里。

观音已达乘的极位,从真观与清净观而观众生之时,都看作与诸佛同体。本是生在富贵之家,但因一念之差,致使家庭破落,流为丐者,不能不更为生起无缘的大悲。从这本是无缘的大悲,所以众生的生死也好,烦恼也好,生死不应该为生死,烦恼不应该为烦恼,想要度众生而无众生可度。

曾有人这样问黄檗禅师:

「诸佛如行大慈悲?如何而为众生说法?」

黄檗禅师回答道:

「诸佛行慈悲,因无缘故名大慈悲。慈,不应该看作有佛可成;悲,不应该看作有众生可度。其所说法,无说,无示;其问法者,无问,无得。譬如幻师为幻人说法。」

这样看来,一切众生本来是同体的贵人,没有应度的,也没有应成的,如幻师对于幻人,如假说法,如假听法。只因众生从贵人之家迷而出去,说法度众生不过令其归家,如此来看度生听法,方是菩萨的广大智慧观。

这个生佛一如叫平等的智观,以此来度众生,所以不是爱见大悲而是无缘大悲。

「悲观」与「慈观」,是从广大智慧观分出来的,拔众生的苦是悲观,与以真观,清净观的至乐,使还诸佛同体的本家,是慈观。

这个「慈」与「悲」,直是无缘大悲。

因此,观音菩萨,有著根本后得二智,二利已经圆满,所以要「常愿常瞻仰」。常愿大悲者的施救,常瞻仰大悲者的功德

总而言之,真观,是契证涅槃的根本智,从真观中映现万物而不染著,是清净观,次起生佛一如的是广大智慧观,即是无缘大悲的悲观与慈观。

「无垢清净光」,是总合前面的五观,五观,一一皆是无垢清净。尤其是指观音的那个没有染著的清净的智观,为无垢清净的智光。这种智光,能照破一切烦恼的黑闇。在无量寿经中,弥陀十二光之中的超日月光,就是这种光。「慧日破诸闇」,就是说的这种意义。

「能伏灾风火」,在风火二灾之外,应该要加一水灾,因受偈文字数的限制,把它略去了。那清净无垢的慧日,不单能破诸黑暗,同时更能伏除风火水的三灾。

「普明照世间」,是说观音的无垢清净光,像太阳照著大地,照得世间普遍光明,照得世间一切黑暗灾难消灭。

「诸闇」,也可称心的光明被烦恼蒙蔽了,或称风水火灾。要使无明烦恼的风,贪欲嗔恚的火,爱欲执著的水,都破除了,使我的心光明到没有一点污秽的状态,若从自心上言,就是确实悟到诸法的道理,发觉到「原来这样才对」,这时候就是智慧之光,照著我的心,等到知道「我错了」!有这种的忏悔之念发生时,心里的黑暗就完全消失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有机食品热的冷思考

有机食品热的冷思考

编者按:随着国人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已经成为百姓的新诉求。在这一背景下,有机食品成为百姓餐桌上的新宠。按照相关标准,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禁止使用各种化肥、农药、激素等,有机...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98」“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98」“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大力大明陀罗尼!复次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六殑jìng伽qié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

跟对象分手了挽回技巧轻松帮你解决烦恼

跟对象分手了挽回技巧轻松帮你解决烦恼

分手有时候会带给人撕心裂肺的痛,因为爱得够深;有时候则会很平静,那时因为你可能不爱对方了。对于还爱着对方的人如果被分手那么心情会很糟糕。因为在心里被分手方还是爱着对方,可以对方坚决要与你分手,那时你...

46.一把申恕波树叶

46.一把申恕波树叶

46.一把申恕波树叶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毗舍离的大林精舍、和舍卫城的祗园精舍、都成了很活跃的修行和学道中心。摩揭陀、憍萨罗和邻近的地区,都陆续设立了修道中心。穿着橘黄衲衣的比丘,到处都可以见到。在佛陀...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九)-海仁老法师(4)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九)-海仁老法师(4)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分,非无定处。自妄发生,生妄无因,无可寻究。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尽三惑,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习气不灭,落于魔道。虽欲除妄,倍加虚伪,如来...

夫妻感情出现问题怎么办?夫妻和合术帮助和合

夫妻感情出现问题怎么办?夫妻和合术帮助和合

和合术帮助别人找到自己的真爱,帮助那些家庭接近破裂的人修复关系,帮助那些遭到家庭反对的情侣,对夫妻之间也是可以的,夫妻感情出现问题怎么办?可用夫妻和合术帮助和合。夫妻和合术对夫妻双方感情冷淡,感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