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第三讲02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

第三讲多欲为生死的根本02

以慈悲代替贪欲,以智慧融化情感,不让心中生起杂染欲,自然就不会‘多欲为苦’了。

俗话说:‘欲望不多的人,就没有失望;欲望越大的人,痛苦越多。’又说:‘知足的人,虽卧地上,犹如天堂;不知足的人,虽处天堂,亦如地狱。’我们可以从佛陀的弟子大迦叶冢间修行,从孔子的门人颜回居陋巷,得到证明。从这些道理来看,苦就是由于多欲而来,多欲就是苦的根源。

经文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众生在六道中生死轮回不已,死了又生,生了又死,这样的疲劳辛苦,不就从贪欲而来的吗?

就拿现实的生活来说,终日营求贪取,做著生活的牛马,不时患得患失,惶惶不安,这也都是从贪欲而来。

贪欲,实在是可怕得很!世间上丧身害命的,往往都是由于贪欲的缘故。你看那飞蛾投火,鱼儿上钩,不就是贪欲所促使的吗?你看那些因窃盗罪、奸淫罪而被囚禁在监狱的犯人,不都是贪欲所陷害的吗?

过去,有张、王二人相约出游,他们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元宝,二人大喜,商量结果,公平均分。路上,姓张对姓王的说道:

‘这一块金元宝,让我们二人遇到,是当地城隍老爷有眼,给我们发财的机会,我们应该买些酒菜到城隍老爷的面前拜拜,感激他的恩惠。’

‘这样很好,你去买菜,我在城隍庙前等你。’姓王的也很欢喜这么做。

但此刻二人心中各怀了鬼胎。

姓张的心中想:‘这块金元宝,两个人分,一人只有一半,这一半能用多久?’

姓王的心中也想:‘这块金元宝,两个人分,一人只有一半,这一半能用多久?’

贪欲心里起,恶向胆边生。

姓张的想在酒菜里放些毒药,害死姓王的,他好一个人独得那一块金元宝!姓王的见到城隍庙中无人,准备了一把斧头,想害死姓张的,他好一个人独得那一块金元宝!

张、王二人自以为想得妙计,对方决不会知道这一点。

当姓张的酒菜买来,正在向城隍爷求拜的时候,想不到姓王的一斧头从脑后砍来!

姓张的死后,姓王的欢喜非凡,正想拿著金元宝逃之夭夭的时候,忽然觉得饥肠辘辘,他想何不将供在城隍爷前的酒肉拿下来充饥。他一人自斟自酌,忽觉天旋地转,药性发作,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张、王二人因为贪欲过大,皆想独得金元宝,因此萌发害人之意,没想到却害了自己!这是因果现报,也说明了一切罪恶都是从贪欲生起的。

我国有句俗语说得好,‘横财不发命穷人’,本来财富并不是靠贪欲而能得到的,发财要有发财的福,没有福,硬是想满足贪欲,求富求贵,其结果都是很悲惨的!

发财的福,是从积德、布施而来,并不是从贪欲而来!

多欲既然为苦,生死、疲劳既然是从贪欲而起,那如何来对治呢?经里告诉我们‘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我们在前面讲过,欲不一定完全是罪恶的,为社会办福利的善法欲,不但不会有人反对,还会获得很多人的赞扬,不过,名利财色的欲过分奢求,社会舆论也不会同情的。虽然名誉、财利、男女、欲食等欲,经里并不要你完全断绝,事实上也无法完全断绝,但经里要我们‘少欲无为’,多欲的人烦恼必多,少欲的人烦恼必少。少欲者心无谄曲,少欲者心不妄求,心无所欲则刚直,心无所欲则坦白,少欲无为的人,就不会为根尘牵累,身心自然就会获得自在。

艳丽的色相,窈窕的歌舞,美味的饮食,崇高的名闻,给人的诱惑力极强,每每使人荡情失志。欲海里飘流的人生,身心怎么能得到自在安乐呢!根本的对策,是远离烦恼欲海,不要在欲海里冒险,提高警觉,不受它的诱惑,以定动慧拔的态度,奉行佛教的戒学。虽于饮食,但不为贪图口味而杀生;虽然聚财,但不贪图枉法以窃盗的手段取财;虽行夫妇之事,但不邪淫闹出多角的恶情纠纷;虽然说话,但不说妄言绮语;如果对世间能有这少欲无为的态度,身心固然自在,人间也就没有纷争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星云法师:佛陀会生气吗

星云法师:佛陀会生气吗

凡人很容易生气,佛陀是不是也会生气呢?佛陀当然会生气,只是佛陀的生气,跟一般人的生气不一样。我们生气,是因为别人欺负我,障碍我,为了保卫自己,所以会生气。佛陀不是,我们对佛陀不好,佛陀不会计较,但是...

非时啼

非时啼

古时候,在波罗奈国西北地区,有一位菩萨转生到一个婆罗门家里。他自小就生有一副强健的体格,且又悟性极高,十几岁就精通一切技艺,长大成人之后,即成为波罗奈国闻名的老师,共有门徒五百余人,都是聪慧能干的小...

索达吉堪布:内心具有智慧比拥有财富更重要

索达吉堪布:内心具有智慧比拥有财富更重要

索达吉堪布:内心具有智慧比拥有财富更重要 问:一般认为,得到地位、财富、名声和婚姻等,虽然不一定快乐,但这些方面一点也没有的话肯定快乐不起来。是吗? 答:硬实力和软实力人都需要。所谓硬实力,就是外...

【二郎传说】2. 仙翁泄天机,二郎害小神

【二郎传说】2. 仙翁泄天机,二郎害小神

上回说到,二郎听到白胡子神仙报信,玉帝已经下令来收自己的命,不禁惊慌失措,跪地求白胡子神仙救命。白胡子神仙只是摇头叹息,二郎抱住他的腿,一个劲地哭着哀求他。白胡子神仙悲悯地看着这个年仅十三岁的孩子。...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三十则·聪明的毗舍离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三十则·聪明的毗舍离

第三十则聪明的毗舍离舍卫国波斯匿手下有一位大臣,名叫梨耆弥,家中非常富有。他有七个儿子,六个大的儿子已经娶了妻子,剩下第七个儿子,也到了该娶妻的年纪。梨耆弥心里想:「我年纪已经很大了,又只剩下这一个...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五章 世尊的开示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五章 世尊的开示

第五章 世尊的开示在佛陀一生说法的四十五个雨季中,有十九个是在沙瓦提国(Savatthi)的揭答林给孤独园度过,每次雨季他都会待在那里三至四个月。给孤独长者通常一天会去拜访他两次,时常只是去看他,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