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第三讲02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

第三讲多欲为生死的根本02

以慈悲代替贪欲,以智慧融化情感,不让心中生起杂染欲,自然就不会‘多欲为苦’了。

俗话说:‘欲望不多的人,就没有失望;欲望越大的人,痛苦越多。’又说:‘知足的人,虽卧地上,犹如天堂;不知足的人,虽处天堂,亦如地狱。’我们可以从佛陀的弟子大迦叶冢间修行,从孔子的门人颜回居陋巷,得到证明。从这些道理来看,苦就是由于多欲而来,多欲就是苦的根源。

经文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众生在六道中生死轮回不已,死了又生,生了又死,这样的疲劳辛苦,不就从贪欲而来的吗?

就拿现实的生活来说,终日营求贪取,做著生活的牛马,不时患得患失,惶惶不安,这也都是从贪欲而来。

贪欲,实在是可怕得很!世间上丧身害命的,往往都是由于贪欲的缘故。你看那飞蛾投火,鱼儿上钩,不就是贪欲所促使的吗?你看那些因窃盗罪、奸淫罪而被囚禁在监狱的犯人,不都是贪欲所陷害的吗?

过去,有张、王二人相约出游,他们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元宝,二人大喜,商量结果,公平均分。路上,姓张对姓王的说道:

‘这一块金元宝,让我们二人遇到,是当地城隍老爷有眼,给我们发财的机会,我们应该买些酒菜到城隍老爷的面前拜拜,感激他的恩惠。’

‘这样很好,你去买菜,我在城隍庙前等你。’姓王的也很欢喜这么做。

但此刻二人心中各怀了鬼胎。

姓张的心中想:‘这块金元宝,两个人分,一人只有一半,这一半能用多久?’

姓王的心中也想:‘这块金元宝,两个人分,一人只有一半,这一半能用多久?’

贪欲心里起,恶向胆边生。

姓张的想在酒菜里放些毒药,害死姓王的,他好一个人独得那一块金元宝!姓王的见到城隍庙中无人,准备了一把斧头,想害死姓张的,他好一个人独得那一块金元宝!

张、王二人自以为想得妙计,对方决不会知道这一点。

当姓张的酒菜买来,正在向城隍爷求拜的时候,想不到姓王的一斧头从脑后砍来!

姓张的死后,姓王的欢喜非凡,正想拿著金元宝逃之夭夭的时候,忽然觉得饥肠辘辘,他想何不将供在城隍爷前的酒肉拿下来充饥。他一人自斟自酌,忽觉天旋地转,药性发作,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张、王二人因为贪欲过大,皆想独得金元宝,因此萌发害人之意,没想到却害了自己!这是因果现报,也说明了一切罪恶都是从贪欲生起的。

我国有句俗语说得好,‘横财不发命穷人’,本来财富并不是靠贪欲而能得到的,发财要有发财的福,没有福,硬是想满足贪欲,求富求贵,其结果都是很悲惨的!

发财的福,是从积德、布施而来,并不是从贪欲而来!

多欲既然为苦,生死、疲劳既然是从贪欲而起,那如何来对治呢?经里告诉我们‘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我们在前面讲过,欲不一定完全是罪恶的,为社会办福利的善法欲,不但不会有人反对,还会获得很多人的赞扬,不过,名利财色的欲过分奢求,社会舆论也不会同情的。虽然名誉、财利、男女、欲食等欲,经里并不要你完全断绝,事实上也无法完全断绝,但经里要我们‘少欲无为’,多欲的人烦恼必多,少欲的人烦恼必少。少欲者心无谄曲,少欲者心不妄求,心无所欲则刚直,心无所欲则坦白,少欲无为的人,就不会为根尘牵累,身心自然就会获得自在。

艳丽的色相,窈窕的歌舞,美味的饮食,崇高的名闻,给人的诱惑力极强,每每使人荡情失志。欲海里飘流的人生,身心怎么能得到自在安乐呢!根本的对策,是远离烦恼欲海,不要在欲海里冒险,提高警觉,不受它的诱惑,以定动慧拔的态度,奉行佛教的戒学。虽于饮食,但不为贪图口味而杀生;虽然聚财,但不贪图枉法以窃盗的手段取财;虽行夫妇之事,但不邪淫闹出多角的恶情纠纷;虽然说话,但不说妄言绮语;如果对世间能有这少欲无为的态度,身心固然自在,人间也就没有纷争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如何积福?

达真堪布: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如何积福?

达真堪布: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如何积福? 问:修行要积福,积福要供养,要布施,但是没有能力的情况下怎么做呢? 答:佛法里讲的布施、供养,我们时时刻刻都可以做。我们有条件,方便的情况下,可以做实物供养;...

佛法是个系统工程,修建“解脱高楼”没那么简单

佛法是个系统工程,修建“解脱高楼”没那么简单

南无羌佛曾在《佛法是个工程》中说法:“佛法是释迦世尊当年说出来,让众生了生脱死、脱离轮回的方法。” 我们修行学佛就是为了解决生死问题,而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建造一个完美的工程。我们无论是修建普通平房还是...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蜜蜂不会错过花期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蜜蜂不会错过花期

蜜蜂不会错过花期信用是做人的资本。失去信用,也就失去了为人的尊严。信用不可轻易用承诺来代替。听信承诺,不留下依据,即使一时相处得很好的朋友或亲戚也有翻脸的时候。所以,信用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不是单一的,...

索达吉堪布:作为佛教徒,是不是话越少越好?

索达吉堪布:作为佛教徒,是不是话越少越好?

索达吉堪布:作为佛教徒,是不是话越少越好? 问:作为佛教徒,是不是话越少越好? 答:无著菩萨曾说:“多言可生不善业,纵然未生虚度日,除非定利自他语,精进禁语极重要。”确实如此,话太多了很容易产生不...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廿三回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廿三回

第廿三回逼大翅膀抱着小燕,雁儿叔叔闭上眼一动不动,在寻求如何走下一步的灵感。静是动之本,无极是太极的基础。所谓无极生太极,或无极而太极,「先能无为而后无所不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在强调空净...

黄念祖: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第1集)

黄念祖: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第1集)

黄念祖: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第1集) 再有,今天来有两样很好的因缘,一个因缘是昨天刚收到上海寄来的五十本经,是转给咱们莲友的,将来交给法务组。大家愿意读的人,这是《大方广圆觉经》和《大乘起信论》的...